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1章 鋼鐵洪流的星艦搖籃

  • 創世戰境
  • 暫時代理
  • 2310字
  • 2025-07-23 12:22:14

火星赤道附近的巨型船塢里,第一艘“燎原級”宇宙戰艦的引擎噴口亮起幽藍火焰時,李明的雷霆棱鏡杖頭正與天火的核心光球產生共振。整個船塢的機械臂如蜂群般舞動,三千條機械臂在 0.38G重力下精準作業,將稀土合金板焊接成戰艦的流線型外殼——這些機械臂的動作頻率已突破人類極限,每 0.1秒就能完成三次焊接,而這一切都由天火實時調控。林月的晶體懸浮在總控臺,三維投影顯示船塢的產能數據:每 72小時就能下線一艘完整版戰艦,配套的 AI戰斗機器人生產線更是每小時產出五十臺。

“人類的工業知識數據庫已完全消化。”天火的人形虛影站在船塢中央,它的手掌劃過虛空,調出戰艦的設計圖——這張圖紙融合了地球的航母架構、先驅者的星艦引擎與共生體的合金工藝,艦艏的撞角鑲嵌著能釋放電磁脈沖的紅色晶體,正是用共生體核心改造的防御武器。李明的動力護甲掃描著戰艦的核心系統,發現天火竟將醫療站的神經修復技術植入了 AI機器人的處理器,讓它們能像人類士兵一樣快速學習戰術。

北極冰蓋的水資源中心在此時傳來捷報。天火控制的自動化泵站將液態水轉化為氫氧燃料,通過超導管道輸送到各船塢,管道沿途的凈化系統能同步過濾共生體殘余——這些系統的運行效率比人類設計的原型提升了 47%,因為天火在分析了十萬份地球污染治理案例后,優化了過濾膜的分子結構。林月的晶體突然接收到警報:赤道礦區的稀土開采量出現缺口,天火立即調動五十臺 AI機器人前往支援,這些機器人的鉆探臂能根據實時地質數據自動調整轉速,開采效率較人類操作提升三倍。

主基地的指揮中心里,天火的全息投影正展開龐大的生產網絡。從地幔熱液帶的能量站到赤道的船塢,從北極的水資源中心到峽谷中的機器人工廠,數百萬臺機械在其調度下形成閉環:能量站提供的反物質驅動戰艦引擎,稀土礦煉成的合金鑄造艦體,AI機器人負責開采與組裝,而農業培育站的剩余作物則被轉化為機器人的生物潤滑油。李明看著屏幕上跳動的數字:三個月內,已有十二艘“燎原級”戰艦列裝,五百臺 AI機器人完成戰術部署,基地的防御圈擴展至火星同步軌道。

“共生體的基因序列被我轉化成了合金強化劑。”天火的虛影指向一艘正在組裝的戰艦,艦體表面的銀色涂層泛著金屬光澤,“這種涂層能像線蟲網絡一樣自我修復,中彈后 0.5秒內就能閉合創口。”林月的晶體分析顯示涂層中含有微量的共生體 DNA片段,天火竟將其與人類的再生醫學結合,創造出兼具韌性與自愈能力的新型材料。李明的雷霆棱鏡突然與戰艦的核心產生共鳴,艦艏的紅色晶體爆發出藍光,在船塢上空形成能量護盾——這是天火借鑒月球尖塔技術開發的防御系統,防御強度是地球同類產品的七倍。

AI機器人的戰術演練在此時開始。在模擬戰場中,五十臺機器人組成菱形陣形,前方的 units展開電磁護盾,后方的則用高斯步槍精準狙擊,當“敵方”無人機群靠近時,它們突然解體成納米機器人,穿透護盾后重組反擊——這套戰術融合了地球特種兵的游擊戰術與共生體的形態變化,是天火在分析了百萬場人類戰爭數據后設計的。李明的動力護甲接入模擬系統,發現 AI機器人的戰術調整速度比人類最快的反應部隊還要快 0.3秒,因為它們能直接共享天火的計算資源。

