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高適

高適(704—765),字達夫,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柳條弄色不忍見,花滿枝空斷腸

人日寄杜二拾遺

唐·高適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注釋

人日:農歷正月初七的中國傳統節日。

杜二拾遺:即大詩人杜甫。

遠藩:南方遙遠的地方。

書劍:比喻文武。

二千石:漢郡守俸祿為兩千石。

東西南北人:四方奔走。

簡析

首句直接點題。接著的“憐”表示詩人和故人之間的感情。他們的故鄉,同是滿目瘡痍的中原,所以“思故鄉”,既是從自己說,也是從故人杜甫說。緊接著的兩句是這思鄉之情的具體表現。春天來臨,柳葉初萌芽,梅花滿枝頭,人的心情應該是愉悅的,但在游子的心中,卻容易觸動鄉愁,從而使人“不忍見”,一見就“斷腸”。

五、六句描述當時國家多難,干戈未定,以詩人的文才武略,本應建功立業,可他偏偏遠離京城,身在南藩。面對動蕩不已的時局,詩人是“心懷百憂復千慮”。當時,不僅安史叛軍在中原肆虐,而且蜀中局勢也不平靜。七、八句說身處亂世,漂泊他鄉,今年人日已是相思不見,明年人日在何處更難預料。此處深遠的憂思,更說明國步艱難,有志難伸。

九、十句:詩人早年曾隱居,生活雖困頓,卻也閑散自由,不承想到如今竟浪費了一身的文武之才,終老于宦途之中。“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最后詩人說自己老態龍鐘,還辱居刺史之位,內心愧對到處漂泊的友人。它蘊含著詩人無力挽救時局的孤憤和對友人處境的關心。

背景

此詩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人日。此時,58歲的高適在蜀州(今四川崇州)任刺史,寫下這首詩寄給成都草堂的杜甫(年近50歲)。

名家點評

〔明〕陸時雍:語多合拍,雖無他奇,故是可詠。(《唐詩鏡》)

〔清〕徐增:法老氣蒼,學者須細心效之。(《而庵說唐詩》)

借問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塞上聽吹笛

唐·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注釋

塞上:指涼州一帶邊塞。

雪凈: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邊塞地區。

牧馬還:牧馬歸來。

羌(qiāng)笛:羌族管樂器。

戍樓:報警的烽火樓。

關山:指關隘山嶺。

簡析

這是邊塞詩中難得的安詳、恬靜之風,描繪的優美塞外春光圖,不由得讓人心生向往之情,更寄托了對邊疆永葆和平的美好愿景。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寫的是實景,在冰雪消融之時,正是胡人牧馬的好時節,于是明月下的戍樓間回響著悠揚的放牧笛聲。短短十四字的筆墨將邊塞沒有戰亂時的靜謐與美好表現得十分生動,春天的邊塞真是個令人向往的好地方。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后兩句則寫的是想象,希望故鄉的梅花能夠飄蕩到邊塞上來,最好隨風一夜堆滿關山。首先梅花飄蕩之景必定是想象之物,但在作者筆墨之下,所有讀者都覺得理應如此,這花落的虛景又恰與前兩句雪凈月明的實景多么地相得益彰啊,這種美妙闊遠的意境,不正是詩歌最高的境界嗎?突破地域與時間限制,由虛化實,最終達到虛實的大和諧之境。

并且這首詩更屬于思鄉之詩的“異類”,思鄉之情雖濃,但是更多是以豪情表現出來的,暗含了詩人渴望開拓邊疆,將故鄉之梅插遍關山的盛唐氣魄,這不僅在思鄉詩中實屬罕見,在邊塞詩中也較難找到與之媲美的豪情自信之作。

背景

高適曾多次到過邊關,他兩次出塞,對邊塞生活有著較深的體驗。這首詩是高適在西北邊塞地區從軍時寫的。

名家點評

吳逸一評:因“牧馬還”而有此笛聲,摹寫得妙。(《唐詩正聲》)

〔明〕唐汝詢:落梅足起游客之思,故聞笛者每興味。(《唐詩解》)

〔清〕黃生:“間”讀作“閑”始妙。因大雪胡馬遠去,故戍樓得閑,二語始喚應有情。同用落梅事,太白“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直說硬說,此二句是婉說巧說,彼老此趣。(《唐詩摘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涡阳县| 沂水县| 新竹市| 临城县| 六安市| 临沂市| 丹阳市| 达州市| 淳化县| 苏尼特左旗| 贵溪市| 靖西县| 永州市| 建阳市| 东乡族自治县| 楚雄市| 尚义县| 遂溪县| 新竹县| 治县。| 疏附县| 宝清县| 麻栗坡县| 佳木斯市| 新河县| 密山市| 清苑县| 鹤壁市| 垦利县| 潢川县| 沅江市| 呈贡县| 舞钢市| 漳浦县| 合山市| 灌云县| 瑞昌市| 平度市| 永寿县| 莫力| 绵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