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財商啟蒙,開啟孩子財商的智慧
- 兒童財商課
- 含含媽咪
- 8371字
- 2019-02-02 10:48:10
很多父母都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智商和情商對于孩子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卻往往忽略了與智商、情商同等重要的財商。實際上,三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財商教育重在“商”,是指對財富處理的方法,說到底是一種智慧。因此,父母要認識到智慧在財商教育中的地位,要教孩子重視并且培養財商智慧,找到致富的源泉。
什么是財商
財商(Financial Quotient)一詞最早由美國作家兼企業家羅伯特·T.清崎(Robert T. Kiyosaki)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提出來的。Financial一詞,在中文中譯作“金融”,清崎的本意是指“金融智商”,英文縮寫為FQ。
財商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是理財的智慧。它具體包括兩個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確認識財富及財富倍增規律的能力(所謂的“價值觀”),二是正確應用財富及財富倍增規律的能力。財商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智商反映人作為自然人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社會人的社會生存能力,而財商則是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中的生存能力。
財商主要由以下四項技能組成。
·財務知識:閱讀理解數字的能力。
·投資戰略:錢生錢的科學。
·市場、供給與需求:提供市場需要的東西。
·法律規章:有關會計、法律及稅收之類的規定。
財商可以通過后天的專門訓練和學習得以改變,改變你的財商,可以聯動地改變你的財務狀況。在當今的經濟社會中,我們時時刻刻都離不開錢,每天都面對賺錢、花錢、存錢、投資等直接和錢有關的活動,而每一個環節都因為各人的財商不同,產生的結果也完全不一樣?!吧纤阒巧X,中算錢贏錢,下算力換錢”,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財商的重要性。下面我們來看一則故事,說明的正是財商高的人與財商低的人的不同的理財結果。
財商小案例
從前,一個國王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交給三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道:“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眹趸貋頃r,第一個仆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十錠?!庇谑?,國王獎勵他十座城邑。第二個仆人報告:“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五錠?!庇谑?,國王獎勵他五座城邑。第三個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
于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仆人的一錠銀子賞給第一個仆人,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边@個理論后來被經濟學家運用,命名為“馬太效應”。
一開始,一個人手頭的錢多少并不是主要的問題,關鍵在于這個人能否讓財富由少變多,多了又再多,所以一個人要懂得理財的重要性。相反,如果像故事中第三個仆人那樣,不但不會變富,反而會變得越來越窮?!榜R太效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刻存在著。具備理財的智慧是現代每一個人必備的生存能力。
財商形成的最佳時期是兒童時期,所以父母要正確地培養兒童的財商,幫他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讓他在以后的人生中更好地生活。
【財商小課堂】
衡量財商的標準
衡量一個人的財商不是用資產凈值、薪水,或者一個人座駕的牌子、擁有房屋面積的大小來衡量,而是看一個人是否可以用錢買到更多的自由、更多的幸福、更多的健康,甚至在生活中買到更多的選擇。
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
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一個已經大學畢業了的孩子,卻不出去找工作,而是繼續待在家里靠父母過日子。像這樣的人,在今天的社會中有很多,人們給這類人取名叫“啃老族”。這種現象不能不說是當前社會的一種悲哀。為什么我們的社會中竟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父母忽略了從小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有關,孩子不知道父母賺錢的辛勞,才會心安理得地花這些錢。
另外,還有很多父母認為孩子還小,對其進行財商教育太早了。有的甚至認為跟孩子談錢,會使孩子從小沾上銅臭味,所以對于這個話題根本不屑一顧。
事實上,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
財商小案例
約翰·富勒是一位美國商人,小時候,家中有7個兄弟姐妹,生活過得非常艱苦。為了補貼家用,他5歲開始工作,9歲時就會賣點兒小東西貼補家用。
約翰·富勒的家里雖然很貧窮,卻有一位很了不起的母親,他的母親經常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我們現在之所以這么窮,是因為你爸爸從未有過擺脫貧窮的愿望,我們家里的每個人都沒有遠大的抱負?!蹦赣H的這些話一直深埋在富勒的心中,他一心想要改變家里貧窮的狀況,于是開始努力追求財富。
12年后,富勒接手了一家被拍賣的公司,并且還陸續收購了7家公司。在別人問他成功的秘訣時,富勒總是引用他母親的話說:“只要有成功的愿望,每個人都有可能會成功。雖然我不是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為富人的祖先?!?
