八
有神(1)自在身,一往一來,莫之能思。失之必亂,得之必治。敬除其舍(2),精將自來。精想思之,寧念治之(3),嚴容畏敬,精將至定。得之而勿舍,耳目不淫,心無他圖。正心在中,萬物得度。
【注釋】
(1)神:指精氣。
(2)敬除其舍:“除”,灑掃?!捌渖帷保珰獾酿^舍,指“心”。
(3)精想思之,寧念治之:“精想”,精微之想,指意念?!八肌保嫠??!皩幠睢?,指靜心。“治”,謂修持其德。
【今譯】
精氣在身,往來無定,神妙莫測。失掉它則身心必亂,得到它則身心自理。虔敬地清理內心,精氣自然來到。以意念去存思,以靜心去修持,整肅儀容,謹敬志意,精氣必將安頓下來。要想得到它而不失去,就需耳目不耽于聲色,內心無所貪圖。平正之心存于胸中,就能使一切事物都合宜適度。
【詮釋】
本章談潔心寧念以匯聚精氣之法,分述如下:
一、潔心聚氣
所謂“神”,所謂“精”,都是指“精氣”。本章主要論述如何修心寧念以匯集精氣;如何洗心靜意、“敬除其舍”以凝結精氣,這也就是〈心術上〉所說的“虛其欲,神將入舍”。得道之要,厥在一心。
二、嚴容畏敬,精將自定
稷下道家對于人的行止,非常強調肅敬,“敬”這概念在〈內業〉篇中出現了七次之多,可為證明。本章講述一個人要能“敬除其舍”、“嚴容畏敬”才能聚集精氣。精氣匯集到每一個個體,“正心在中”就能使得萬物皆自得(“萬物得度”)?!磧葮I〉對“敬”的一再強調,可以看到在〈大學〉、〈中庸〉儒道這一概念相通的思想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