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里的中國歷史
- 喬忠延
- 2414字
- 2019-03-15 18:57:37
同文同軌
【同文同軌】亦作同文同規(guī)。《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后以“同文同軌”表示國家統(tǒng)一。(《漢大成語大詞典》)
“同文同軌”這則成語,標志著國家統(tǒng)一,一個新時代從此開始。所以用這個成語作為標志,是因為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開始于秦國滅掉六國,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之后,即秦朝建立。
實現(xiàn)統(tǒng)一大業(yè)的是秦王政。他是秦莊襄王的兒子,13歲繼位,年少時由太后和相國執(zhí)掌國事。公元前238年,秦王政親自主政,起用李斯和尉繚等法家人物參與國事。李斯認為掃除六國如同清理爐灶上的灰塵,建議選擇弱點,正面突擊,先滅掉韓國,再吃掉兩翼,最后滅齊,實現(xiàn)統(tǒng)一。尉繚要秦王政繼續(xù)沿用范睢“遠交近攻”的方略,還要他離間諸侯,收買各國“豪臣”。秦王政將李斯外部進攻的方略和尉繚內(nèi)部瓦解的謀略相結(jié)合,加快了吞并六國的步伐。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派內(nèi)史騰率兵進攻韓國,很快俘虜了韓王安,滅掉韓國。第二年,即派大將王翦進攻趙國。攻趙沒有滅韓那么順利,趙國將領(lǐng)李牧和司馬尚率軍抵抗,秦軍屢吃敗仗。正面進攻受挫,就采用離間謀略。王翦重金收買了趙王寵臣郭開,郭開四處散布李牧和司馬尚謀反的謠言。趙王輕信謠言,把二位將領(lǐng)殺死,取而代之的是趙蔥和顏聚。他們哪里是王翦的對手,沒多時邯鄲即被攻破,趙王投降。雖然公子嘉逃到代郡(今河北省蔚縣)自立為王,但是再也無法收拾殘局,趙國名存實亡。
趙國滅亡后,燕國失去屏障,危在旦夕。燕國的公子丹找到荊軻,密謀刺殺秦王政。要刺殺秦王政,首先要取得他的信任,才可能接近他。荊軻討得秦王政的信任使用了兩招:一是獻上了樊于期的人頭。樊于期是秦國出千金通緝捉拿的要犯,就在燕國躲避。公子丹說明刺殺秦王政的大計后,樊于期慷慨自殺,獻出人頭。原來樊于期出逃后,秦王政把他的家人全部殺害。他正恨無法報仇,荊軻提出孤膽刺殺秦王政,這正是復(fù)仇的機會。于是,他立即拔劍自刎。二是將燕國的督亢(今河北省涿州、定新、新城一帶)獻給秦國,由荊軻帶著地圖親往奉送。如此厚禮果然打動了秦王政,他特意接見荊軻。這就有了典故“圖窮匕首見”,就在打開地圖的一瞬間匕首露了出來,荊軻右手抓住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衣袖,奮力刺去。可惜,秦王政掙斷衣袖逃脫了,荊軻緊緊追趕,倆人在大殿里環(huán)繞銅柱轉(zhuǎn)圈。殿里的大臣沒有武器,只能赤手空拳阻攔荊軻。秦王政騰手拔出背后的寶劍,回身砍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栽倒在地,忍疼將匕首投向秦王政,然而沒有刺中。秦王政連刺數(shù)劍,荊軻倒地而亡。

中國歷史進入一統(tǒng)天下的秦朝
刺殺秦王政沒有得手,燕國等于引火燒身。秦王政下令將軍李信帶兵進攻燕國,公元前226年,燕國薊城失守,謀殺秦王政的公子丹死于刀斧之下。燕王倉皇逃往遼東,茍延殘喘。秦王政沒有在奄奄一息的燕國耗費心思和兵力,掉轉(zhuǎn)方向,派王翦的兒子王賁攻打魏國。王賁很快包圍了魏國都城大梁,城池堅固,一時無法攻破。王賁命令引來黃河水,往里淹灌。三個月后,攻下了大梁,滅掉了魏國。
滅掉魏國,秦王政增添了豪氣,也滋生了輕狂。他把下一個進軍目標瞅準楚國。派誰領(lǐng)兵?他問李信滅楚需要多少士兵?回答是二十萬。他問王翦,回答是六十萬。看來王翦真是年邁志衰,不堪大用。于是,李信披掛出征。王翦則推脫體弱多病,告老還鄉(xiāng)。
雄心勃勃的李信,打進楚國,所向披靡,很快進入腹地。本想風(fēng)掃殘云,把楚軍打得稀里嘩啦,哪料到楚國大將項燕帶兵出來抵抗,反而把秦軍打了個稀里嘩啦。士兵血流成河不說,七個將領(lǐng)也捐軀身亡。李信帶著殘兵敗將,灰頭土臉逃回秦國。李信被打敗了,秦王政被打醒了,輕敵麻痹要吃大虧。此時想想王翦,姜還是老的辣,還是言之有理。秦王政的過人之處在于能夠反思自省,能夠知錯就改。他親自登門去請王翦,誠懇地說:“我沒有聽你的大計,才造成如此大的損失,還是請將軍出征吧!”