故事中富勒的母親正是因為從小就很注重對富勒的財商教育,才為他以后的事業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因此,對于父母來說,要想讓孩子以后能夠獲得成功,并不是要努力地為他們積累財富,而是要讓孩子擁有理財的意識和頭腦。
全世界的兒童教育專家對孩子的財商教育越來越重視,其目的就是通過財商教育使孩子能夠盡早擁有理財觀念,為今后創造財富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世界各國培養出1000多名CEO的教育家夏保羅說,美國許多父母在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問題上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在孩子IQ(智商)、FQ(財商)、EQ(情商)的教育培養中,FQ(財商)的教育培養最重要,要想子女成才,就一定要從他們小的時候開始進行理財教育。
因此,培養孩子的財商要趁早。一般來說,12歲以前是培養孩子理財能力的黃金時期,所以父母要及早做好準備。
【財商小課堂】
財商啟蒙的開始
中國人常說的一句話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有著很強的科學性。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三歲對于一個人的性格形成以及身心發展是極為重要的階段。國外的經驗也證明,三歲正是對兒童實施財商教育的重要啟蒙年齡。
國外家庭的兒童財商教育
很多國家都十分重視兒童的財商教育,這種教育甚至滲透到兒童與金錢發生關系的所有環節之中。盡管各個國家的社會背景存在著差異,但這些教育的獨到之處依然值得我們借鑒。以下是幾個常見國家的兒童財商教育經驗。
1.美國:讓兒童學會獨立
美國父母希望兒童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奮與金錢的關系,把理財教育稱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
美國人對兒童財商教育有著明確的思路:3歲時能夠辨認硬幣和紙幣;4歲時認識到我們無法把商品買光,必須在購買時做出選擇;5歲時知道錢幣的等價物,知道錢是怎么來的;6歲時能夠找零;7歲時能夠看懂價格標簽;8歲時知道自己可以通過做額外工作賺錢,學會把錢存到儲蓄賬戶里;9歲時能夠簡單制訂一周的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比較價格;10歲時懂得每周節省一點兒錢,以備有大筆開銷時使用;11歲時知道從電視廣告中發現有關花錢的事實;12歲時能夠制訂并執行兩周的開支計劃,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中的術語。
2.英國:能省的錢不省很愚蠢
英國人的理財教育方針是提倡理性消費,鼓勵精打細算,并且把這種理財觀念傳授給下一代。在英國,兒童儲蓄賬戶越來越流行,大多數銀行都為16歲以下的孩子開設了特別賬戶,有三分之一的英國兒童將他們的零花錢和打工收入存入銀行和儲蓄借貸的金融機構。
英國從2011年開始,將儲蓄和理財規定為英國中小學學生的必修課。并且英國的理財教育,在兒童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要求:5~7歲的兒童要懂得錢的不同來源,并懂得錢可以用于多種目的;7~11歲的兒童要學習管理自己的錢,認識到儲蓄對于滿足未來需求的作用。
3.日本:自力更生、勤儉持家
日本人主張兒童要自力更生,不能隨便向其他人借錢;還主張讓兒童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錢。日本人在教育兒童時有這樣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因此,許多日本兒童課余時間都要在校外打工掙錢。
在日本,很多家庭每個月都會給孩子一定數量的零花錢,同時父母會教育孩子怎樣節省零花錢,以及儲蓄自己的壓歲錢。而在給孩子買玩具時,無論是富裕的家庭還是貧困的家庭,都會告訴孩子只許買一個玩具,如果想要另一個,就要等到下個月。等到孩子長大一些后,一些父母會要求孩子準備一本記錄每個月零花錢收支情況的賬本。
4.猶太人:更重視智慧和責任
猶太人從小就注重財商教育,對兒童財商教育的投資更是世界聞名。他們會送剛滿周歲的兒童股票,這是猶太家庭的慣例,也是猶太父母對兒童獨特的理財教育。
猶太人的理財教育最為重要的還是教給孩子們關于錢的最核心的理念,那就是責任。孩子知道錢是怎么來的,也就知道了節儉的重要性。不光要節儉,還要懂得付出,懂得慈善。不光是為個人,也是為社會。
總結起來,兒童財商教育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正確認識金錢,二是正確使用金錢。父母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入手,在兒童對金錢的認識和使用過程中,養成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財商小課堂】
再富不能富孩子
在中國,許多父母認為“再苦不能苦孩子”。相反,在國外,即使家庭再富有,也不會讓孩子從小就認為自己不缺錢花。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曾表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比爾·蓋茨在退休時宣布將580億的財富捐給自己創辦的基金會,而不是留給自己的孩子。在此,我們呼吁:再富不能富孩子。
父母是兒童財商教育的啟蒙老師
當有些父母經常抱怨孩子亂花錢、沒有儲蓄的習慣時;當有些父母在擔憂孩子長大后依然要“啃老”時;當有些父母期望孩子能珍惜財富時,不知道父母們有沒有反思過,自己對孩子的財商啟蒙教育是否做得足夠好。不管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好的還是壞的,將來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麥考爾公司董事長從小從父母那里學會的財商智慧。
財商小案例
小時候,我父親曾問我:“一磅銅的價格是多少?”
