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嬰幼兒學說話百科全書
- 曹劉霞
- 1088字
- 2019-02-22 10:39:20
多跟寶寶說話
嬰幼兒語言小課堂
還在媽媽子宮里的時候,寶寶就已經具備聽覺能力了,他依靠聽力來完成與外界的溝通交流。在出生以后,寶寶的聽力發育得很快,短短的一周之內,他就能接收到周圍環境里的聲音信息。具體來說,家長們應該怎樣來培養寶寶的聽力呢?
媽媽在孕期就可以跟肚子里的小寶寶說話了,他能夠聽見媽媽的聲音,而且非常喜歡聽媽媽一邊撫摸肚子,一邊跟他說話,這是最好的胎教。
1歲以前的寶寶,語言表達能力還很弱,基本靠聽力來接收語言信息,這些信息會對寶寶造成語言刺激。在此階段,家長一定要多給寶寶制造語言刺激。
因為在接受胎教的時候,寶寶就已經無數次跟父母“溝通交流”過了,所以他出生以后最早能夠識別的就是來自父母的聲音。這熟悉的、充滿愛意的聲音,會讓寶寶充滿安全感,所以他很喜歡聽父母跟他說話。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寶寶聽不懂就不跟他說話,多跟他說話有利于寶寶的聽力發育,這會為他今后的語言能力發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有些家長覺得,寶寶又不會說話,甚至也聽不懂大人的話,到底要跟他聊什么呢,不會尷尬嗎?只要有心,當然不會,而且,可以跟寶寶說的話有很多,其實他是個非常好的傾聽者。跟小寶寶聊天,不需要刻意地設想內容,家長在做什么,在想什么,都可以說給他聽。
讓自己變成一個“話癆”爸爸或“話癆”媽媽吧!一天之中最普通的見聞,都可以成為你聊天的素材,簡單來說,就是看見什么聊什么。比如,帶寶寶逛商店,你可以說“寶寶,你看這里有好多漂亮的玩具”;帶寶寶逛公園,你可以說“寶寶,你看樹葉被風吹起來了”。放心地跟寶寶說話吧,你說得越多,他接收到的語言刺激就越多,語言能力就會發育得越快。
還有,藏在心里的話,一些無法對人說的情緒,也可以跟寶寶聊,只是,盡量少對著他發牢騷,注意語氣一定要溫和。跟寶寶說的話中帶著情感,這對培養他的情緒表達能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情境模擬 媽媽在給寶寶換尿不濕。
錯誤示范:媽媽一邊看電視一邊給寶寶換尿不濕,沒有語言上的交流。
正確示范:媽媽一邊換,一邊說:“寶貝,媽媽在給你換尿不濕哦。”
提示:媽媽跟寶寶說話時,要盡量使用輕快溫柔的語氣,寶寶雖然不能完全理解語言的意思,但是很早就能感受聲音中的情緒。

情境模擬 媽媽把寶寶放在客廳的嬰兒床上,就走開去陽臺洗衣服了。
錯誤示范:寶寶在客廳哭鬧,媽媽不予理睬,抓緊洗衣服,想洗完再去陪他。
正確示范:媽媽走開之前跟寶寶說:“媽媽去洗衣服咯,等一下就來陪你玩。”媽媽一邊洗衣服,一邊跟寶寶說話:“媽媽在給寶寶洗衣服呢,媽媽在這里喲。”
提示:對嬰幼兒說話不只有交流溝通的作用,更能起到安撫情緒的效果。養成這樣跟寶寶隨時說話的習慣,會讓他獲得滿滿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