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業:清朝開國史
- (美)魏斐德
- 2442字
- 2019-11-27 13:11:08
滿漢種族沖突
可能是出于建立帝國的雄心,努爾哈赤自吞并遼東后,便極力爭取漢人的支持;他還向遼西的漢族人民明確宣布,若接受其統治,便可得到糧食和布匹。
勿慮爾田宅“將非我有,盡入主人之家”。眾皆一汗之民,皆得平等居住、耕作。
他還利用遼西人民對貧富懸殊現象的不滿,進行煽動。
昔爾等明國富人,廣占田地,雇人耕作,食之不盡,將谷出賣。貧困之人,無田無谷,買而食之,錢財盡后,則行求乞。與其令富人糧谷爛于倉中,財貨山積而無用,何若揭竿而起。百姓聞風,必群起響應,后世遂得富足矣。
最后,他向廣寧等遼西城鎮的軍民許諾,若出城投降,便嚴禁手下將士搶劫、偷竊漢人財物及離散漢人妻小親屬。
1622年2月10日至3月11日,努爾哈赤揮師渡過遼河。明將鮑承先率軍出廣寧阻擊,結果大敗,只身逃脫。留守廣寧的王化貞,放棄了全部進攻計劃,退至大凌河,將廣寧丟給了游擊孫得功(遼東人)。努爾哈赤兵臨廣寧,孫得功立即獻城投降;隨后,鮑承先也投降了。兩人都被拜為副將,為努爾哈赤效力,鮑承先還負責給其他明軍將領寫信,勸其歸降。王化貞聞知廣寧已失,便率其殘兵敗將逃回山海關,和熊廷弼部一起涌入關門。王化貞被劾下獄。熊廷弼也牽連入獄。但他是否有罪,引起了一場激烈爭論,東林黨(他們普遍認為熊廷弼無罪)和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他們極力指責熊廷弼)也卷入其中。
三年后,熊廷弼正式被控犯有叛國罪。悉知遼東實情、1625年在魏忠賢支持下榮升內閣首輔的馮銓,促使朝廷作出了決定,將熊廷弼正法,并傳首九邊,以警告其他將領不得出賣朝廷。
努爾哈赤占領了遼東和遼西部分地區,使大約100萬漢人落入后金統治之下。其中許多人淪為奴隸,不過后金奴隸的地位已獲得較大改善,得到國家更多的保護。主人已不能隨意懲罰奴隸;如果奴隸受到虐待,官府便會將其沒收,轉給別的主人。
這一法律上的變化,也許反映出這樣一種趨勢,即后金征服遼東后,開始以拖克索(即田莊,將一定數量的莊丁束縛其上的土地單位)和奴隸作為官吏俸祿。
當然,這種家長式的關懷,也表現在努爾哈赤作出的由國家對降金漢人實行恩養(烏吉黑)
的決定中。事實上,他當時甚至否定了以往滿族社會中自由人與奴隸的絕對界線。他說:
吾國何故分別主人、奴仆,大人、小人?若有人怨恨其國,來投我等,且盡心效力,我等必不使其為奴仆、小人。
雖然來自貧窮階層的漢人最終淪為奴隸的可能性遠大于成為自由人的可能,但降人的身份畢竟不是按其原先的職業或官位而直接授予的。事實上,李永芳等人只是例外。大多數降金后獲得軍政官職的漢人,職位都相對較低。努爾哈赤似乎相信,將漢人任命于下層,然后以功升遷,比僅僅因為某個降人原是明朝高官就直接授予高位,更為有益。
彼等有功于(明)帝,或以賄賂升遷者,自以原系大臣,向來為官,不為我等效力……不論爾等昔日之功。若吾至遼東后,又立功勞,則記錄之。