我回答:“三十五美分?!?
父親說:“對,整個得克薩斯州都知道每磅銅的價格是三十五美分,但作為猶太人的兒子,應該說是三十五美元。你試著把一磅銅做成門把看看?!?
二十年后,父親去世了,我試著獨自經營銅器店。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但沒人應標。看到自由女神像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后,我未提任何條件,當即簽了字。很多人為我購買一堆垃圾的愚蠢行為而發笑??墒?,當我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和木頭加工成底座,把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把從自由女神像身上掃下的灰包裝起來,出售給花店,讓這堆廢料變成了三百五十萬美元現金,讓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一萬倍后,笑話我的人都驚詫了。紐約州的垃圾讓我揚名,而這都要感謝我父親從小對我進行的財商教育——財富是一種創意。
富蘭克林·羅斯福曾在一次演講中這樣說:“我要感謝我的母親,是她讓我明白了金錢的來之不易,讓我懂得了珍惜與尊重,從此開始嘗試去珍惜和尊重生命中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從9歲那年到58歲的今天,一直如此!”可見,父母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對他的影響將是一生的,而當他日后回顧起這段經歷時,也會對自己的父母產生深深的感恩之情。
【財商小課堂】
財商教育的重要性
財商教育不僅僅是一種財產管理分配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人格、品德和誠信的教育,爸爸媽媽們要注重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理財觀念和習慣,這將會影響和改變孩子的一生。
培養孩子財商中的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反向思維或創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擁有逆向思維的人,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樹立新思想,創立新形象。這種思維對培養孩子的財商有什么作用呢?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吧。
財商小案例
一位穿著講究的大富豪走進一家銀行貸款部?!罢垎栂壬?,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們效勞嗎?”貸款部營業員一邊小心地詢問,一邊打量著來人的穿著:名貴的西裝、高檔的皮鞋、昂貴的手表,還有鑲寶石的領帶夾子……
“我想借點兒錢?!备缓辣虮蛴卸Y地回答。
“完全可以,請問您想借多少呢?”營業員高興地說。
“1美元?!?
“只借1美元?”營業員驚愕得張大了嘴巴,心想:這位客戶穿戴如此闊氣,為什么只借1美元?他是在試探我們的工作質量和服務效率吧?于是,營業員便裝出高興的樣子說:“當然,只要您有擔保,無論借多少,我們都可以照辦。”
“好的?!蹦俏桓缓勒f著便從豪華的皮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債券等放在柜臺上,然后說:“這些做擔??梢詥??”
營業員立刻清點了一下:“先生,您的這些股票和債券價值總共50萬美元,做擔保足夠了,不過先生,您真的只借1美元嗎?”
“是的,我只需要1美元,有問題嗎?”
“好吧,請您辦理手續,年息為6%,只要您付6%的利息,且在一年后歸還貸款,我們就可以把這些作保的股票和證券還給您……”
大富豪走后,一直在旁觀察富豪舉動的銀行經理怎么也弄不明白,一個擁有50萬美元的人,怎么會跑到銀行來借1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問道:“先生,對不起,能問您一個問題嗎?”
