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喂出血脂異常兒童
有些父母認為多吃就是福,只要孩子喜歡,就無限制地給他吃,完全不顧這些食品是否對孩子的健康有害,如油條、炸魚、炸肉等油炸食品和冰激凌、蛋糕等甜食,導致患肥胖、代謝綜合征疾病的兒童越來越多,兒童血脂異常也越來越常見,高脂血癥越來越年輕化。
飲食營養結構不夠合理是孩子血脂異常的罪魁禍首,主要表現為吃過少的堿性食物,如蔬菜、粗糧等,吃太多的不健康零食,如甜品等。有些兒童的血膽固醇水平是正常成年人的數倍,如果父母不及時地調整其飲食習慣,均衡三餐的營養,孩子的血糖、血壓、血脂等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高,為其患上“三高”等疾病埋下隱患。長此以往,就會使慢性病的發病率增高,發病年齡降低。
小雄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個子高大卻不威猛,經常生病,體質特別差,一感冒就會犯哮喘,就連體育課都無法正常上,更別說戶外運動了。
一次,小雄又感冒了,媽媽帶他去看醫生,醫生建議給小雄做個兒童健康體檢,詳細地了解孩子的健康狀況。拿到報告時,媽媽嚇了一跳:她以為老年人才會患的高血脂,居然發生在孩子身上。
為了了解小雄的情況,醫生詢問了近3日小雄的膳食,發現3天的食譜中出現了2次燒鵝、1次烤雞。媽媽說,小雄特別喜歡吃燒鵝、烤雞等烤制食品,不喜歡吃青菜和粗糧。
其實,烤鴨、炸雞、甜飲料等都屬于“三高”食品,如果孩子過多攝入此類食品,就很容易引起營養結構失調,導致血脂、血壓等升高,進而威脅身體健康。
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經驗,并不了解飲食營養均衡的重要性,即使生病了,如果不直接表現為身體上的不舒服,他們也不會輕易發現。血脂異常并不像感冒發燒一樣,有著明顯的癥狀,而是像一個“隱形殺手”,慢慢地偷走孩子的健康。因此,父母要多關心孩子,了解高血脂的相關癥狀,盡早發現孩子血脂異常,及時調整其膳食結構,讓孩子遠離高血脂這個無形的“健康殺手”。
輕度的高血脂患者一般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父母可以定期帶孩子去做相關的血脂檢查,尤其是比較肥胖的孩子,可以通過化驗血液來診斷血脂指標是否正常。
高脂血癥一般伴隨著體重超標和肥胖,高血脂患者會出現頭暈目眩、肢體麻木、胸悶氣短、神疲乏力、心悸、肢體麻木等癥狀。如果孩子出現此類癥狀,父母需要考慮孩子是否血脂異常,不能認為孩子年紀小絕對不可能出現高血脂而忽略,導致孩子的血脂異常得不到及時的緩解。
血脂長期較高或高血脂較嚴重,會導致冠心病、糖尿病、腦中風等嚴重疾病。
雖然兒童的血脂異常比較常見,但是父母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尊嚴,不要過早地給其貼上疾病的標簽,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血脂異常的治療不要急于用藥,對于兒童,治療高脂血癥的最佳選擇是飲食調理。一是強調食物的多樣化和營養均衡化,不能光吃精米白面,還要吃五谷雜糧和蔬菜,少吃垃圾食品;二是能量攝入要適中,不要吃太多高熱量食物,但也不能完全不吃,要保證孩子攝入的能量能滿足他身體的生長,也要避免能量過剩導致孩子變得肥胖;三是采取健康的飲食方式,如正常的三餐及少吃零食。
另外,要控制孩子的吃飯速度。“吃快點,吃快點。”在飯桌上,經常聽到家長這么催促孩子,有些孩子受父母的影響,或為了有更多的時間玩耍,吃起飯來狼吞虎咽。有專家提出“進餐20分鐘”理論,即大腦最少需要20分鐘才能接收到從開始進餐到吃飽的信號。如果孩子吃飯速度過快,大腦就無法及時接收到“已吃飽”的信號,孩子還會繼續進食,從而不知不覺吃得更多。因此,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細嚼慢咽的進食習慣,這有利于他攝入適量而非過量的食物,且有益于保護孩子嬌嫩的腸胃。
當孩子確實需要使用降脂藥物時,父母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不可濫用,專家原主張10歲以上的兒童,且經過6個月到1年的飲食治療無效時,再考慮用藥。但隨著高脂血癥越來越年輕化,美國兒科協會建議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過高,同時伴有肥胖和高血壓的8歲及以上兒童可以接受藥物治療。只有符合上述條件的兒童和青少年,才可以采用藥物治療。二是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應當繼續進行飲食干預治療,持之以恒,讓孩子保持飲食營養平衡,才能達到治療效果且具有持久性。三是如果采用藥物治療,父母一定要聽醫囑,定時對孩子的狀況進行檢測以考查療效,從小劑量開始,及時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