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釋義確切詳備
詞典的釋義就是對詞典所收詞語的含義所作的解釋。詞典是供人們查檢以解除疑難的工具書,其主要任務(wù)是由釋義承擔(dān)的;一部詞典的質(zhì)量優(yōu)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釋義的水平。陳楚祥先生在《詞典評價標(biāo)準(zhǔn)十題》注2中明確提出“釋義是否精確”是判定辭書質(zhì)量高低的一個重要標(biāo)準(zhǔn)。但是,我們所說的釋義準(zhǔn)確,并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一方面指相對于同時代的其他辭書而言,具有釋義準(zhǔn)確性;另一方面還可指在整個的詞匯發(fā)展歷史上,釋義的準(zhǔn)確還具有暫時性,因而也是相對的。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可將《大詞典》同其他幾部辭書做一比較。例如:
(1)[不字]
《辭源》:“未許嫁。古代女子許嫁叫字。《易·屯》:‘女子貞不字。’”
《大詞典》:“未能生育。《易·屯》:‘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字,妊育。參閱清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周易上·女子貞不字》。亦謂不嫁人。清鈕琇《觚賸續(xù)編·妙霓》:‘情忘衿襘,道悅苾蒭,堅守不字之貞,妙解無生之諦。’”
比較“不字”的兩種釋義,可以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大詞典》釋義準(zhǔn)確。“字”的本義非“古代女子許嫁”。《說文》:“字,乳也。”《廣雅》:“字、乳、育,生也。”《易》曰:“女子貞,不字。”可見“女子貞,不字”的“不字”是沒有懷孕、生育的意思。《辭源》釋義與所舉之例不合。二是《大詞典》釋義詳備。“字”的本義是懷孕、生育,后又衍生出女子許配、出嫁義。如宋葉適《林伯和墓志銘》:“鄰女將字而孤,養(yǎng)視如己子,擇對嫁之。”此例之“字”即有許嫁、嫁人義。《大詞典》既釋本義,又釋引申義,可謂詳備。
(2)[法螺]
《中文》:“②謂大言也。法螺聲巨而中空,世因誚徒作大言者曰‘吹大法螺’。”
《大詞典》:“海中軟體動物。殼呈螺旋狀,殼壁很厚,長約一尺。殼頂穿孔,可吹奏,發(fā)聲響亮。古時用作軍隊(duì)號角、宗教法器等。”
《中文》“法螺”條收列兩個義項(xiàng)。《大詞典》只收列一個義項(xiàng)。《中文》義項(xiàng)①與《大詞典》同。義項(xiàng)②認(rèn)為“法螺”即“大言”,不確。可以“吹大法螺”比喻說大話,以“法螺”比喻大言則不通。又,“法螺聲巨而中空”一句,其義應(yīng)是法螺大而中空,因而吹起來聲音響亮。如果不吹,本身并不發(fā)聲。如果有比喻義的話,也只能是“吹法螺”。因此,我們看出,《中文》看似義項(xiàng)完備,但缺乏科學(xué)性, 實(shí)不如《大詞典》可靠。
(3)[隆沖]
《中文》:“隆高沖突也。《淮南子·氾論訓(xùn)》:‘晚世之兵,隆沖以攻,渠幨以守。’注:‘隆,高也。沖,所以臨敵城,沖突壞之。’”
《大詞典》:“臨車與沖車。古代攻守戰(zhàn)車名。《淮南子·氾論訓(xùn)》:‘晚世之兵,隆沖以攻,渠幨以守。’參閱《詩·大雅·皇矣》‘以爾臨沖’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
《中文》釋義把“隆沖”當(dāng)作“形+動”型合成詞,訓(xùn)作“隆高沖突”,因襲高注而誤。其通“臨”,為“臨車”;沖,通“”,即“
車”。“臨”與“
”,系古代兩種攻城工具。因其攻城方式、作用不同而異。《詩·大雅·皇矣》:“與爾臨沖。”毛傳:“臨,臨車也;沖,沖車也。”陸德明釋文:“‘臨’如字,《韓詩》作‘隆’。沖,昌容反,《說文》作‘
’,
,陷陣車也。”孔穎達(dá)疏:“臨者,在上臨下之名;沖者,從傍沖突之稱,故知二車不同,兵書有作臨車、沖車之法,《墨子》有《備沖》之篇,知‘臨’、‘沖’俱是車也。”陳奐傳疏亦云:“臨車,攻守具之一。《釋文》引《韓詩》作‘隆’,《淮南子·氾論篇》‘隆沖以攻’,又《兵略篇》‘攻不待沖隆云梯而城拔’。‘隆’、‘臨’一聲之轉(zhuǎn)。沖,沖車,亦攻守具之一。 《定八年·左傳》:‘主人焚沖’,杜注:‘沖,戰(zhàn)車。《說文》“
”,陷陣車也。’沖者,
之假借字。”馬瑞辰通釋亦持此說。可見,“隆沖”一詞的釋義,《大詞典》是吸取了前人之古訓(xùn),做了翔實(shí)考證,言之有據(jù)的。
(4)[頂戴]
《辭源》收二義:①敬禮。②用以區(qū)別官員等級的服飾。宋陳亮《龍川詞·卜算子》:“頂戴御袍黃,疊秀金棱吐。”
《大詞典》收九義:①敬禮;感恩。②供奉;擁戴。③謂雙手持物舉過頭頂。④謂花朵著生在枝條的頂端。⑤謂頭上承物。⑥頭戴(帽子)。⑦承受;繼承。⑧猶頂替。謂以此代彼。⑨清代用以區(qū)別官員等級的帽飾。依頂珠品質(zhì)、顏色的不同而區(qū)分官階大小。也稱“頂子”、“頂帶”。
