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煉(上):百位特級談教師專業(yè)成長
- 上海市特級教師特級校長聯(lián)誼會 上海教育雜志社
- 2843字
- 2019-02-19 11:05:40
序三
修時代之精粹,煉自我之新境,這是成為名師的必由之路。一位教師,如果不經歷修煉,就不可能達到真正的高度。在這大國復興的偉大浪潮中,“名師”更需要主動去經歷一段漫長的磨礪和修煉的過程,本書將特級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分為了八個部分,而這其中有六個方面的修煉是必不可少的。
名師要經歷夯實學科功底的修煉。
隨著教育信息化、智能化進程的推演,人們獲取知識、認識知識、應用知識的方式也在發(fā)生著重大變革。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名師的“傳道、授業(yè)、解惑”首先就需要經歷夯實學科功底的修煉。
清朝詩人袁枚有詩云:“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彼^“厚積”方能“薄發(fā)”。專業(yè)知識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而要成為名師則更需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基礎、豐富的教育教學方法和寬廣的學科教學視野。
名師的學科功底不能僅局限于自身的專業(yè)背景。隨著信息化、智能化和學習化社會的到來,知識、技術和理論的更迭與爆炸接踵而來,名師更需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拓展自身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不斷進行包括學科知識、教學知識、課程知識、學習者及其特點的知識在內的各方面學術修煉,以夯實學科功底,提升學術修養(yǎng)。
名師要經歷自身學科教學思想的修煉。
近十年來,“核心素養(yǎng)”一詞日益引起全球的廣泛關注,而“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讓我們的教育改革繼“雙基”“三維目標”之后進入“3.0時代”。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的教學要求使得名師不能只停留于“教”,更要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形成自己的學科思維和教育思想。
不同學科在本質和教學上都有著各自固有的特點。名師在掌握所在學科內在本質和精髓的基礎上,應對該學科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方法進行總結,發(fā)現規(guī)律、形成理論,進而把這種高度概括的教學思想、理念重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從學科層面落實六大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
同時,名師還必須站在學科高度和學科前沿的視角上,博采眾長地來審視并改進自己的教學理論,不斷反思、不斷修正。只有在對自身學科專業(yè)領域了然于胸、融會貫通的基礎上,才能在教學的自由王國中駕輕就熟,這也正是名師具有科學先進的學科思維方式的體現。
名師要經歷學生個性化教學方法的修煉。
隨著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教育教學方法的“個性化”“精準化”成為了名師修煉的又一重要角度。
個性化教育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充分尊重和發(fā)揮學生主體的能動性,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結合學科特點,創(chuàng)建不同的教學策略,從而能真正發(fā)揮個體優(yōu)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這一方面需要名師掌握盡可能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同時也需要其充分細致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思維特質和性格特點等盡可能完整的個體特質。只有立足于學科特點和自身特質,不斷深入教學過程,不斷總結符合學生、符合自我的教學策略,將觀察、設計、嘗試、反思、調整連成一條行動研究鏈,教師才能逐步完成個性化教學方法的修煉。
名師要經歷研究教育理論的修煉。
《左傳》有云:“大上有立德。”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為教育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大國復興時代的名師也必須經歷研究教育理論的修煉。
名師的理論修煉,應體現在較高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的學習上。當前,科技迅猛發(fā)展導致社會轉型加速,國內外各種新興問題和矛盾凸顯出來。面對學生的迷茫和困惑,教師的引導作用顯得至關重要。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在幫助莘莘學子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上也責無旁貸。