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花令·梅(中國文化·古典詩詞品鑒)
- 素心落雪編著
- 2003字
- 2019-02-21 10:56:15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被后人譽為“詩仙”。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李白的詩作,以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釋
遷客:被貶之人。
江城:即江夏,今湖北武漢武昌。
落梅花:古代笛子名曲《梅花落》。
簡析
“一為遷客去長沙”,說的是西漢的賈誼受到權臣的誹謗,被貶官到長沙,而李白因永王事件受到牽連,流放夜郎。此句是詩人用賈誼的不幸來暗指自身的遭遇,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也含有辯白之意。盡管政治上遭受打擊,但詩人仍然心系國事。“西望長安不見家”,在流放途中,詩人也不忘西望長安,表達了他對國運的關切和對朝廷的眷戀,但是對于像他這樣的被貶之人來說,長安十分遙遠,望而不見。此時,滿心惆悵的詩人聽到黃鶴樓中傳來《梅花落》的笛聲,又備感凄涼,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梅花。
這首詩好在它的藝術結構,它沒有先寫聽笛之感,而是先有情,再有笛。前半部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得見的愁苦;后半部才點出了笛聲,使前后情景相合,借景抒情,妙哉妙哉。
背景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李白流放夜郎經過江城時游黃鶴樓所作。
名家點評
〔明〕謝榛:作詩有三等語,堂上語、堂下語、階下語,知此三者可以言詩矣。凡上官臨下官,動有昂然氣象,開口自別。若李太白“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堂上語也。(《四溟詩話》)
〔宋〕胡仔:《復齋漫錄》“古曲有《落梅花》,非謂吹笛則梅落。詩人用事,不悟其失。”余意不然之。蓋詩人因笛中有《落梅花》曲,故言吹笛則梅落,其理甚通,用事殊末為失。(《苕溪漁隱叢話》)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早春寄王漢陽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昨夜東風入武陽,陌頭楊柳黃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來空斷腸。
預拂青山一片石,與君連日醉壺觴。
注釋
王漢陽:其人姓王,官職漢陽縣令。名不詳。
走傍:走近。
武陽:此指江夏。
陌頭:路上,路旁。
美人:古人往往以美人、香草比君子,此指王漢陽。
簡析
“聞道春還未相識”,聽說春天要來了,但還沒有見到她。流露出急于看到春來的心情。既然是聞春未見春,就自然要“走傍寒梅訪消息”。怎么拜訪梅呢?作者運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地表達了想到梅樹下探究春天歸否的急切心情。“昨夜東風入武陽”一句是寫春歸。“昨夜東風”意在形容春風一夜之間來了。然后一個“入”字,寫出了春歸的氣勢是排山倒海般的。“陌頭楊柳黃金色”一句寫早春的動人景象。全詩到此,詩人才看到了“春還”。春天的柳梢,最初并不是綠色的,而是一種朦朧的悅目的金色,因為細嫩的柳尖剛剛鉆出,還沒有飽受春光的沐浴。可見作者觀察之細,且融進了自己的喜悅之情。
五、六兩句是全詩的承轉機杼之句。“碧水浩浩云茫茫”采用比興用法,用景語虛引出“美人不來空斷腸”。春已歸,而美人未至,豈不辜負了這春光!“預拂青山一片石,與君連日醉壺觴”,作者已經將青山中的一片石拂拭干凈,只等友人來此痛飲一番。詩人不直說邀請,而是通過一個動人的細節,把邀請的殷切之情表達出來,同時還含有共賞春光之意,這樣便與前四句婉轉寫出的盼春、迎春之意相通了。結尾再來一句“連日醉壺觴”,足以蕩人心魂。
背景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李白在江夏時所作。
名家點評
〔明〕梅鼎祚:此雖非太白極致,朱諫刪入《辨疑》,未的。(《李杜二家詩鈔評林》)
〔明〕陸時雍:一起四語,乃詩家排調,然語氣自老。(《唐詩鏡》)
〔清〕高宗敕:秀骨天成,偶然涉筆,無不入妙。(《唐宋詩醇》)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宮中行樂詞八首(其七)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宮鶯嬌欲醉,檐燕語還飛。
遲日明歌席,新花艷舞衣。
晚來移彩仗,行樂好光輝。
注釋
盡:融化完。
遲日:春日白晝漸長,故曰遲日。
彩仗:宮中的彩旗儀仗。
簡析
這首詩寫宮中行樂。
首二句寫冬盡春來,梅落柳黃,為花草樹木之景。“盡”字是說梅花全部凋落,“歸”字使柳擬人化。“歸”在這里是使動用法,即春風使柳歸來。三、四句寫鶯歌燕棲,為鳥雀之景。前四句寫景,為主體部分做了很好的渲染。“嬌欲醉”“語還飛”俱用擬人,極其生動。
后四句寫歌舞行樂,是全詩的主體部分。五、六句寫日明歌席,花艷舞衣。第七句寫到了夜晚,斜暉照著彩仗,氣勢恢宏。第八句為全詩中心句,“行樂”點明主體,“好光輝”盛贊今天是行樂的好日子。
背景
這組詩為唐天寶二年(743)春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奉詔為唐玄宗所作。
名家點評
〔清〕沈德潛:原本齊、梁,緣情綺靡中不忘諷意,寄興獨遠。(《唐詩別裁》)
〔清〕郭兆麒:太白七言近體不多見,五言如《宮中行樂》等篇猶有陳隋習氣,然用律嚴矣。音節稍稍振頓。(《梅崖詩話》)
〔清〕陳僅:太白《宮中行樂詞》諸作,絕似陰鏗。(《竹林答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