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樂海行舟,詩意守望

施紅蓮

有一種感情叫迷戀,有一種態度叫執著,在樂海中行舟,播種著快樂與幸福,在詩意中守望,追求著成長與發展,這就是我近30年教師生涯的寫照。

還記得2011年的9月10日,在我離開母校上海音樂學院整整20年的那天,剛剛參加完“上海市特級教師”榮譽稱號的現場受聘儀式,正好趕上參加上音師范班校友聚會。當年的班主任,如今已是80多歲高齡的陳龍章老師獲知這一喜訊,立刻激動地把我拉到上海音樂學院老院長江明惇老師邊上,介紹說,施紅蓮是上海市新中國成立以來“音樂教研員崗位上評上特級教師的第一人,是我們上海音樂學院恢復師范教育專業以來的優秀成果,也是優秀音樂教師的典范”。那一刻起,我再一次點燃了執著的火焰。2017年12月,我又很榮幸地被評為上海市中小學音樂學科中的首批正高級教師,繼續攀登著教師生涯的一個又一個山峰。

也許,此時很多人認為我已然是一種“海帶盡處天作岸,山到高處我為峰”的豪情。但其實不然,我的心中更多的是反思和沉淀:“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這些標志著教師榮譽和稱號與我所執著追求的理想的音樂教育境界究竟還有多遠?我帶領我的團隊以“十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苦心創建的《上海傳統音樂文化》系列課程是否真的符合上海海納百川的城市氣質?更具海派特色的音樂教育之夢還需要付出多少年的努力去繼續實現?于是我不斷地探索著、前行著。

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鳧

孩童時期,身為滬劇團演員的母親是我夢想的領航人,吹拉彈唱,家中動聽的民族音樂和戲曲經常縈繞在耳畔,我深深浸潤著、感染著,那些年我從母親那兒獲得了演員夢。

中學時代,熱愛音樂的種子一直住在我的心里,父親陪著我乘船去上海的金陵東路買回一把“紅棉”牌吉他,懷揣夢想的我沒日沒夜地練習,縱使手指磨出鮮血,也沒有一聲埋怨,只是滿懷激情地彈著,唱著。在那個沒有互聯網的年代,一個人埋頭苦練很快就碰到了瓶頸。崇明唯一的吉他老師住得很偏僻,騎車需要兩個多小時,這并沒有澆滅我的激情,我仍然上門拜師學藝。兩年后,我彈著吉他唱著自己改編的《姑娘生來愛唱歌》,成了“海島十大歌手”。那些年,我用吉他在音樂的表演和創作中追尋著歌手夢。

青蔥歲月,我如愿進入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師范大學開始系統正規的音樂學習,認真研習和提高音樂專業技能與素養,努力的我獲得鋼琴、聲樂專業并列第一名的好成績,那些年我從專業學習中追逐著音樂家夢。

“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鳧。”在求學的過程中,隨著專業技能、教育情懷和人文素養的一步一步提升,那些年我又多了一個講臺夢。

師師相伴,化作春泥更護花

近30年的音樂教育經歷,18年的音樂教研員生涯,教育人生的舞臺讓我經歷了一次次的風雨虹霓,也讓我把生命融入其中。我很幸運,在成長之途,有恩師的相助。師師相伴,化作春泥更護花,讓我的講臺之夢得以綻放。

1988年我初次踏上講臺,我的第一位恩師——崇明教師進修學院的資深音樂教研員沈非文老師,每周風雨無阻地來我工作單位對我的課堂教學進行現場指點,讓我從一位新手音樂教師迅速成長為一名市、區級骨干音樂教師,從對“一期課改”的一無所知到后來的樂此不疲于音樂教育規律的摸索與探究。“演員”“導演”“導游”三位一體的教師角色觀雛形由此而醞釀。

1992年至1999年這段剛來上海市區的艱難歲月,為了解決夫妻分居問題,我曾經先后到上海市漕河涇小學、上海師大子弟中學、上海市閔行區梅隴中心小學、上海市古美中學執教。為了證明我的課堂教學能力和“三團一隊”帶隊水平,我先后組建和指導校級舞蹈團、合唱隊、民樂團隊、口風琴演奏隊、話劇團等,多次獲得區級比賽一等獎,并參加上海市“金孔雀”和“布谷鳥”比賽,獲得不俗的成績。由此,新時期音樂教師“舞臺”“講臺”“寫字臺”的三臺理念開始萌芽。

2000年正逢“二期課改”開始實踐和推廣,我幸運地被推上了閔行區音樂教研員的崗位。由于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改變,我曾經迷茫、困惑。很多導師給予我指導,上海市音樂教研員郁文武、王月萍老師多次前來指點,還親自為我示范如何為基層音樂老師備課、上課、評課,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特別是王月萍老師還常常讓我通過電話和郵件的方式匯報工作反思。在如何培養青年音樂教師和音樂教師骨干梯隊建設的問題上,王老師更有真知灼見,我的“音樂教研員工作筆記”“新教師成長卡”的長期積累就是王老師給我的建議。2007年上海市教研員專業能力比賽中,我以優異的成績榮獲中學組全能優秀獎第一名。

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我進入上海市音樂名師基地的第一天,主持人曹建輝和陸亞芳老師樸實的話語引起了我的深思。聽著導師那充滿激勵的介紹,我抱定了一個信念:我要開始真正意義上地突破自己,超越自我。作為一名音樂教研員,教研工作始終是要將教學實踐一線的成果和自己的學習體會、工作反思轉化,提煉為教學理論,從而更好地反哺到教學一線,用于指導區域內外的音樂教師們。兩年的音樂名師班學習,既是提高教學實踐能力的兩年,也是將實踐經驗凝練為教學理論的兩年,更是不斷構筑教育教學科研夢的兩年。

