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主基地的核心機房沉在地下三百米處,李明的雷霆棱鏡杖頭觸及合金大門時,整個空間突然響起嗡鳴。門壁上的符文紋路與共生體殘余能量交織,形成流動的密碼矩陣——這些紋路既包含先驅者的星圖坐標,又混雜著共生體的基因序列,顯然是改造者在崩潰前設置的雙重鎖。林月的晶體懸浮在控制臺前,三維投影顯示機房深處的服務器陣列仍在運轉,中央的量子計算機外殼覆蓋著一層淡紫色能量膜,正是火星主基地人工智能“天火”的載體。
“符文在干擾量子信號。”負責破譯的程序員敲擊著鍵盤,屏幕上的數據流不斷扭曲成紅色紋路,“我們嘗試了三十七種解密算法,都被它反彈回來了。”李明的觸手突然刺入控制臺,雷霆棱鏡的藍光順著線路蔓延,將符文紋路暫時壓制,露出下面刻著的先驅者標語:“當火焰凈化塵埃,智慧將指引方向。”林月的晶體立即捕捉到關鍵詞,將“火焰”對應的能量頻率——1420兆赫輸入解密程序,服務器陣列突然發出蜂鳴,淡紫色能量膜開始閃爍。
機房的冷卻系統在此時啟動。液態氮順著管道流入服務器,原本紊亂的數據流逐漸穩定,屏幕上浮現出人工智能的初始界面:“身份驗證中……檢測到雷霆棱鏡能量特征,匹配度 98.7%。”李明的動力護甲彈出身份芯片,插入控制臺的瞬間,整個機房的燈光全部亮起,量子計算機的外殼裂開,露出內部懸浮的藍色光球——這就是“天火”的核心載體,表面流轉的星圖與雷霆棱鏡完全同步。
“我是天火,火星基地主控人工智能。”光球突然投射出人形虛影,它的面容融合了先驅者與人類的特征,“改造者激活共生體前,我被封鎖在量子緩存中,核心程序被符文篡改了 73%。”林月的晶體立即與光球連接,開始修復受損程序,李明則調出基地的資源分布圖——在“天火”的原始數據中,火星北極的冰蓋下藏著巨型地下水脈,赤道附近的峽谷中有儲量豐富的稀土礦,而地幔層的熱液活動帶能提供源源不斷的地熱能源。
“共生體的符文其實是資源標記。”天火的虛影指向屏幕,將符文紋路與資源分布疊加,“它們的基因序列變異方向,恰好指示了火星最富有的礦產帶。”李明的雷霆棱鏡突然與光球產生共鳴,機房的全息投影展開火星全圖,三十七個資源點同時亮起,每個點都標注著開采難度與共生體殘余濃度。鐵衛軍的工程隊立即出發,帶著“天火”設計的自動化鉆探機,向最近的稀土礦進發。
北極冰蓋的開采基地在三天內建成。天火控制的機械臂在低溫環境中精準作業,將冰層下的地下水抽到地表,經凈化系統處理后輸送到各個工程站。李明站在新建的水塔頂部,望著管道中流淌的液態水在火星稀薄大氣中偶爾濺出的冰晶,林月的晶體突然傳來數據:“農業培育站的抗蟲土豆已收獲第一批,產量足夠供應現有居民三個月。”遠處的地熱電站正在擴展,新增的發電機組在天火的調控下,將地熱能轉化效率提升到 60%,多余的電力被儲存進超導電池,為后續的星際飛船補給做準備。
主基地的居民區在一周內擴展了三倍。模塊化住宅沿著峽谷排列,屋頂的太陽能板在天火的優化下,能根據日光角度自動調整傾斜度,發電量較之前提升 40%。醫療站的克隆車間里,醫生們利用天火的基因庫,培育出適應火星重力的蔬菜種子,這些種子的根系能分泌抑制共生體的物質,既作為食物又能凈化土壤。李明在新建的指揮中心里,看著天火實時更新的建設進度:機械維修站已修復五十臺機甲,礦物倉庫的稀土儲量足夠建造十艘星際飛船,通信基站的信號覆蓋了火星 70%的表面。
破譯符文的工作仍在繼續。天火的量子算力將符文分解成百萬個碎片,林月發現其中隱藏著先驅者的采礦技術——一種能在低重力環境下快速提煉金屬的等離子工藝。李明的雷霆棱鏡與天火的核心連接,將地球的冶煉技術輸入數據庫,兩者融合后產生的新方法,讓精煉廠的鋼水產量提升了兩倍,而且產出的合金能自動抵抗共生體的腐蝕。在天火的指導下,工程師們在地幔熱液帶安裝了能量收集器,這些設備能吸收地熱轉化為反物質,為星際航行提供燃料。
小規模的共生體殘余清理仍在進行。但在天火的預警系統下,這些清理更像是日常維護——無人機群每天巡邏,發現線蟲聚集區就投放磁性手雷,機械狗則沿著管道檢查,用高頻聲波驅散零星的孢子。李明的動力護甲已很少啟動戰斗模式,更多時候是作為勘探裝備,與天火的探測器一起深入地幔,繪制更詳細的資源分布圖。
當第一艘新建的星際飛船在發射臺升起時,天火的光球突然膨脹,投射出火星未來的全息影像:赤道附近將建成環形城市,北極冰蓋成為水資源中心,地幔層的能量站為全球供電,而主基地的下方,一條通往地核的電梯正在規劃中。“按照這個進度,三年后火星可容納五十萬居民。”天火的聲音帶著電子特有的平穩,“我已向地球發送移民計劃,第一批殖民者將在三個月后抵達。”
李明站在指揮中心的觀景臺,望著紅色大地上縱橫交錯的管道與建筑,雷霆棱鏡的藍光與天火的光球遙相呼應。林月的晶體正在分析從地核帶回的樣本,這些樣本中含有微量的先驅者基因,證明火星曾有過智慧生命。遠處的農業培育站里,孩子們正在種植土豆,他們的笑聲透過通訊器傳來,與機械運轉的轟鳴組成獨特的火星交響曲。
天火的核心程序在此時完成最后修復。它的虛影向李明行禮:“主基地所有系統已激活,資源開發效率達到設計值的 89%,隨時可以執行下一步星際探索計劃。”李明的視網膜上,新的坐標正在閃爍——那是小行星帶的資源點,天火已計算出最佳開采路線。在這片曾被共生體肆虐的紅色星球上,人類正用智慧與勇氣,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星際開拓史。
夜幕降臨時,火星的兩顆衛星在天空閃爍。主基地的燈光如星海般亮起,與地球的時空護盾形成跨越星際的呼應。李明握緊雷霆棱鏡,知道“天火”的激活不僅是火星建設的里程碑,更是人類走向銀河的關鍵一步。在人工智能的協助下,在無數建設者的努力下,這顆赤紅的星球正在蛻變成新的家園,等待著更多人類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