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書證源流并重

書證是一部詞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驗證詞目、輔助釋義、顯示源流、提供用法等作用?!洞笤~典》的編纂方針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其“源”和“流”的具體表現就是所使用的書證?!洞笤~典》作為一部歷史性的語文詞典,更注重援引書證,盡可能地做到溯源究流,顯示出漢語詞匯發展的軌跡和運用的全貌。下面各舉數例說明。

1.溯源

“為什么舉例一定要舉出最早出現這個意義的書證呢?因為了解一個字的意義從什么時候開始具有的,這很重要。這樣,就不至于用后起意義去解釋比較早的書籍,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不符合古人的原意。人們如果能把每個字的每個意義都指出始見書,功勞就大了,對漢語詞匯發展史的研究就立大功勞了?!?a href="../Text/foot.htm#zw3" id="zww3">注3《大詞典》在這個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對同一詞語進行溯源時,也往往能舉出更早的例子。這里和同樣注重溯源的《辭源》做一些比較。例如:

(1)[一五一十]

《辭源》:“從頭至尾,原原本本?!迸e《儒林外史》第一回為例。

《大詞典》:“②形容敘述得原原本本,沒有遺漏?!笔着e《水滸傳》第三十五回為例。

很明顯,《大詞典》的書證比《辭源》的書證要早一個朝代。

(2)[頂天立地]

《辭源》:“頭頂天,腳立地。形容氣概豪邁,光明磊落?!笔着e《元曲選·凍蘇秦》為例。

《大詞典》:“形容堂堂正正,志向遠大,氣概不凡?!笔着e《五燈會元》中例。

《辭源》舉元代例,而《大詞典》舉宋代例,顯然早很多。

其他幾例如下表所示:

2.明流

大型辭書如只重溯源而輕流變,“就有可能產生兩種遺憾。一是收錄古代經典文獻中的成句,如不舉出后代用例,就很難證明該條詞目的存在價值。二是對大量一般語詞,不跟蹤追跡,亦很難表現該詞的生命力”注4。在溯源的基礎上,如果再描述出這個詞語在后世的使用情況,那就是呂叔湘先生說的給詞語寫“傳記”?!霸戳鞑⒅亍笔恰洞笤~典》的編纂特色之一。一條詞語在引源之后,往往還要征引一定數量的后世文獻書證,來反映該詞語的流變情況。這里不妨也和《中文》做一下對比,例如:

(1)[天火]

《中文》:非人所為之火曰天火。如因雷電而引起之火也。《左氏·宣·十六》:“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薄妒酚洝ぞ暗奂o》:“三年,天火燔雒陽東宮大殿城室?!薄稘h書·武五子·燕剌王傳》:“天火燒城門。”

《大詞典》:由雷電或物體自燃等原因引起的大火。《左傳·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薄稘h書·燕剌王劉旦傳》:“天火燒城門。”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缽伐多國》:“此大伽藍為天火所燒,摧殘荒圮?!薄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斑@個堂客是娶不得的!若娶進門,就要一把天火!”李季《菊花石》詩:“共產黨領導建立了農協會,山驚地動天火燒,封建崽子都打倒。”

《中文》舉《左傳》《史記》《漢書》三例,時間跨度不大。漢以后的文獻未舉,基本沒有展示出該詞的后世使用情況?!洞笤~典》共舉五例,先從《左傳》中引例,提示 “天火”的源頭,然后又依次征引《漢書》《大唐西域記》《儒林外史》《菊花石》等例用以展示該詞的“流”。文獻涉及先秦、漢、唐、清、現代等不同時期的作品,將“天火”一詞的使用情況用書證的形式展示出來,脈絡十分清晰。

(2)[快意]

《中文》:稱心也。《史記·李斯傳》:“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史記·樂書》:“非以娛心自樂,快意恣欲?!薄妒酚洝璨紓鳌罚骸案毁F不能快意,非賢也?!薄稘h書·鮑昌傳》:“治天下者當用天下之心為心,不得自??煲舛岩??!薄段倪x·曹植〈與吳質書〉》:“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p>

《大詞典》:②謂心情爽快舒適?!妒酚洝だ钏沽袀鳌罚骸翱煲猱斍?,適觀而已矣?!彼侮悗煹馈督^句》:“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薄都t樓夢》第二三回:“低吟悄唱,拆字猜枚,無所不至,倒也十分快意?!蔽何 稏|方》第六部第十三章:“在眉梢眼角卻流露出一種快意的神情。”

