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讓高血壓不再可怕
- 趙水平 黃全躍
- 965字
- 2019-02-22 17:27:38
9 羅斯福總統與高血壓
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美國總統,是美國歷史上唯獨一個連任四屆的總統。作為富國強國的最高領導者,受當時醫學科學知識的限制,羅斯福并未享受到合適的醫療保健,于63歲時猝死于腦出血,沒有看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那一天。
根據史料記載,羅斯福總統的健康早就出現了值得關注的問題:1935年測得的血壓是136/78mmHg(正常),1937年他的血壓達162/98mmHg,1944年升到188/105mmHg。同年羅斯福總統因為口唇發紺、呼吸困難、腹脹并下肢浮腫而住院,胸部X線顯示心臟增大,被明確地診斷為“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衰”,但是當時只是給予洋地黃和限制食鹽攝入的處理。盡管如此,羅斯福還沒有完全聽從醫生的話,依然常規吃喝,并帶病工作。就在1944年3月諾曼底登陸前,他的血壓升高為226/118mmHg;也就在當年謀求再次總統連任時,他的血壓一直在200/100mmHg左右徘徊,心電圖的表現為“心臟肥大”,尿液化驗尿蛋白++,這些資料說明高血壓已經導致了總統先生的心臟和腎臟損害。1945年與斯大林、丘吉爾雅爾塔會議時,羅斯福的血壓高達260/150mmHg,但是當時并無有效降壓藥物控制。1945年4月12日,正當羅斯福正襟危坐、由畫家描繪水彩肖像時,突然感到頭痛難忍,隨后人事不省地跌倒在地,醫生當時為其測得的血壓幾乎沖破血壓計的頂點,高達300/190mmHg,同時診斷其為腦出血。此時醫生已經無能為力,羅斯福總統在昏迷數小時后終于撒手人寰,最后為世人留下一幅《未完成的羅斯福肖像》以及無盡的遺憾。

未完成的羅斯福肖像
羅斯福總統之所以在事業的頂峰階段、年齡并不太大的時候突然去世,與當時醫學知識的局限性有關。在那個年代,醫學界一直將高血壓作為身體的一種代償機制,特別是當時心血管疾病的泰斗White先生在1937年還認為動脈硬化后,需要更高的血壓讓血液通過狹窄的血管,所以不應該干預。
現在看來,羅斯福雖然猝死于急性腦出血,但心腦腎靶器官的損害形成過程是他多年的高血壓狀態造成的。當時由于缺乏對高血壓和相關心血管疾病的認識,羅斯福并未請心血管專家做保健醫生,而是于1933年雇傭一名耳鼻咽喉科專家阿德米羅絲麥克泰爾作為私人醫生,因為當時他主要有頭痛和顱內靜脈竇的問題。1935年至1941年,羅斯福總統血壓逐漸升至188/105mmHg。盡管如此,但他的私人保健醫生麥克泰爾堅持認為總統身體健康,血壓也未高于正常(對于總統這個年齡段的男性)。其實,羅斯福總統病情已經逐漸惡化。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黃全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