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營養,膳食結構合理是健康的前提
一提到營養不良,父母都會聯想到“面黃肌瘦”“皮包骨”等詞語。覺得這些離我們很遠,不用去理會。實際上,營養不良離我們并不遠,它引起的疾病時時刻刻地圍繞在孩子們的身邊,例如,維生素D缺乏引起佝僂病,缺鋅引起厭食癥,等等。在食物富足的現代,孩子的營養問題不光體現在營養缺乏上,還體現在營養過剩上,例如,脂肪過剩引起肥胖癥等。總之,孩子的各種營養素缺乏或過剩都會引起相應的疾病。
兒童期是一個人體格和智力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任何一種營養素的缺失或過剩都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兒童出現營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飲食習慣。人們需要從食物中攝取各種營養素,以促進生長發育。每一種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素不盡相同,如果一個人只吃一兩種或少數幾種比較單調的食物,人體對多種營養素的需要就無法得到滿足,長期下去對其身體發育和健康非常不利。
另外,人體是一個均衡的“小生態”,各種營養素是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如鈣的消化吸收需要維生素D的參與,維生素D又需要和腸道里的脂肪微?;旌喜拍鼙晃眨镜南沼直仨氂心懼瓍⑴c其中,要讓肝臟分泌膽汁,又必須保證蛋白質的供給。由此可見,飲食習慣對兒童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使各種營養素能在人體中充分發揮作用,父母不僅要讓孩子攝入足夠多種類的營養素,還必須注意各種營養素的比例。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類生存、維護個體健康的基礎。然而,“吃”又是一門科學,“會吃千頓香,不會吃一頓傷”。具體來說,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學會判斷孩子營養是否均衡,及時調整膳食結構,讓孩子健康成長。
1.孩子的體格發育是否符合標準
孩子的體格發育具有年齡階段性。孩子的成長發育受遺傳、睡眠、運動、營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營養是非常重要的后天因素,孩子的營養不良也比較直接地體現在身高、體重之上。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定期給孩子做體檢,如果發現孩子的身高、體重發育滯后,就要及時咨詢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
以下是0~10歲兒童的標準身高體重對照表,你的孩子達標了嗎?
0~10歲兒童標準身高體重對照表

續表

續表

2.孩子生病的頻率是否變高
有些媽媽很疑惑:孩子以前很少生病,某段時期突然開始頻繁生病,兩個月病了三次,也瘦了兩斤,而生活環境、習慣等都沒有大改變,怎么會這樣呢?
其實,孩子愛生病的一個很大原因是營養不良導致體質下降。父母可以帶孩子去做一個微量元素檢查,積極補充所缺乏的營養素,增強抵抗力。例如,孩子缺鐵可能會導致經常感到頭暈,眼前發黑;孩子缺鋅可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發燒,等等。
3.孩子是否存在便秘、口臭等現象
孩子營養不均衡,可能會導致腸道蠕動變慢,從而產生便秘的問題。便秘時間過長,就會引起口臭,早上起來的時候尤為明顯。孩子年齡尚小,對自己的身體不夠了解,無法明確地表達自己哪里不舒服時,父母可以通過關注孩子是否便秘、口臭等來判斷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尤其是新生兒,他尚不能言語,父母可以通過他的大便情況來判斷營養均衡情況。例如,當新生兒的大便有硬結塊,惡臭如臭雞蛋味時,父母要考慮是否是母乳中蛋白質過多引起寶寶蛋白質消化不良,此時媽媽應該注意限制雞蛋、瘦肉、豆制品、奶類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的攝入量。
4.孩子的反應是否變得遲鈍
0~3歲是孩子腦部發育相對較快的時期,腦力發育需要豐富的營養物質來供給能量,特別是需要大量蛋白質。當孩子進行腦力活動時,需要蛋白質來提供能量,以此來維持大腦的各種運動狀態。如果缺乏蛋白質,孩子腦細胞的數量和質量就會降低,大腦結構將會受損,從而導致反應遲鈍。但是,蛋白質并不能獨立存在并發揮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它受到熱能攝入量的影響。因此,父母在孩子的營養物質攝取上要注意合理搭配。
5.孩子是否脾氣暴躁、易怒
6歲的萬萬最近有點反常,平時斯斯文文、很有禮貌,突然變得愛發脾氣、易煩躁。在家里,他常為一點小事沖爸爸媽媽發脾氣,整天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在幼兒園里,老師也反映說他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而罵其他小朋友,甚至動手打人。
剛開始,爸爸媽媽認為萬萬只是碰到了一些煩心事,過段時間就好了??墒?,一晃三個多月過去了,他的脾氣還是很暴躁,胃口也變得不好了,體重下降了。媽媽急忙帶他去醫院,經過仔細詢問檢查,排除其他疾病之后,醫生說萬萬的這種狀況可能是B族維生素攝入不足導致的情緒易暴躁。
在人體中,B族維生素具有調節情緒的作用。如果孩子缺乏B族維生素,可能就會變得脾氣暴躁、易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