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煉(上):百位特級談教師專業(yè)成長
- 上海市特級教師特級校長聯(lián)誼會 上海教育雜志社
- 3175字
- 2019-02-19 11:05:46
盤點自己
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提高。終于,我學會了教書。
國家總督學、國家教委原副主任柳斌先生聽了我的課,作如此評價:“我搞了幾十年教育,聽過很多語文課,賈志敏老師的《作文也會長大》,可以說是我聽到過的最好的一堂作文指導課?!?/p>
教育部原新聞發(fā)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先生聽了我執(zhí)教的《古文今譯》后,說:“終于,我又聽到了一堂樸實無華,樸實到只用粉筆和黑板、無華到老師只用嘴的語文課,一堂讓我難忘的真語文課。”
福建師大文學院博導潘新和教授看了我教的《作文特好玩》之后感嘆:“這是我聽到的最凝練、老到、穩(wěn)健、機敏的課?!?/p>
獲專家的肯定,我自然“欣欣然”,但是絕不敢“飄飄然”。依然低調(diào)做人,認真謀事。
那么,我是怎樣學會教書的呢?
一、老老實實向書本學習
讀書,是立身之本。
我沒有受過專業(yè)系統(tǒng)訓練,理論基礎(chǔ)薄弱,底蘊不厚,功力不足。于是,我如饑似渴地讀書,從書本里汲取營養(yǎng)?!豆畔ED教育論著選》《教育漫話》《愛彌兒》《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教學與發(fā)展》《民主主義與教育》等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隨后又讀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寫了多本筆記。
通過閱讀,我逐步明白教育教學必須以學生為本的道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能則學,不知則問,雖知必讓,然后為知。學然后知不足。向同仁學,向書本學,向?qū)W生學。邊學習,邊實踐。“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終于“學貴心悟,識以領(lǐng)之”,由外行轉(zhuǎn)為內(nèi)行,教書漸入佳境,終獲些許進步。
二、認認真真向大姐請教
我不善教書,就向大姐請教。
大姐長我14歲,1948年畢業(y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英語文學系,高才生。1949年以后,她在一所中學執(zhí)教英語,后改教漢語,同樣受學生歡迎。
她教我如何把握教材,如何設(shè)計教案,如何駕馭課堂,如何評改學生作文等。她待人誠懇,學識淵博,言語生動,語感極佳。普通的一件事情,經(jīng)她敘述描繪,就變得生動有趣。她介紹的“教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這對我以后成為合格教師不無作用。
她教《評戰(zhàn)犯求和》,是這樣導入的:
首先指出“戰(zhàn)犯”是指發(fā)動戰(zhàn)爭、對人類犯下滔天罪行的犯人。希特勒、墨索里尼、東條英機等均系戰(zhàn)犯。接著點明“和”指“和平”。“戰(zhàn)犯”與“和平”本水火不容。如今,“戰(zhàn)犯”卻乞求起“和平”來了,豈非咄咄怪事?對此,毛澤東同志是如何評論的?這正是今天要學習的《評戰(zhàn)犯求和》。
行云流水,絲絲入扣。既揭示課文題旨,又激發(fā)學習興趣,可謂精彩之至。
大姐還教我怎樣當教師。她說,教師首先要愛生,愛生是立業(yè)之本;其次要讀書,讀書是立身之本。她還說,人要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氣。
大姐去世多年,然而,她平凡的人生、樸素的話語影響著我的一生。
三、一邊學習,一邊實踐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更是一門科學。
藝術(shù)需要豐富多彩,熠熠生輝;科學則需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茍。教課既要生動,更要嚴謹,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教授的知識必須準確無誤。
備課,是教師走進文本的第一步。拿到課文之后,我總是要先讀上好幾遍。讀準每個字音,讀通每個句子。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做得完美無缺。碰著困難,我就從書本里尋找答案或者請教同事、同行,乃至學生。
課文,不但要讀通,還要讀熟,做到爛熟于心。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走進文本,把握課文脈絡(luò),掌握文章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個巧妙的教學主意,往往產(chǎn)生于對文本的熟悉。
閱讀教學,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文本是教學的材料與載體。對文本中各個元素的理解可以與別人不同,然而,凡屬主流的、本質(zhì)的、重要的,必須準確把握,毫不含糊。
虛心學習,反復實踐,一絲不茍,認真教學。“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币驗槲摇罢J真”備課,“認真”教學,“認真”批改作業(yè),所以,我的教學得到家長的認可和學生的歡迎。
四、愛生,是立業(yè)之本
學生是我們服務(wù)的對象。只有悉心關(guān)愛學生,樂于幫助學生,教師才可能引領(lǐng)他們走向成功。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書,全是為了培養(yǎng)品格健全的人。教學生一年,要想到他五年;教學生五年,要想到他們50年——或者說終身。教育,就是塑造人、培養(yǎng)人、影響人,就是對學生覺悟的等待。成功的教育,就是要在孩子身上打下烙印。
張霖是40年前我教過的小學生,現(xiàn)定居加拿大。日前,他來探望我。還未落座就嚷嚷:“老師,當年你教我們修改的病句,至今我還記得?!?/p>
“是嗎?”我問。
“你在黑板上寫了‘最后,由我和姐姐爭奪冠亞軍’,說‘這是病句。它錯在哪兒?’我們絞盡腦汁,卻說不出它錯在哪里?”