尋根追夢,鄉土課程求創新

十多年前的一次偶遇,讓我萌發了將上海鄉土音樂引進課堂的教研之夢。2006年,我帶領老師們在北京參加國際音樂教育大會。在這國際性的音樂教育盛會上,我驚奇地發現了全國很多省市區相繼開發出了鄉土音樂文化教材,展示了各地區、各民族的鄉土音樂文化魅力。但作為中國最發達的城市,是否也同樣具有豐富的鄉土音樂文化資源?我們的音樂文化之根究竟在哪里?我將如何去打造一本能全面反映上海本土音樂文化的教材呢?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面對這樣的疑惑、思考,我心急如焚。出于對上海本土音樂文化的熱愛和對音樂教育事業的責任感,我開始孕育“上海鄉土音樂進課堂”的系列課程。

在之后十年的研究和教材開發過程中,我帶領課題組老師,從浩瀚如煙的書籍、資料、網絡等渠道收集和整理有關上海原十大郊區縣的鄉土音樂文化資源,以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線索,搜尋出一大批頗具上海風味而又鮮為人知的鄉土音樂種類,例如:閔行馬橋的手獅舞、金山打蓮湘、浦東鑼鼓書、崇明扁擔戲等。然而,這些飽含著上海民間音樂文化特色和海派音樂風味的民間音樂藝術或瀕臨失傳,或乏人問津,逐漸遠離城市,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在我和我們團隊的挖掘和整理下,這些濃縮上海鄉土民俗風情的音樂文化不僅讓研究者為之著迷和嘆服,更鼓舞了我和我的團隊繼續探索挖掘和保護傳承的決心。

在收集整理中,我們遍訪民間藝人,走遍了各郊區縣文化站、博物館、民間主題收藏館及各所民俗特色學校,進行了長時間的探討、研究、走訪,足跡遍布城市鄉村各個角落。只有找到音樂教育的根屬地,才能使學生熱愛自己生活和成長的這塊熱土,感悟老一輩藝術家的智慧和美德,激起他們學習本土民間音樂的愿望,才能使學生自覺地去傳承和發揚民族音樂文化,傳遞濃濃鄉土情。漸漸地,上海鄉土音樂文化以六大音樂門類的形式整理成冊,而具有傳承和推廣價值的《上海鄉土音樂文化》特色教材也初具雛形。鄉土課程的創新,把嚴密的學科理論和課程改革實踐有力地結合起來,給一線老師帶來不一樣的音韻風景。

著書立言,百花齊放春滿園

科研助航,著書立言,百尺竿頭須進步。作為新時期音樂教師專業發展的引領者,上海鄉土音樂文化的搶救者、傳播者,我先后在國家及省市級教育類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多篇,獨立撰寫專著《樂海同行——音樂教師專業發展新路》,合作撰寫兩本,領銜主編《上海鄉土音樂文化》中文版、國際版及《上海傳統音樂文化》(中、小學版)音樂特色課程教材,主編上海市中學音樂教材配套教學光盤24盤,三次榮獲國家教育部藝術科研論文比賽一等獎(破全國同行歷屆獲獎歷史紀錄)。近年來,我先后獨立承擔并完成市教委重點課題兩項,其他課題四項。教科研成果中,既有立足于音樂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也有著力于音樂新課程資源挖掘與拓展的成果。

古語言:“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作為特級教師,必須發揮學術的引領、示范作用,我積極倡導“拓展音樂教師多維能力,構筑專業成長平臺,打造藝術教育示范特色區域”的教研理念。十多年來,我和我的團隊一次次展現出了閔行特色的音樂教育成果,我也展現出了新時期“學術型”“專家型”教研員風采。以“道”生“韻”,以“韻”養“道”,作為音樂教師專業成長的領航人,我也應當做一盞指路的明燈,照亮那些青澀面孔的遠方,我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傳遞給更多的來自上海和全國各地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們,享受那些萬紫千紅,享受那些春意滿園。

“追求你未必能企及的向往,拋棄你已經擁有的安恬,走一程你不曾跋涉的沼地泥灣。”我喜歡這詩一般的人生境界,我為自己的成長,明確并固守著這樣的目標。上下求索的立志是我教育生涯的源頭活水,三十年如一日堅持樂海行舟、詩意守望,才使我書寫下了音樂教育生涯的獨特聲韻!

馮志剛,上海市數學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華東師范大學本科畢業,華東理工大學碩士畢業。現任上海市上海中學校長,兼任民進中央委員,特約國家督學,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數學會副理事長。1990年7月起在上海中學工作至今,長期從事數學奧林匹克教學與研究工作,曾五次擔任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中國國家隊副領隊,指導過的學生中有11人次獲得IMO金牌,曾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出版了以《初等數論》為代表的十多本專著,發表數學專業、數學教學及教育教學方面的論文約20篇。教學中,注重觀點高、起點低、思想滲透的原則,力圖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在掌握方法與技巧的同時能了解知識形成與發展的脈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城县| SHOW| 海丰县| 拉萨市| 武鸣县| 阳曲县| 龙岩市| 永胜县| 平山县| 诸城市| 红原县| 吉木萨尔县| 郓城县| 恭城| 孝义市| 宜丰县| 浮梁县| 剑河县| 黔江区| 广宁县| 东方市| 巴里| 合水县| 礼泉县| 建始县| 枝江市| 灵宝市| 景谷| 常德市| 山阴县| 长武县| 北流市| 新河县| 略阳县| 长寿区| 务川| 托克逊县| 百色市| 德钦县| 泗水县|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