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順天應人

【順天應人】《易·革》:“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事大矣哉。”后因以“順天應人”,謂順應天命,合乎人心。舊時常用于頌揚建立新的朝代。(《漢大成語大詞典》)

商湯為何能在鳴條一戰大敗夏桀,奪得天下?最好的回答就是“順天應人”。能夠順應天命,合乎人心,自然會得到天下人的擁戴。由夏到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用戰爭更替王朝,看似武力征服,卻是民心所向的必然結果。

如果這個道理能為統治者汲取,中國歷史就會減少許多腥風血雨。可惜,歷史一旦過去,好了傷疤忘了疼便會成為常事。不過,一般的開國君王還是能勵精圖治的,商湯就是如此。最典型的事例是,商朝建立后發生了一次大旱,連續七年很少降雨,莊稼歉收,民不聊生。商湯決定祭祀祈雨,就在桑林搭成一個祭壇。平日祭祀要用犧牲,即牛羊來祭。這次事關重大,要用人牲祭祀,也就是在搭成的祭壇上堆起柴草,人坐在上面點著火用柴燎。讓誰來做人牲?商湯愛民如子,讓誰當人牲也舍不得,就自己來當。柴草堆好,商湯端坐上去。正要點著火柴燎,突然烏云密布,大雨傾盆,商湯幸免于一死。商湯愛百姓,百姓愛商湯,不僅當時的百姓尊崇他,后來的百姓也代代尊崇他。原先,我國多有三圣廟,即堯、舜、禹三位對歷史發展做過杰出貢獻的君王。此后多為四圣宮,這便增加了湯王。可見,誰愛民,民愛誰。

商湯死后,繼任的幾位君王都很短命,后來王位傳給了他的長孫太甲。太甲哪里知道國家興亡的變易道理,不遵法度,胡作非為,輔佐他登上王位的伊尹把他放逐到桐地(今山西省萬榮縣)。國家不能沒人管事,伊尹便攝政主理,代行國事。好在伊尹沒有篡權的野心,一邊治國,一邊撰寫了《伊訓》《肆命》《徂后》等訓詞,教誨太甲。太甲閱讀訓詞,反思過錯,決心棄舊圖新。伊尹親自去桐地把他迎回宮中。太甲復位后,果然勤政不怠,使商朝繼續了政治清明的局面。伊尹非常高興,又作《太甲訓》褒揚他的功績。

這是世襲制后首次出現的政治現象,君王昏庸和無能時,需要有很好的大臣輔佐。如果缺乏這樣的大臣,很快就會亡國。商朝幸運的是,伊尹為后世做出了榜樣,在衰敗之際會有人扭轉危局。太甲去世后,其子沃丁繼位,之后歷經太庚、小甲、雍己,到太戊執政,國力下降,出現衰敗。此時輔佐太戊的大臣是伊尹的兒子伊陟,他眼光超群,盡職盡責。某日商朝王庭突然長出一棵桑樹和一棵榖樹,一夜之間兩棵樹高聳入云,枝杈交錯,有人說是不祥之兆。太戊心生恐懼,派巫咸禱告山川,祈求免禍。伊陟則告訴太戊不必恐慌,帝王有德就能消除災禍。太戊醒悟,在伊陟的輔助下勵精圖治,使國家恢復元氣,扭轉了敗象,出現了商湯之后最好的政治局面。這段歷史就是太戊時的“殷復興,諸侯歸之”。

商朝傳續到第20個國王盤庚,又到了一個危亡時刻。內部諸位兄弟為王位爭斗,外部不少諸侯勢力強大,不再朝貢。擺脫各種勢力對自己的掣肘成為要緊事,盤庚果斷決定遷都,由奄地遷往殷地。奄地是今山東省曲阜市,殷地是今河南省安陽市。長途遷徙必然損傷大臣、貴族的利益,反對者眾多。但是,盤庚敢作敢為,善作善為,幾經周折,如愿遷都。他不僅依靠王權命令,還耐心說服大家。他告誡大臣和平民,遷都是順天應人,上天降下災難,我們必須面對。這災難不是自然之災,而是九世之亂,也就是社會動亂,危及著百姓的安居樂業,唯有遷都才能扭轉亂象。記載在《尚書》里的《盤庚》有三篇,都能看出盤庚為遷都,苦口婆心動員、勸誡眾生的情形。

盤庚遷都開啟了商朝的新時代。殷地處于黃河中游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水量充足,適宜農業耕種。這里地處中原,道路四通八達,便于與各諸侯聯系,迅速扭轉了先前的頹勢,出現了繁榮局面,史稱“百姓由寧,殷道復興”。往后商朝歷經8代,11個王,再沒有遷徙,273年都在此安居,都在此生息。后人將此地稱作“殷墟”,1928年呈現在世人面前的“甲骨文”就在這里出土。這些珍貴的文字,記載了商朝占卜、狩獵、祭祀,以及征戰的場景,將歷史面目真實地展現于世人。

商朝還有一個為人稱道的君王武丁。武丁最大的優點是任用賢才,他身邊集聚著甘盤、祖己等不少能臣。當時祭祀物品十分豐盛,祖己認為有些過量,如此下去就會誘發奢靡風氣,便向武丁進諫。武丁虛心接受,隨即減少祭品。最令人感動的是,武丁不拘一格用人才,連奴隸也破格任用。北海傅巖(今日山西省平陸縣),有個在工地勞作的奴隸,身有技能,還會管理。武丁得知即派人將他請進宮中,一番對話,發現他果然見地不凡。此人名說(yue),因為來自傅巖,就叫他傅說。武丁果斷任命傅說為相,傅說不負厚望,精心理政,振興了商朝各業。

商朝延續五百年之久,最要緊的還是發展生產,讓民眾都能吃飽飯。那時就出現了先進的農耕方式——“井田制”。井田是規劃好方塊田,長、寬各百步叫一田,一田為百畝,作為一夫,也就是一個勞力耕種的土地。九塊方田連在一起,恰好是一個“井”字形,這就是井田的來歷。一井的面積是方一里;一百井是方十里,叫一成,由九百個勞力耕種;一萬井是方百里,叫一同,由九萬個勞力耕種。如此井井有條的農耕管理,既惠及了當時的百姓,也惠及了世代民眾。

社會穩定,人口就會增長,要人人都有飯吃,就必須增加土地。商朝出現了“火田”,即放火焚燒森林,空出土地耕種。這種辦法一舉兩得,既得到田地,也在焚燒時獵獲了許多野獸。從武丁時的卜辭可以看到,一次焚燒便獵獲到犀牛71頭、野豬15頭、獐子25頭。不過,這舉措方便了當時,毀壞了生態,留下了遺患。

前面在說盤庚遷徙時,用了黃河一詞,其實此時不是黃河,而是大河,黃河到東漢時才會變黃。變黃的原因,就是長期焚燒“火田”造成的。可就是這種現在看來不無野蠻的方式,維持了一個個朝代的生存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阳县| 双牌县| 本溪市| 和林格尔县| 江华| 调兵山市| 乐陵市| 砚山县| 马公市| 林芝县| 高阳县| 阜平县| 定日县| 华亭县| 千阳县| 万源市| 新丰县| 福州市| 六枝特区| 凌云县| 阜平县| 东兴市| 游戏| 蓝山县| 民勤县| 齐齐哈尔市| 神木县| 余姚市| 会泽县| 广南县| 讷河市| 林芝县| 佳木斯市| 高要市| 开阳县| 双江| 灌阳县| 正宁县| 南陵县| 萍乡市| 安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