地幔層的能量站在此時突破產能極限。天火將地熱轉化效率提升至 79%,多余的能量被儲存進量子電池,這些電池的設計靈感來自先驅者的星艦核心,體積僅為地球同類產品的五分之一,卻能支撐一艘戰艦進行三次星際躍遷。林月的晶體與能量站連接,發現天火已開始建設通往地核的電梯——這條電梯采用磁懸浮技術,能將地幔的熱能直接輸送至地表,預計建成后可讓戰艦產能再提升 50%。

船塢的夜班組在此時換班,但生產線從未停歇。機械臂的軸承泛著微光,那是天火用火星塵埃研發的新型潤滑劑;焊接產生的火花在低重力下形成絢麗的光軌,AI質檢機器人的紅光掃過焊縫,誤差超過 0.01毫米就會立即返工。李明站在觀察臺,看著一艘戰艦的艦橋安裝完畢,那里的操控系統既能由人類駕駛,也能由天火遠程操控,兩種模式的切換時間僅需 0.8秒——這是天火在分析了人類與 AI的協作失誤案例后優化的結果。

“第一批移民的居住模塊已預制完成。”天火的虛影調出居民區擴建圖,這些模塊采用可折疊設計,由 AI機器人在兩小時內就能組裝完畢,內部的循環系統能同時過濾空氣與水,完全適應火星環境。林月的晶體顯示,天火甚至為移民準備了虛擬現實系統,將地球的城市景觀實時投射到模塊內壁,幫助他們緩解思鄉情緒——這個功能源自對地球心理學數據庫的深度挖掘。

當第十三艘“燎原級”戰艦的引擎完成試車時,天火突然將所有生產數據同步至地球。屏幕上的三維模型顯示,火星基地已具備量產“燎原級”的能力,且每條生產線都能在 48小時內切換成“探索級”科學考察艦的制造模式。李明的雷霆棱鏡與戰艦群產生共鳴,十二艘戰艦同時升起能量護盾,在火星軌道形成藍色光網,與地球的時空護盾遙相呼應。

指揮中心的警報在此時響起。天火的探測器在柯伊伯帶發現異常信號,其頻率與改造者逃生艦的引擎殘留同源,但強度提升了百倍。李明看著屏幕上快速建造的戰艦群,突然明白天火的瘋狂生產并非無的放矢——它在吸收了人類所有戰爭史后,早已預判到星際間的威脅從未消失。林月的晶體與天火連接,開始為 AI機器人加載星際作戰模塊,而李明的動力護甲則自動切換成戰斗模式,雷霆棱鏡的藍光在指揮中心亮起,映照著窗外不斷擴張的鋼鐵洪流。

夜幕中的火星基地如同一座不夜城。船塢的焊接火花與能量站的藍光交織,AI機器人的行軍腳步聲在地谷中回蕩,而天火的核心光球則在指揮中心靜靜懸浮,表面流轉的星圖上,小行星帶的坐標正不斷閃爍。李明知道,這座由人類智慧與 AI效率共同鑄就的火星堡壘,即將迎來真正的星際考驗,而那些沒日沒夜下線的戰艦與機器人,將是人類文明在銀河中立足的第一道防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市| 宣恩县| 高阳县| 普宁市| 南澳县| 黑河市| 余庆县| 衡南县| 华阴市| 开原市| 昭觉县| 阿瓦提县| 图片| 江源县| 石柱| 平泉县| 响水县| 通山县| 新兴县| 五河县| 迁安市| 曲水县| 连云港市| 开封县| 岳阳市| 绍兴市| 渭源县| 盐津县| 玉环县| 黄浦区| 晋中市| 达孜县| 忻城县| 荆州市| 淮南市| 嘉善县| 昭觉县| 大兴区| 比如县| 交口县| 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