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簡單”是一種幸福

馮志剛

應邀寫一篇有關教師專業成長方面的文章,答應了才感覺落筆千鈞,思考再三,寫下了這個題目:“簡單”是一種幸福。

這是在2016年上海市民進教師節座談會上,我交流發言的題目,可以說是我做教師的一點感悟。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有一句名言:“教書是陽光下最燦爛的工作。”雖然,每位教師感受到的“燦爛”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只要教過書就一定會有感受。我覺得做教師很有意思,工作和生活都很充實,最主要是“簡單”。“簡單”是一種幸福。

或許此體會與我的經歷有關。從記事開始,我只有兩個身份:受教育者(1975年開始讀小學,1990年大學畢業,理學學士)和教育工作者(1990年起至今一直在上海中學工作,期間于1996—1999年讀在職研究生,理學碩士)。我崇尚“簡單”,做人、做事、做學問都要“簡單”,不要患得患失,我相信付出得越多,想得越少,得到的可能會更多。

成為上海中學的老師純屬機緣巧合,現在看來,那是上蒼對我的眷顧,這所不平凡的學校成就了我們這些人簡單而充實的人生。

1990年5月的一個下午,確定成為上海中學教師后,我到學校代課。天氣很熱,但我上課時不敢擦汗,衣服前后都是一條條白色的鹽帶。下課后,我回到辦公室發現辦公桌上有一瓶鹽汽水,打開后喝到一半,想起來問辦公室的老師:“學校課間還發鹽汽水啊?”同事回答:“沒有啊!可能是學生買的吧。”盡管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是哪位學生,但那種感覺非常好,至今記憶深刻。從此,我就堅定了做一名老師的決心,28年從未動搖。

人們常說:教師是一個“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職業。其實,反過來說可能更準確:學生用自己的成長過程促進了老師成為一個大寫的“人”。很多成為特級教師的數學老師或多或少都教出過一些優秀的學生,都指導過學生參加數學競賽,而我只教過數學競賽,教學經歷也十分“簡單”。

1990年,中國舉辦了第三十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競賽,各地陸續辦起了數學特色班。正式成為上中老師后,我的任務就是教數學班,承擔學校的數學競賽輔導工作。數學班集中了一批上海市最有天賦的學生,數學中那些充滿挑戰與趣味的問題深深吸引著這批孩子,他們總是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同時給老師帶來驚喜。他們常常可以做到:用極少的知識解決一些深刻的問題(相對于他們的年齡段而言),學數學的人都喜歡這種“藝術”,或許這正是數學的“魅力”。我有十多個厚厚的教學筆記本,上面記載的絕大部分是學生的“靈機一動”。

教育,在本質上是要求平凡的人教出不平凡的學生,因此,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適時適度地予以鼓勵,同時也需要讓學生發現老師本人的閃光點,找到值得他們欽佩的地方,但不能嘩眾取寵,刻意為之,唯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學術素養。真懂了,才能教好書。

由于我從事的教學工作與自身的興趣契合度非常高,一路走來都很開心,獲得的遠遠超過自己的付出。我的機遇非常好,剛走上工作崗位,就能師從唐盛昌先生,在工作的最初兩年,就有機會聽遍所有上海市著名的數學教練的課,三年不到,就與熊斌先生合作,參與了一套叢書的編撰工作。后來,每年都能發表幾篇數學競賽方面的小文章。以至于在2000年參加一次全國性的競賽活動時,很多老師都在問一名叫馮志剛的“小老頭”(由于在一些雜志和圖書上經常會看到我的名字,想象中年齡一定不小)。也正是那一年,上海中學有學生進入IMO中國國家隊,并獲得了國際金牌,實現了百年名校學科競賽國際金牌上“零”的突破。現在看來,一切都是自然的,在上海中學這樣的名校,所有的突破都只是時間問題,厚積一定會薄發。從2008年至2016年,連續九年,上中每年都有一名學生獲得IMO金牌,這對一所中學而言,簡直就是神話,但上中就是一個經常創造神話的地方,“儲人才備國家之用”的辦學宗旨在各個方面都有體現。

相對而言,在中學里,單從上課的角度來看,數學老師能否勝任的標準要簡單一些:會做題,思路清晰,講得透徹,就過關了。競賽老師要得到認可相對會難一些,還有一個方向把握,判斷“好壞”(哪些問題是好的數學問題?)等涉及數學素養的高度方面的要求。我剛工作的那個年代,沒有微信,沒有手游(進入21世紀才有智能手機),沒有現在這么多的社會活動。對我而言,做題不僅是工作需要,也是課后的一種樂趣,尤其是經常與那些天才學生“比賽”,偶爾還會贏,很有成就感。由于住在校內(我在上中園里一直住到2004年,前面住宿舍,成家后也住校內),基本上沒有家和學校的概念,它們本就一體,生活簡單而充實,那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我作為一名競賽教練,與其說是培養了一批批數學天才,不如說是他們成就了我。一方面,他們求知若渴,課前準備再多也不夠他們“塞牙縫”的,倒逼老師要勤奮學習。任教數學班一段時間后,自感數學素養不夠,我開始努力苦背英語單詞,1996年考上了華東理工大學應用數學系的在職研究生(華東理工大學離上海中學很近,可以邊讀書邊教書,兩不誤),師從王宗堯先生攻讀泛函分析。那時,先生只有我一個研究生。在討論課上,經常是我在講臺上講,他坐在下面聽。這種方式后來被我引入到自己的教學中。1999年起,開始從數學班中選出一個“小班”的學生來,在上數學課時抽出來,單獨上課,而課堂形式就有師生角色反轉的“討論班”模式,至今我還一直擔任著數學小班(高一年級)每周一個下午的教學任務,盡管備課量很大,但很期盼,與學生在一起最開心。另一方面,我所教的孩子們在競賽中的表現突出,有很多機會參加國際或者國內的比賽,外出交流時經常會說道:我來自上海中學,某某某是我老師,是他們讓老師的名氣越來越響。2002年,我成為上海市特級教師時還很年輕;2003年任IMO中國國家隊副領隊,是我國第一位任副領隊的中學教師。此后曾五次出任IMO中國隊副領隊,逐漸成了國內著名教練。