“當然可以?!?
“我是這家銀行的經理,我實在弄不懂,您隨身帶了50萬美元的家當,為什么只借1美元呢?”
“好吧!我不妨把實情告訴你。我來這里辦一件事,隨身攜帶這些票券很不方便,于是問了幾家金庫,要租他們的保險箱,但租金都很昂貴。所以,我就到貴行將這些東西以擔保的形式寄存了,由你們替我保管,況且利息很便宜,存一年才不過6美分……”
聽到這里,銀行經理如夢初醒,不得不欽佩這位先生,他的做法實在太高明了。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這位大富豪非常有智慧,他只采用了逆向思維的方法,就取得了常人意料不到的效果。如果是按照我們常規思維慣用的做法,身上帶這么多股票和債券時,很有可能會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存起來,而不會想到以擔保的形式寄存到銀行。可見,一個擁有高財商的人,他的思維方式不應僅僅是順時針的。
因此,在培養孩子的財商過程中,訓練孩子的逆向思維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孩子的逆向思維,可以幫助他在以后的理財過程中學會更全面地思考和解決各種理財問題。
【財商小課堂】
培養逆向思維的幾個關鍵期
3~4歲的孩子屬于直覺行動思維階段,這個階段父母的主要任務是通過給孩子創設一個輕松、有趣、愉快的游戲環境,讓他萌發思考的興趣,并自己動手操作,讓孩子經常處于積極活動的狀態之中。4~5歲是孩子思維活動發展的關鍵階段,此時孩子的思維已經進入具體形象階段。5~6歲的孩子抽象邏輯思維比較迅速地發展起來了,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能開始使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進行思維活動。
培養孩子的理財品質
理財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孩子缺乏理財能力的主要因素,在理財規劃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我們也應該重視對孩子理財品質的培養。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理財專家認為,送給孩子財富不如培養他的理財意識,讓孩子的德商、情商、智商、財商共同發展進步。
1.誠信,給孩子帶來財富
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良傳統,古人留有“以誠為本”“莫失信于人”“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古訓,同時誠信也是每一個人立身、從業、賺錢的無價資產。它是一個人最有說服力的“名片”。
一天深夜,一位有錢的紳士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說道?!拔也毁I?!奔澥炕卮鹫f。說著紳士躲開男孩繼續走?!跋壬埬I一包吧,我今天還什么東西也沒有吃呢?!毙∧泻⒆飞蟻碚f。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仍然沒有回來,于是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仆人說來了一個男孩要求面見紳士。于是,男孩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比賣火柴的男孩矮了一些,穿得更破爛?!跋壬?,對不起,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拔业母绺缭趽Q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到了男孩的家一看,家里只有兩個男孩的繼母在照顧受重傷的男孩。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的親生父母已經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開銷都承擔起來。
2.節約,成就孩子未來的財富
著名地產商,SOHO中國的董事長潘石屹曾對兒子說:“節約能成就未來的財富?!?
