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勢利導
【因勢利導】《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因,順著。勢,趨勢。利導,引導。順著事情發展的趨勢,加以引導和推動。(《古今漢語成語詞典》)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里的全句是孫臏與田忌謀劃戰勝龐涓的方略:“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由此而派生的成語“因勢利導”背后,有一段發人深省的歷史。
進入戰國時期,最先強盛起來的是魏國。魏國強盛的原因是任用李悝變法,所以魏文侯曾經稱雄列國。到了魏惠王時,境況已不如先前。秦國任用商鞅變法,面貌煥然一新。魏惠王也想效法秦國,任用賢才,壯大國力。聞知孫臏很有才能,就委托他的同窗龐涓寫信邀請。龐涓不敢不從,心里卻不高興。他明白孫臏的才能比自己高,怕他來了自己受冷落。孫臏見信卻很高興,與同窗共同建功立業是難得的好事,于是拜別師傅鬼谷子來到了魏國。
孫臏到來,魏惠王如愿以償,比誰都高興。魏惠王本想任命孫臏為副軍師,和軍師龐涓共同執掌兵權。可龐涓擔心孫臏超過自己,與魏惠王一番耳語,僅讓孫臏當了個客卿。孫臏不知道底細,還感激龐涓邀請自己,豈料一場殺身之禍正在悄悄逼近。
過了大約半年時間,孫臏收到叔伯兄弟孫平的來信,要他離開魏國,回齊國做事。龐涓聞知鼓動他復信,還熱情找人幫他帶往齊國。哪里知道,這封信未走多遠,就被龐涓派人截獲,送給了魏惠王。沒過幾日,龐涓和孫臏閑聊,孫臏說到家事,龐涓告他最近消閑,你何不回家上墳?孫臏覺得有理,即向魏惠王請假歸里一趟。孫臏哪里知道,這一切都是龐涓設計的圈套,不知不覺套牢了孫臏。
魏惠王猜疑孫臏背叛魏國,私通齊國,于是逮捕孫臏交給龐涓審問。事情至此,龐涓還要好人做到底,他難過地對孫臏說:“大王懷疑你叛魏,要辦你的死罪,我跪地求情,才免于一死,可非讓剜掉你的膝蓋骨不可。”
說著,龐涓難過得直流淚,感動得孫臏也跟著流淚。孫臏受刑后,龐涓假意照顧,他知道師傅私下曾將孫武失傳的13篇兵法教給孫臏,就請他默寫出來。孫臏感激龐涓,抓緊書寫。但是,龐涓的丑惡行徑,連他身邊的人也非常憎惡,便悄悄透露給孫臏,寫完之日就是他的死期。孫臏這才恍然大悟,燒掉寫好的部分內容,裝瘋作傻。

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當初,魏惠王得知孫臏是因為禽滑釐推薦。孫臏遭此大難,禽滑釐悔恨異常,便將孫臏的遭遇密信告給齊威王。齊威王求賢若渴,派淳于髡前去魏國,配合禽滑釐救出了孫臏。孫臏到齊國后,很受齊國將軍田忌賞識,用上賓的禮節來款待他。這一日,齊威王又約田忌賽馬,田忌每次都敗,不想再賽。孫臏問清原因,讓他去賽,而且說給他支個招,保證會贏。田忌遵照孫臏的囑咐上陣,結果二比一獲勝,不要說田忌,齊威王也非常意外。原來,田忌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雖然輸得一塌糊涂,可接下來連贏兩局。他的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贏了;他的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贏了。齊威王得知是孫臏如此謀劃,對他尊敬有加。孫臏大顯身手的時機到了。
說來有趣,孫臏大顯身手的對手竟然是龐涓。公元前354年,魏惠王命令龐涓帶兵攻打趙國。龐涓迅速出兵,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形勢嚴峻,告急的使者趕到齊國求援。趙國是齊國的盟國,不能不救,齊威王就派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領8萬士兵出征解圍。田忌打算直奔邯鄲,攻擊魏國軍隊。孫臏告訴田忌:“要解開亂絲,不能強拉硬扯;要排解糾紛,不能夾雜其中。要解救趙國,應避實擊虛,避強擊弱。魏國主力集聚趙國,國內空虛,我們攻打其都城大梁,輕而易舉。魏軍回救,遠道奔波,必然疲憊,定然不堪一擊。”田忌大喜,按照孫臏的計謀用兵,果然齊軍一到大梁,龐涓便匆匆從邯鄲撤軍。齊軍在桂陵(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南)設伏,魏軍一到,四面圍殲,大獲全勝。這是有名的桂陵之戰,也是歷史上的經典戰例“圍魏救趙”。
這次龐涓吃了苦頭,但他并不知道對手是孫臏。孫臏端坐的戰車掛著帷帳,沒人知道他在其中。一旦龐涓知道他的對手是孫臏,他的死日也就來臨了。公元前342年,魏國攻打韓國。韓國也向齊國求援,田忌和孫臏再次率軍出征,而且故伎重演,沒有發兵韓國,而是又去攻打大梁。兵無常態,再次使用老辦法似乎犯忌,不過,孫臏自有別出心裁的地方。這一次他抓住了魏軍的心理,略施小計就要了龐涓的性命。魏軍是何心理狀態?恰如《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所寫:“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魏軍驕橫傲慢,孫臏因勢利導,采取減灶之法,麻痹敵人。
魏軍從韓國返回,緊追攻打大梁的齊軍。追到第一天齊軍扎營的地方,發現營盤很大,以灶坑計算足有10萬之眾。追到第二天齊軍扎營之處,灶坑減少,僅夠5萬人用餐。追到第三天扎營處,灶坑更少,看來只有3萬余人。龐涓喜不自禁:“恰如所料,齊軍膽小如鼠,才進入我國3天,就逃跑了半數之多。”他丟下大部隊,只率少數精兵追擊。兩天路程一日趕,很快便趕到了馬陵(今河北省大名縣東南)。
馬陵這地方道路狹窄,地勢險要,而且早已亂木塞道。龐涓趕到,已是黃昏時分,只有一棵大樹未被砍倒,還被剝去樹皮,露出白木,隱隱約約看見上面寫著大字,卻看不清楚。越看不清,越想看清,龐涓讓士兵點起火把,近前觀看,竟然是:
龐涓死于此樹之下。
龐涓大叫上當,下令退兵。可是哪里退得及,齊軍萬箭一起射向火光處,頓時,哭喊聲四起,魏國士兵非死則傷,互相踩踏,亂作一團。龐涓見大勢已去,無法收拾殘局,長嘆一聲,拔劍自殺。
孫臏因勢利導,大勝魏軍。馬陵之戰挫傷了魏國的銳氣,傷痛還未痊愈,公元前340年,魏國又受到齊、趙、秦三國圍擊,再遭慘敗,強盛的魏國從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