公元前224年,王翦重新領(lǐng)兵出征。將軍身后跟隨六十萬大軍,威武無比。出兵當天,秦王政送至長安城東的灞上,擺酒壯行。碰杯喝過,王翦從袖中掏出一張寫明數(shù)目的布單,向秦王政討要土地、房屋。秦王政慷慨答應(yīng)。王翦躍馬前行,很快進入楚國。項燕見秦軍卷土重來,動員將士厲兵秣馬,上陣殺敵。楚軍摩拳擦掌,秦軍按兵不動。王翦選擇臨水的高原安營扎寨,堅守不出,每日只是操練士兵,或跳高,或跳遠,或投擲。即使楚軍前來挑釁叫陣,也置之不理,依舊操練。王翦不出戰(zhàn)破敵,還不斷向秦王政討要封賞,先要個花園,又要個水池。副將蒙武不解地問他,打勝這一仗,秦王肯定會封你為侯,何必要那些不起眼的東西?王翦低聲說:“秦王幾乎把全國的精兵都交給了咱們,我要些小東西,他知道我沒有大的想法,才會放心。”蒙武聽得大為佩服。
春來秋去,王翦穩(wěn)扎營盤整整一年。秦軍糧草源源不斷得到供給,楚軍卻難以為繼。項燕暗暗盤算,秦軍不敢出戰(zhàn),只不過前來扎營,應(yīng)付秦王而已,不知不覺放松了警惕。將領(lǐng)放松警惕,士兵必然松懈意志。忽有一天,秦軍排山倒海般猛撲過來,勢如摧枯拉朽,楚軍根本無法抵擋,一敗涂地。秦軍窮追不舍,打垮楚軍主力也不停步,乘勝前進,直入楚國都城壽春(今安徽省壽縣)。楚王負芻被俘,項燕還想東山再起,立昌平君為王,渡過長江,負隅頑抗。秦軍一鼓作氣,渡江南進,打敗項燕軍隊,射死新立的楚王,楚國滅亡了。秦軍乘勝前進,橫掃殘敵,長江流域宣告統(tǒng)一。
王翦南征時,他的兒子王賁北上遼東,俘虜了燕王喜,滅掉燕國。此時,唯有齊國孤立存世。之前,齊國對秦國唯命是從,貪圖安逸。韓、魏、趙、楚、燕相繼滅亡,這才感到不寒而栗。想抵抗也為時已晚,軍隊久不打仗,渙散無力,哪是秦軍的對手?王賁率軍南下,如泰山壓頂一般,齊軍很快崩潰,齊國隨即滅亡。
公元前221年,秦國全部滅掉六國,中國歷史進入一統(tǒng)天下的秦朝。秦王政欣喜若狂,以王相稱已不能滿足他的心意,既想稱皇,又想稱帝,干脆改稱皇帝,即秦始皇。秦始皇不僅統(tǒng)一了國土,而且頒令,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車軌,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文字,出現(xiàn)了“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景象,這才有了成語“同文同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