《中文》舉五例,而《大詞典》只舉四例,從書證數量上來看,《大詞典》不如《中文》多。從文獻種類上看,《中文》三種,《大詞典》四種,后者占優?!吨形摹窂囊徊俊妒酚洝分羞B引三例,這種情況在《大詞典》中是非常少見的。從時間跨度看,《中文》三部書從《史記》始,至《文選》止,時間跨度很小,“快意”《文選》以后的使用情況,讀者就無從了解了。而《大詞典》雖舉四例,但時間跨度較大,書證年代從漢代至宋代,又至清代,再至現代,基本反映了該詞使用的歷史線索。

大量的書證是“明流”的保證。實際上,《大詞典》的書證數量超過了以往任何一部漢語辭書。在詞形、意義完全相同的前提下,筆者對《中文》《大詞典》二書的“豆”、“爪”、“甘”、“齒”、“幺”部五個部首所轄復詞的書證進行了詳細考察,其書證數量對比結果列表如下:

說明:“265/6”表示“豆”部下二書共分別收265條詞形相同的詞語和義項,其中有6條意義不同而被排除掉,實際考察了259條詞語和義項。其余各部所示均同。

考察的五個部首共894條詞語(義項),其書證總量《大詞典》要比《中文》多519條。

數字未免抽象,這里我們再以“齒”字頭詞語為例做一些說明。《中文》《大詞典》二書收詞(義)相同的有44條,我們共考察了43條(其中“齒相”一條,《中文》釋為:“相處甚久也?!薄洞笤~典》釋為:“錄用舊臣?!绷x不同,不作考慮),對比其書證,結果如下:

《中文》43條詞語(義項)共收書證64條?!洞笤~典》43條詞語(義項)共收書證91條。

具體比較如下:

(1)《大詞典》書證多于《中文》的有23條(括號內數字,前者為《中文》書證數量,后者為《大詞典》書證數量。如“齒牙(2,①3)”表示《中文》收2條書證,與此對應的《大詞典》義項①收3條書證):

齒牙(2,①3) 齒牙為禍(1,2) 齒牙余論(1,3) 齒至之車(1,2) 齒列(3,①4) 齒決(2,3) 齒序(2,②3) 齒冷(1,4) 齒角(2,①3) 齒長(1,①2) 齒胄(1,4) 齒衰(2,3) 齒根(0,2) 齒宿(1,2) 齒族(1,2) 齒輪(0,1) 齒齒(2,①3) 齒德(3,②4) 齒頰(1,①3) 齒歷(1,2) 齒錄(2,3) 齒豁(1,2) 齒讓(1,2)

(2)《大詞典》書證和《中文》相同的有18條(如“齒位(①①1,②③2)”表示《中文》《大詞典》義項①各收1條書證,《中文》義項②和對應的《大詞典》義項③各收2條書證):

齒力(1) 齒召(2) 齒次(1) 齒?。á?,1) 齒如齊貝(1) 齒杖(2)齒位(①①1,②③2) 齒垢(1) 齒垽(1) 齒發(1,③1) 齒盡(1) 齒筭(1) 齒論(1) 齒藥(1) 齒齦(1) 齒齯(1) 齒窮(1) 齒舌(①①1,②②2) 

(3)《大詞典》書證少于《中文》的有2條:

齒革(3,2) 齒劍(4,3)

據多卷本、多部首抽樣統計分析可知,《大詞典》的書證在總量上是遠遠超過《中文》的。正如徐文堪先生所指出的:“《漢語大詞典》根據體現源流、提示用法、輔助釋義、提供知識的要求,選用了200多萬條經過核對的資料(絕大多數是第一手資料),作為這部詞典的例證,從而保證了本詞典為廣大讀者釋疑解惑的價值。”注5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從整體上看,《大詞典》具有收詞量大、釋義準確、例證豐富等特點,是目前代表我國語文詞典編纂最高水平的一部具有典范性和權威性的辭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苏县| 彭泽县| 铁岭县| 新民市| 赣榆县| 准格尔旗| 依兰县| 巴楚县| 祥云县| 瑞金市| 瑞金市| 广平县| 正镶白旗| 吉水县| 建宁县| 林西县| 剑川县| 濉溪县| 凌海市| 彩票| 长沙市| 正蓝旗| 镇康县| 黄骅市| 应城市| 宜君县| 灵台县| 大余县| 会同县| 鹿泉市| 高青县| 石泉县| 深水埗区| 西华县| 泗水县| 雷波县| 泌阳县| 台前县| 盐津县| 新竹市|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