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發生了一些事,不僅我在帶領食品組的路上沒什么進展,我自己的開發也是一籌莫展。好不容易簽了一張ISO22000,幾乎被審核老師坑死,從沒有過的坎坷,第一次跟客戶產生那么強烈的共情,深刻的同情他們。
意外收獲是Leon不僅給了我那么多立場明確的建議,居然直截了當的建議我早日放棄食品,或者說在必維放棄食品。他問我是只有食品才有發展嗎?他說銷售的核心是業績,當你拿不出業績的時候如何長久堅持?同時表明團隊大于市場,選擇重于努力,一個人孤掌難鳴很難成事。他吐露了他之所以轉做培訓,是因為他曾經是食品審核員,覺得只有自己一個人在戰斗。他還分析了董峰目前的狀況,二方同樣不好做,甚至難過于三方,因為低價請不到好的老師,久而久之惡性循環。他提到了食品行業的技術門檻尤其高,如果沒有馬東一類的大咖,聲名在外能征服客戶,董峰再優秀也是拿不到項目的。
聊了四十分鐘以后,快11點了董峰才打過來,明顯感覺到了他的疲憊,早就不像從前那么精力充沛和能量十足了,感覺他想反駁Leon的觀點但又有些力不從心,我再次體會到了食品之路的艱難,一回頭他們都退圈了,一個不再審核食品了,一個轉戰二方無力再支持認證部的業務了。我明顯感覺到我和董峰已經分屬不同的部門,他對很多事的應答沒有從前積極和盡力,不止因為分身乏術,也因為我們不在同一部門,他現在再提供技術支持更多是人情,而不是本分。他對于我們研討會的配合程度,前后的態度變化就已經站在了合作伙伴的立場。
我也許是時候想想我要不要繼續發展食品,把精力多放到食品開發上來。我的收益是能提升一些帶領產品組的能力,多一些食品單的推薦,在南區多一些存在感,損失的是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機會成本,比如海關,比如這個折磨人的ISO22000,消耗掉的時間可能夠我多簽幾張單了。假設我把同等的精力放到另一個更成熟的產品上呢?比如FSC,比如IATF,比如碳系列,難道就鍛煉不出能力嗎?簽更多的單不香嗎?難道就想一直享受過程,只追求一種所謂的情懷嗎?
我確實要好好想想我的路,同時也要琢磨下培訓這條路還值不值得繼續,這兩條沒有資源支持的難走的路,我究竟有沒有本事能走的通,我要仔細掂量下我有幾斤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