比較《辭源》和《大詞典》“頂戴”的釋義,《辭源》義項(xiàng)②陳亮詞中“頂戴御袍黃”中的“頂戴”一例,釋為“用以區(qū)別官員等級的服飾”,大謬。“頂戴”作為區(qū)別官員等級的服飾,其典制始于清雍正四年清制,官品以帽飾頂珠色質(zhì)為別,謂之“頂戴”,亦稱“頂子”。而陳亮詞中的“御袍黃”一詞,實(shí)與此典制毫不相干,“御袍黃”,并非服飾,乃是菊花品名。陳亮《卜算子》詞,題為“九月十八日壽徐子才”,是詠菊祝壽,上闋詠秋,下闋詠菊:“頂戴御袍黃,疊秀金棱吐,仙種化客晚節(jié)香,人愿爭先睹。”無一不與詠菊有關(guān)。“御袍黃”,菊花品名,署名吳門老圃史正志的《菊譜》中有一品名為“深色御袍黃”:“心起突,色如深鵝色”,另一品名為“淺色御袍黃”。明黃曾《菊譜》卷上亦載有名品“御袍黃菊”,狀其形色為“重黃千葉”。清陳昊子《花鏡》亦載有黃色菊25品,其首品即稱“御袍黃”,注云:“淡黃,葉有五層。”由此可知,“頂戴”者,實(shí)謂“枝頭著花”之義,與官員服飾風(fēng)馬牛不相及。此其一。《辭源》只有兩個義項(xiàng),而《大詞典》收立9個義項(xiàng),可謂詳備。此其二。
(5)[玉容]
《辭海·語詞分冊》:“指女子的容貌。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姚合《詠云》詩:‘憐君翠染雙蟬鬢,鏡里朝朝近玉容。’”
《大詞典》收二義:①美稱女子的容貌。②對人容貌的敬稱。
《說文》:“玉,石之美有五德者。”因此,古人常在人或事物名詞前加“玉”字,作為尊稱或美稱。如“玉貌”、“玉食”等。《辭海》在“玉貌”、“玉食”下都是這樣注釋的。唯獨(dú)“玉容”只說“女子的容貌”,并沒有說明美好的含義。但事實(shí)上,所引《長恨歌》和《詠云》中的“玉容”實(shí)有貌美義。《辭海》將有褒義的“玉容”釋為中性詞,顯然不妥;再比較《大詞典》的兩個義項(xiàng),我們不難看出其釋義準(zhǔn)確性的特點(diǎn)。
(6)[指山賣磨]
《中文》:“喻操之過急也。《紅梨記傳奇》:‘則亦他指山賣磨,見雀張羅。’”
《大詞典》:“比喻耍手段、說空話哄人。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一折:‘他每都指山賣磨,將百姓畫地為牢。’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二折:‘呆子弟迎風(fēng)把火,強(qiáng)風(fēng)情指山賣磨。’《全元散曲·普天樂·嘲風(fēng)情》:‘姐姐每鉆冰取火,婆婆每指山賣磨,哥哥每擔(dān)雪填河。’亦作‘指山說磨’。《金瓶梅詞話》第十回:‘你心里要收這個丫頭,收他便了,如何遠(yuǎn)打周折,指山說磨,拿人家來比。’”
“指山賣磨”系指說空話騙人,《大詞典》釋義確切,且例證豐富。
(7)[招兒]
《中文》:①猶言策略。②即招貼。③即招子。《水滸傳·第二十六回》:“那婆子取了招兒,收拾了門戶,從后頭走過來。”④猶招數(shù)也。
《大詞典》:“①招貼;招牌。元無名氏《藍(lán)采和》第一折:‘俺在這梁園棚勾闌里做場,昨日貼出花招兒去。’《水滸傳》……(用例同《中文》)②計策;辦法;手段。《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再不想大遠(yuǎn)的從德州憋了這么一個干脆的招兒來,才使出來就乏了。’”
《中文》列有四個義項(xiàng)。其實(shí)完全沒有必要。因?yàn)榱x項(xiàng)①與義項(xiàng)④可合并為一項(xiàng),即《大詞典》之義項(xiàng)②。義項(xiàng)②和義項(xiàng)③亦可合并為一項(xiàng),即《大詞典》之義項(xiàng)①。可見《大詞典》釋義更具概括性。
(8)[七手八腳]
《辭源》:“喻人動作忙亂。《五燈會元》二十《德光禪師》:‘上堂七手八腳,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紅樓夢》二三:‘眾人一聲答應(yīng),七手八腳,忙把寶玉送入怡紅院內(nèi)自己床上臥好。’”
《大詞典》:“①動作忙亂貌。《五燈會元·徑山杲禪師法嗣·育王德光禪師》:‘上堂七手八腳,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②眾人一起動手貌。《紅樓夢》第二六回:‘眾小廝七手八腳,擺了半天,方才停當(dāng)歸坐。’……③形容頭緒、支節(jié)很多。《朱子語類》卷五五:‘人也只孝得一個父母,那有七手八腳,愛得許多!’ ④形容手和腳多。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折:‘三牛車的文書,與小人三日假限便要完,便有那七手八腳,也攢造不來。’……”
《辭源》僅釋一義,而《大詞典》卻羅列了四個義項(xiàng),囊括了各種意義 ,堪稱精到而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