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凡心之刑(1),自充自盈,自生自成。其所以失之,必以憂樂喜怒欲利;能去憂樂喜怒欲利,心乃反濟(2)。

彼心之情(3),利安以寧,勿煩勿亂,和乃自成(4)。折折乎如在於側(5),忽忽乎如將不得(6),渺渺乎如窮無極。此稽不遠,日用其德(7)

【注釋】

(1)刑:即下文“凡心之形”的“形”,指形體或實體。

(2)心乃反濟:“心”,指心的自然本性。“反濟”,重返回來。

(3)情:特性。

(4)和:有二義:一謂心的和諧狀態(tài)。如尹注:“若無煩亂,心和自成?!币恢负蜌猓凇豆茏印分刑刂妇珰?。今譯取前者。

(5)折折乎如在于側:“折折”同“晢晢”,昭明貌?!皞取保瑐扰?,喻近在咫尺。

(6)忽忽:幽微貌。

(7)此稽不遠,日用其德:“此”,指精氣。“稽”,道理,原理?!斑h”,疏遠?!暗隆?,指體現(xiàn)在個物中的“道”或“精氣”的性能。

【今譯】

心這個實體,自有使精氣充實盈滿、生長完成的本然性。這種自然本性之所以會失去,那是由于憂、樂、喜、怒、嗜欲和貪利的侵入;如果能將這些情欲去除,心的這種自然本性才會重新回歸。

心的特性以安寧為利,保持不煩不亂,和諧狀態(tài)自然形成。充盈于心中的精氣昭明如近身旁,幽微如不可索求,渺茫如無所終極。精氣的原理與我們并不疏遠,我們日常生活中都在應用著它的性能。

【詮釋】

本章主要論及“心之形”與“心之情”,即討論心的實體和特性。作者認為心之體是自我充盈、自我生成的,而心的特性則是以安寧為利的。

“和乃自成”的“和”,意即心本處于和諧安舒、圓滿自足的狀態(tài)。道家尚“和”,莊子言及“天和”、“人和”、“心和”,這里的“和”是指“心和”。心的本然性是安和的,由于各種情緒和欲望的波動翻騰,使得原本安和的心性受到攪亂。因此,在情緒和欲望的波動翻騰之后如何回歸到安和狀態(tài)的精神家園,即所謂“心乃反濟”,則成為〈內業(yè)〉篇中所關注的一大課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河县| 县级市| 永安市| 崇左市| 雅江县| 武夷山市| 临颍县| 武乡县| 扎鲁特旗| 那曲县| 陵川县| 满城县| 平顺县| 萍乡市| 四会市| 乃东县| 双江| 康平县| 奉化市| 巍山| 观塘区| 靖远县| 广平县| 车险| 宁津县| 富平县| 崇礼县| 嘉荫县| 庄河市| 古蔺县| 西峡县| 福建省| 临武县| 云梦县| 白玉县| 和田市| 铅山县| 靖州| 安宁市| 阜宁县| 北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