教師的專業成長還有一個“如何教”的問題,這很難。教書時間越長,自覺思考越多,上升空間會越大。如果把每一節課當作一個個的點,老師心中一定要有“一根線”。我曾經在一個全國性的數學奧林匹克命題研討會上,以“高度、善跑、有招”為題作了報告,是我關于高中數學競賽教學的一些思考。通過一些實例,主要闡述了下面的觀點:①數學競賽的培訓工作由于其受教對象的特殊性,對教練的數學素養有很高的要求,每一位教練在平時的教學中應不斷反思,在專業素養、眼光和自身人格修養方面不斷提高,要有比一般優秀數學教師更高的“高度”與追求。②數學競賽培訓有一個基本的出發點:受教學生中大部分學生比老師聰明(或者說小聰明更多些,也可以理解為創新、質疑的意識更強些),他們學習數學的模仿能力強、理解速度快、做題方法新,相對于其他學生而言他們是“跑著學”的,因此,競賽老師自己要“善跑”。③真正喜歡競賽且有這方面潛質的學生,進入高中后,很快就能掌握必要的知識,水平一會兒就有明顯提高。但他們在此后學“奧數”的過程中會面臨三個時期:高原期、迷茫期、飛躍期(唐盛昌先生的總結)。當他們能夠在老師的指引下,不斷突破高原期、走出迷茫期、迎來一個又一個飛躍時,他們才會走得更高,因此,老師必須“有招”。綜合這三點,可以看出:無論是哪個學科,教書都是一門“很難”的專業課。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個重要課題,盡管好學生不是教出來的,但教師的引領作用不能抹殺。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是時代的需要,也是自身發展的需要,是職業定型、事業追求的起點。除了要立足本學科、對專業知識刻苦鉆研外,還需要去“悟”育人之道:要站得高、走得正、行得端,要真正理解“身教大于言傳”、潛移默化的師者之風。要知道事業是干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要特別尊重那塊屬于自己的三尺講臺,心中一直裝著學生。

我很欣賞校園內老校長葉克平先生的銅像底座上的那一句話:“沒有對學生的愛就沒有教育。”樸實無華、內涵深刻。隨著教學年份的增長,對這句話的體會與認同就會越深。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絕大部分精力都是用在相對弱勢的孩子身上的,就像每一位家長都會給予自己的孩子無私而全部的愛一樣,只要是自己的學生,就要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越“弱勢”的孩子越要多一些關愛,做到這一點不容易。為人父母,我們教育孩子的方法可能更多一些,例如“打屁股”等。但老師是不能體罰學生的,言語上的體罰尤其不行,那是紅線,我們要對學生有足夠的耐心,要多包容、多鼓勵他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問你問題,最好是能當場解答,但要堅持“引而不發”、留有余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教學之余,我的另一個興趣點是與喜歡數學的老師和學生分享自己的教學資料、教學筆記、教學感悟。這也是一種“簡單”,我從不擔心這樣做以后,自己上課沒東西可講,反過來,這樣可以鞭策自己不斷積累新的東西。每一次重復都當新課來準備,分享越多,付出的努力就越多,自己獲得的“幸福”也會越多。目前,我獨立編寫或參與編寫的著作已超過200萬字,所寫專著《初等數論》成為眾多數學愛好者必備的“寶典”。連我都沒想到,我這個非專業人士所寫的數論方面的普及讀本會這么受歡迎。

五年前,我走上領導崗位,成為上海中學的校長,已經不再擁有僅僅教學那種“單純”所帶來的愉悅,再也難以簡單地重復“家、辦公室、教室”三點一線的幸福生活。要思考的問題已不僅僅是上好課、帶好學生那樣單一,還需要努力學習、不斷提升其他方面的素質。但我相信會建立另一種“簡單”,深入骨髓的數學思想——“化簡”會左右我的思想,讓我在將來的工作、生活中能贏回另一種“簡單”。

我深信教師是一個很好的職業,與華麗的辭藻無關;做老師越“簡單”越能幸福一輩子,與職稱、榮譽無關。

楊振峰,1992年7月參加工作。上海市生命科學特級教師,首批正高級教師。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獲教育管理碩士學位。現任上海市教委基教處處長,兼任教育部“國培”專家,中國教育學會理事,全國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上海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教育專業學位培養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生命科學名師培養基地主持人。曾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環境教育先進個人,中國好校長,上海市優秀園丁等榮譽。編著《從學生立場出發》《生活中的生命科學》等12本圖書,發表論文60多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河口市| 海丰县| 德安县| 封丘县| 尉犁县| 珠海市| 花垣县| 宾川县| 方山县| 偃师市| 名山县| 应用必备| 克什克腾旗| 新郑市| 涿州市| 讷河市| 镇沅| 阿拉善盟| 靖宇县| 凤阳县| 周口市| 武胜县| 宁明县| 宁陕县| 盐边县| 长寿区| 皮山县| 若尔盖县| 通州区| 福鼎市| 内乡县| 桐庐县| 江华| 滕州市| 固安县| 祁阳县| 轮台县| 新干县| 延长县| 栾川县| 清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