同皇太極以后的情形不同的是,在努爾哈赤統治時期,漢族降人無居政府要職者。達?!赡茉蔷惩饩用瘛?623年被革職。范文程和后來顯赫一時的寧完我等降人,在《滿文老檔》中皆不見記載。另一著名漢族降將愛塔(也是境外居民,原名劉興祚),實際上又背叛了后金,于1627年投入明朝軍閥毛文龍門下,后因叛逆被滿族人所殺。
一般說來,當時大量漢族百姓的歸附——無論是自愿投誠者,還是強拉的“莊丁”——也未必是努爾哈赤吞并遼東的重大收獲。后金大汗的職責要求他招納遼西漢人,并將他們遷至遼東,同已占據了遼東但未完全恢復其穩定的女真人雜居。具體辦法是令漢人與女真人合戶,實際上是將滿族旗人分置于漢人各戶之中。照理,各戶之滿、漢成員都應從事耕作,而實際情形卻是滿人奴役漢人。漢族男丁承擔了全部重體力勞動,漢族婦女則成了他們的奴婢。如此的不平等,加上缺衣少食,導致了1623年滿、漢之間的一系列沖突。許多漢人故意在食物和飲水中投毒,焚燒房舍,還殺死了一些后金的哨卒。
努爾哈赤對這場種族間的騷動作出的反應,是收回滿漢平等政策,而代之以種族歧視。他憤怒地責問八貝勒:“我等之兵去后,耀州之人即揚言殺我婦孺,其他各地之人亦毒殺我等之諸申,爾等知否?”又斥責各旗大臣對漢人過分寬容。
漢官與我等之諸申,因何同等對待?若我等之諸申犯罪,則問其功勞,問其官位,稍有理由,即應赦之。若尼堪犯下死罪,又未盡心效力,復有偷竊之事,則應盡誅其子孫親族,為何僅責打了事?
合戶制暫時仍予保留,但不再組建新的合戶;遷入新都沈陽后,那些未合居的滿漢人戶,便被指定居住在按種族劃分的區域內。除此之外,努爾哈赤還規定漢人不得持兵器;而女真人則無論是不是八旗兵丁,都要隨身攜帶兵器。
這種旨在阻止漢人反抗的歧視政策,可能正是1625年漢人叛亂的導火索。這年秋,許多滿族兵民被殺,據說還有漢人派人向附近的明軍求援,希望重返明朝。11月,努爾哈赤采取了嚴厲措施。他認為漢族平民只是在一班明朝秀才的哄騙下才誤入歧途的,遂令滿族官吏進行徹底調查,清洗各村帶頭鬧事的秀才:
并非我等嘉善拔擢之官員,乃是昔為明國秀才、大臣而今無官者,聽信奸細之言,煽動當地村民。凡此等人,皆檢出誅之。
究竟有多少秀才被殺,不得而知(顯然也有幸存者,例如范文程)。但據明確記載,第二年,努爾哈赤將大量遼東漢人收歸自己帳下,每13戶編為一莊(拖克索),由一名莊頭管轄,皆授以耕牛田地,令其耕作。于是,努爾哈赤趁種族沖突之機,控制了更多的漢族降人,其借口則是若將他們劃歸各貝勒,滿人必然會進行報復,對其倍加虐待,甚至將其殺害。
創建未久的后金政權,要消化吸收近百萬漢人,是非常困難的,加上不利的戰局,努爾哈赤遂于占領廣寧后暫時停止了進攻。他曾宣布,要在1623或1624年打入山海關,進軍中原。但這一計劃未能實現。大凌河、錦州、松山和山海關等堅固防線,仍然橫在他的面前。廣寧只是因為王化貞倉促退卻和孫得功不戰而降,才落入了他的手中。眼下,遼東地區滿、漢之間的緊張關系,肯定已為駐守關外的明軍將領所知,因而漢人大量歸順之事已不大可能發生了。此外,努爾哈赤的軍隊長于野戰而短于攻堅,對明朝仿照歐式大炮制造的新式武器,也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