在外人看來,潘石屹的兩個孩子可算是含著金湯匙長大,是不折不扣的富二代。然而,出身于窮苦人家的潘石屹認為,過于優越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并非有利。
潘石屹曾對兩個兒子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們,正是因為出生在富有的家庭,你們才更需要在生活中學會節省。自己帶盒飯,并不是吝嗇,而是一種合理的節約。有時候,貧窮反而能成為將來的財富。”
見孩子們不解,潘石屹干脆講起了自己當年的故事:“爸爸剛到海南創業的時候,沒有錢住賓館,晚上只能睡在天涯海角的沙灘上,又擔心衣褲被流浪漢偷走,每晚臨睡前,我都先在沙灘上挖一個深坑,把衣褲埋進去,睡到上面壓著才放心。第二天穿上衣服,身上的沙子淅淅瀝瀝直往下掉?!迸耸僬f得風趣,孩子們聽了卻難過地低下了頭……
3.耐心,日久才能生“財”
股神巴菲特曾說:“很多人希望很快發財致富,我不懂怎樣才能盡快賺錢,我只知道隨著時間的增長才會賺到錢。”李嘉誠認為,理財在短時間內是看不出效果的,一個人想要利用理財在短時間內快速致富,是不現實的。
巴菲特和李嘉誠的觀點說明了理財是長期的事情,甚至是一輩子的事情而非是一次“沖動”。只有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你才會擁有驚人的財富。
4.放遠眼光,預測未來
一位記者在采訪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時問:“您為什么能成為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了三點:(1)超前的眼光,即小生意看眼前,大生意看未來;(2)機會,即用你超前的眼光抓住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3)行動,即立刻付出積極的行動。
理財需要一個長遠的眼光,不僅要理好眼前的財,還要理好長遠的財,這才是最佳的理財之道。
【財商小課堂】
孩子也要長膽識
俗話說:“世上成大事者,必定有大膽識。”膽量和勇氣能幫助孩子學會比較,果斷行動,快速判斷和選擇,有這些能力的孩子,人生積極樂觀,充滿正能量。因此,在財商教育的過程中,父母要讓孩子長長膽識。
大富翁的理財經驗 洛克·菲勒:發現財富的眼光
洛克·菲勒出生在一個貧民窟里,他和很多出生在貧民窟的孩子一樣爭強好勝,也喜歡玩,而且很調皮,甚至還逃學。但是與眾不同的是,菲勒從小就有一種善于發現財富的非凡眼光。他把一個從街上撿來的玩具車修好,讓同學們玩,然后向每個人收取0.5美分。在一個星期之內,他竟然賺回了一個嶄新的玩具車。菲勒的老師深感惋惜地對他說:“如果你出生在一個富人的家庭,你將會成為一個出色的商人。但是,這對你來說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你能成為街頭商販就不錯了?!?
菲勒中學畢業后,正如他的老師所說,他真的成了一名小商販。他賣過電池、小五金、檸檬水,每一樣都經營得得心應手。與貧民窟的同齡人相比,他已經可以算是出人頭地了。但老師的預言也不全對,菲勒靠一批絲綢起家,從小商販一躍而成為商人。
那批絲綢來自日本,數量足有一噸之多,因為輪船在運輸過程中遇到了風暴,這些絲綢被染料浸染了。如何處理這些被染料浸染的絲綢,成了日本人非常頭痛的一件事情。他們想賣掉,卻無人問津;想運出港口扔掉,又怕被國家環境部門嚴重處罰。于是,日本人打算在回程的路上把這批絲綢全部拋到大海里去。
港口區域里有一個地下酒吧,菲勒經常到那里喝酒。那天,菲勒喝醉了,當他步履不穩地走過幾位日本海員身邊時,海員們正在與酒吧的服務員說那些令人討厭的絲綢。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感覺到機會來了。
第二天,菲勒來到輪船上,用手指著停在港口的一輛卡車對船長說:“我可以幫你們把這些沒用的絲綢處理掉。”結果,他沒有花任何代價便擁有了這些被染料浸染的絲綢。然后,他用這些絲綢制成迷彩服裝、迷彩領帶和迷彩帽子。幾乎一夜之間,他擁有了10萬美元的財富。
有一天,菲勒在郊外看上了一塊地皮。他找到這塊地皮的主人,說他愿花10萬美元購買。地皮的主人拿到10萬美元后,心里還在嘲笑他:“這樣偏僻的地段,只有傻子才會出那么高的價錢!”令人想不到的是,一年后,市政府宣布在郊外建環城公路。不久,菲勒的地皮升值了15倍。城里的一位富豪找到他,愿意用200萬美元購買他的地皮,富豪想在這里建造別墅群。但是,菲勒沒有出賣他的地皮,他笑著告訴富豪:“我還想等等,因為我覺得這塊地皮應該增值得更多?!?
果然不出菲勒所料,3年后,那塊地皮賣了2500萬美元。
他的同行們很想知道當初他是如何獲得那些信息的,他們甚至懷疑他和政府官員有來往。但結果令他們很失望,菲勒沒有一位在市政府任職的朋友。
菲勒的發跡和致富,在許多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個謎。解鈴還須系鈴人,他那別具匠心的碑文,也概括了他不斷在平凡中發現奇跡的傳奇一生,幫助不少人解開他發跡和致富之謎:“我們身邊并不缺少財富,而是缺少發現財富的眼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