我笑了:“后來呢?”
“你用紅粉筆將‘亞’字圈去,說:‘冠軍要搶,亞軍爭它干嘛?’這番話逗得我們?nèi)珮妨?。?/p>
這一件事,張霖同學記了整整40年??磥恚@是一次成功的教育。
小魚老師教三年級。她埋怨:“現(xiàn)時的孩子不長記性。我每天說,‘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向?qū)?,必須仔細、仔細、再仔細’,他們就是不聽。寫的文章千篇一律……?/p>
“你盡說了一些正確的廢話,不管用。教育,不需要空話、大話和廢話。”我說。
小魚有個孿生妹妹。我問:“你們姐妹倆像不?”
“像極了!相互頂替幾可亂真。偶爾,還能騙過父母。”
“有差別嗎?”
“當然有,畢竟,‘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樹葉’?!?/p>
“這就好,你不妨讓你妹妹和你合上一節(jié)作文課——她教上半節(jié),你教下半節(jié),然后同時現(xiàn)身。之后再請學生評頭品足……”
過了些日子。小魚告訴我,這一次作文訓練效果極佳。學生興致盎然,觀察仔細,佳作頻傳,進步不小。孩子們驚呼:“即使是孿生的,也有許多‘不一樣’??!”
看來,這一次教育,還真讓孩子們“長記性”了。
當今,孩子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餐桌上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卻比比皆是。一次,一個孩子才扒了幾口飯就準備倒掉剩飯。徐老師并沒有對她講空泛的道理,只是讓她留著剩飯,坐在自己身邊。然后,徐老師當著這孩子的面,把剩下的飯菜吃個精光,這孩子——還有那些圍觀的學生看得目瞪口呆。
結(jié)果是不言而喻的。這也可以算是一個成功的教例。
“教育是一項‘慢’的藝術(shù)”。成功的教育,其內(nèi)容必須是深刻的、獨特的,乃至直抵人心、無可復制的。
成功的教育,必定源自于“愛生”。
2009年,我肝部因患惡性腫瘤住院做手術(shù)。醫(yī)生說:“樂觀一點的話,你能活五年。”我沒有失望,更沒有絕望。我記著楊水才的遺言:“小車不倒只管推,一直推到共產(chǎn)主義!”我與病魔頑強抗爭,我要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理想,我要與三尺講臺同在。
我忍著病痛奔赴各地講課,為內(nèi)蒙古的孩子上課,和新疆的教師一起備課,為重慶大學生宣傳“怎樣當合格的教師”。九年了,我還奇跡般地活著。今年恰逢虛歲80,我要繼續(xù)為孩子們授課。我明白,教師的生命,只有在課堂上才得以歌唱。
九年里,癌癥反反復復,中風過,骨折過,復發(fā)過,也轉(zhuǎn)移過……前后動了11次手術(shù),做過15次“放療”。當年,我為了生活而走上三尺講臺;如今,我離開三尺講臺一刻也無法生活。我眷戀課堂,喜歡孩子,酷愛上課。我“時刻準備著”接受“死神”的擁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苯處煹奶炻毷怯?,是把希望的種子撒向大地,是把愛的陽光灑滿天下。但求“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只是近黃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我要用綿薄之力,為祖國的教育事業(yè)藍圖再添一抹亮色。


魏耀發(fā),1976年參加教育工作。上海市教育心理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大學教育管理系。黃浦區(qū)教育學院原黨總支書記、常務(wù)副院長,現(xiàn)任黃浦區(qū)教育學會會長,上海市教育學會學習科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上海市教師學研究會教心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上海市特級教師聯(lián)誼會教心學科負責人,第三期名師名校長培養(yǎng)工程教心基地主持人,黃浦區(qū)名師工作室導師。2007年獲上海市園丁獎稱號,2010年被評為上海市先進工作者。以“學生學習指導與潛能開發(fā)”為研究方向,參與主持了三個教育部重點課題及五個市級重點和一般課題的研究,在上海市教科研成果、優(yōu)秀教學成果和科研成果推廣評選中獲一等獎六項,二等獎八項。主持編寫了圖書20多本,在市級以上報紙、雜志中發(fā)表文章50多篇。
- 影響中國學生的經(jīng)典智慧故事之六
- 好班主任講好故事
- 青春美文精品集萃叢書·美好時代系列:美好未來的期盼
- 和經(jīng)濟學家聊成長:志向與格局
- 青春美文精品集萃叢書·時光不老系列:時光是點石成金的魔法棒
- “我的青春我的夢”全國中學生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忘憂草不是黃花菜
- 18歲前應(yīng)該體驗的18種經(jīng)歷
- “我的青春我的夢”全國中學生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一直等風來,等風也等你
- 快樂學習效率高(成長勵志系列)
- 青春美文精品集萃叢書·美好童心系列:童心是飛向云端的夢想
- 最好的教育在西點:西點軍校送給青少年最好的禮物
- 謹防人生陷阱
- 最感震撼的英雄故事(青少年最感震撼的故事)
- 巧妙生存法則
- 思想者的思考:外國名家散文的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