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去紫翔,當場就拍板了26萬的培訓項目,一下把我上個季度的虧空給補回來了,也完成了我去年設定的一個目標:要簽下超過十萬的培訓。從今年的嚴峻形勢來看,我更要走KA的路線,產出大項目的數量如果每個季度能有一個,那我就同時打開了培訓的局面。要好好思考,我那些項目從哪里來,怎么來。
這一單的成功主要是曾老師的功勞,我其實只牽了個線,從方案到講標都是她在操刀,她的技術實力果然與單純的講師不同而語,項目型的導師才是實戰專家。我體會到了這樣的實力派講師對我的意義,在路上我和她溝通了很多我對工作的看法和做法,轉天和她聊名創優品的供應商問題,她居然半小時就給我出了一整頁的訪談提綱,詳細到令我震撼,她的成功是有理由的。我好像不自覺的把章子怡及時和宋丹丹表白的方法學以致用了,不能怕肉麻,對于人才必須要大夸特夸,還要言之有物。
其實董峰也是特別喜歡聽贊美的人,有意無意會把別人夸他的聊天記錄截圖,他真的是個挺外向的人,太熱衷交流和分享了。我以后夸他盡量多用微信文字,方便他保存以及炫耀哈哈。沒想到周四給他打電話聊我以后的食品方向,他后來還提到了李祎,其實從截圖看,能感覺到李老師的一絲心不在焉,但還是迎合他的喜好,重重的表揚了他。這么把別人的話當真,董老師還蠻有赤子之心的。換作是李祎,估計不會那么介意別人怎么說的。
我倒是越發好奇李祎在審核產品方面的選擇,近期我會再約談他一次。近來發現鄧丹也蠻有趣,真希望他能幫我講一次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