這就需要教師自身不斷提高思政素養(yǎng),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幫助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和思維方式來化解他們遇到的困惑和危機,給予他們正面的教育和自信的正能量,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恩格斯曾說:“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泵麕煈斖ㄟ^教育理論、學科理論的修煉,方能轉變教育教育觀念,以符合時代需要,提升自我的教育教學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在社會高速迅猛發(fā)展的今天,要成為一名有思想的教學名師,就當在把握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中超越自己。這既需要通過學習古往今來的教育理論,來深刻領會東西方不同文化語境下的教育方法和理論的優(yōu)勢;也要與時俱進,根據新一輪科技革命、尤其是物聯(lián)網和人工智能大背景下的社會現實,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理論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為師一天,就須臾離不開學習。教學理念永遠走在更新發(fā)展的路上。
名師要經歷與人交往能力的修煉。
隨著新媒體和“互聯(lián)網+”業(yè)態(tài)的迅猛發(fā)展,傳統(tǒng)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被打破,開放性、跨地域性、強交互性等特點使得更強的人際交往能力成為名師的又一項必要修煉。
名師的日常教育教學是一個需要個體性和群體性高度結合的工作,而豐富的溝通手段更使得名師需要充分修煉自己與同事、同行、學生、家長等不同層面、不同方式的溝通交流,進而磨礪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和處理校內外其他事務的能力。
新型的多渠道、多平臺溝通模式,需要名師對從口語到書面語,從個別到公開,從傳統(tǒng)媒介到新媒體的交流方式樣樣精通。向前輩討教請益,與同行切磋探討,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現狀不斷地分析改進、總結提高,需要名師精湛的交流、表達、傾聽的能力。名師是教育的踐行者,亦是發(fā)動者、示范者,是自己所處的這個教育團隊的精神核心和領路人,因而名師也需要不斷修煉傾聽、談話、溝通的技巧,以不斷提升自我的領導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新的時代,素質教育、個性化教學要求名師時時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因而,良好的表達能力、精妙的語言藝術、豐富的交流手段更是提高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學生人格修養(yǎng)的必要條件。在家庭教育越來越被普遍重視的今日,如何與來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家長交流溝通、精誠合作,更需要名師選擇恰當的手段,修煉豐富而有針對性的交流技巧和溝通能力,方能形成學生、教師和家長的三方合力,事半功倍。
名師需要經歷提升自身境界的修煉。
馮友蘭先生曾說,從表面上看,世界上的人是共有一個世界,但是實際上,每個人的世界并不相同,因為世界對每個人的意義并不相同。這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境界。
名師需要修煉自己的人生境界、思想境界,這不僅能使其更全面、更寬容地體認周遭的事物,更使他能積極、勤勉地去承擔時代的使命,完成對事業(yè)的終極追求,去照亮他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所以說,名師留給人們的是思想,更是人格境界。
名師的境界不僅指向現在,更要瞻望未來。我們常說教育是一項關乎明天的事業(yè)。學生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未來走向社會,但無論學校教育中的知識和理念如何超前,如果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未來的教育需求,那永遠會是落后的。所以名師提升自身境界的修煉不僅要適應今天的社會,更要具備預判未來問題的能力,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思考新時代、新世界的需求,拓展自己的胸襟,涵養(yǎng)自己的氣象,以昂揚進取的銳氣、百折不撓的毅力、無私無畏的勇氣去擁抱教育的未來。
名師的修煉任重而道遠。只有志存高遠,砥礪前行,方能不負初心,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 想象有這樣一所學校
- 求知力學的故事(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 提高青少年判斷能力的思維游戲
- 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氣餒
- 學會敢想敢做的故事(青少年學會懂事的故事)
- 陪你走過高中三年
- “我的青春我的夢”全國中學生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流年微涼,涼不過少年時光
- 創(chuàng)業(yè),你也行(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故事精選)
- 狀元課:如果你渴望前行,就不會停下腳步
- 沒有夢想,何必遠方
- 青春文學精品集萃叢書·快樂系列:快樂是美妙的幻想曲
- 創(chuàng)新之道(開啟青少年智慧故事)
- 正青春,正能量3:考上清華北大,我們塑造心態(tài)
- “我的青春我的夢”全國中學生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讓我陪在你身邊
- 處世故事(影響青少年一生的中華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