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李子固祭拜孝陵
- 重生李巖之再續大明
- 弦錦
- 2153字
- 2019-02-19 14:19:22
李巖見洪承疇那心灰意懶的模樣,突然有些同情,揮退眾人。
洪承疇聽到動靜,睜開眼睛,“李巖,你還有何話說,盡管說,洪承疇被人罵為漢奸,也非一次兩次了?!甭曇麸@得十分凄涼。
李巖沒有說話,向他彎腰一拜。
洪承疇驚訝的看著李巖,“李巖,你有何陰謀詭計?”
“洪大人對當初降清可有悔意?”李巖突然問道。
洪承疇依然沒有言語,兩行濁淚潸然滴落,良久方才說道,“事已至此,夫復何言?”
“崇禎末年,有兩大統帥最令李巖佩服,一是陜西巡撫孫傳庭,再就是洪大人你?!?
洪承疇定定的看著李巖,似乎很是不信。
“洪大人投降滿清其實情有可原。當初固守松山,兵不足萬,被困半年,糧食殆盡,外無援兵,實在是無法可想?!?
“唉!”洪承疇長嘆一口氣,“明軍畏滿清如虎,守城尚且勉強,何況野戰?洪某當初被圍,已經預感到了結局?!?
“洪大人方才覺得認罪書是詆毀之言,可大人是否想過,將滿清寫的手段愈加卑劣,愈能顯出大人當初的選擇是多么無奈,也算是稍微挽留了大人的名聲?!崩顜r循循善誘的說道。
“不可!如此就更加愧對皇太極的知遇之恩?!?
李巖明白洪承疇心中抉擇之艱難,不再言語。臨走之前說道,“無論洪大人是否簽字,李巖都會在認罪書上蓋上大人的血手印,也會將大人的無奈之處悄悄傳播,雖然不能洗脫大人的漢奸之名,但至少可以得到漢人一定程度的同情。”
聽到李巖的話,洪承疇再次老淚縱橫,“李大人恩德,洪承疇即使在九泉之下亦銘記于心?!焙槌挟犞挥X得,站在面前剛開始還覺得討厭的李巖,竟然是自己難得的知己,說道,“李巖,你欲再續大明,需牢記一點,任何人都不要相信,包括大明的皇帝,你所能依靠的,只能是你自己手中的刀槍。大明,已經爛在了根子上,你是找不到同盟者的。”
李巖此次揮退眾人,無非是與這個歷史的名人交流一番,探聽一下這些既是在滿清也被視為貳臣的心理,看看這些降清之人是否有再次反正的機會罷了。事實證明,即使洪承疇這個臭名昭著的大漢奸,其實內心也是充滿矛盾,既希望協助滿清一統江山,洗脫漢奸之名;一方面又對于屠戮自己的同胞,也是心中難忍,就比如后世偉人孫中山,對洪承疇也是稱贊有加:
五族爭大節,華夏生光輝;
圣靈不涂炭,功高誰不知。
滿回中原日,漢戚存多時;
文襄韜略策,安裔換清衣。
雖然言語中有些夸大,但也從側面可以看出洪承疇的功勞。
李巖再次鞠躬,走了出去。
孝陵衛的戰斗持續了大半天,眼看得天色已晚,是不可能再行祭祀,李巖再次選擇在二月二日進行祭祀。雖然說龍抬頭的日子,其實不太適合祭祀,但事急從權,也只能如此。
此次祭祀,雖然從時間上講,不應該用太牢之禮。明朝規定,清明、中元、冬至三節才適用太牢之禮。但孝陵已經幾年沒有拜祭,這一次無論如何要大祭。所謂太牢,即牛、羊、豕三牲齊備。
這一次祭拜,沒有了干擾,全軍縞素進入孝陵。邊上百姓見了,自發綁上白布條,講究的同樣全身縞素,陪同致祭。
太牢進獻,李巖宣讀黃道周等人擬定的祭文:
宣武二年二月二日,謹昭告于大明太祖開天行道肇基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靈曰:“嗚呼!國家外患,振古有聞。趙宋末造,代于蒙古,神州陸沈,幾及百年。我高皇帝應時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明,河山再造,光復大義,昭示來茲。不幸季世俶擾,國力疲敝,滿清乘間,入據中夏。嗟我邦人,諸父兄弟……
祭文一出,哭聲盈野。
隨后,李巖以洪承疇與巴山的頭顱祭天,讓祭拜孝陵的影響力更大,并迅速擴散至紹興、福州乃至廣州、京師。
消息首先傳到了紹興。
魯監國的小朝廷一片震驚。即使一向做事果決且比較善戰的朱以海也是坐在椅子上,良久無語。原本魯監國小朝廷內的首輔方逢年已經被調到宣武朝廷。既然失去了監國的名義,一眾輔臣、閣臣的任命自然是作廢了之。此時,文的方面以張國維為首,擔任攝政王王府長史,同時也是實質上的浙江巡撫;武官以方國安、王之仁領頭。
前者,雖然暫時接受了宣武朝的任命,但是甘于雌伏的并不多。他們還是寄希望于首先克復杭州,此為中興一半跟腳,再提并進入江寧,拜謁孝陵,全功可得。如此,以中興之主的身份克繼大統也并無不可。
只是,李巖冒險進攻江寧,卻一舉功成,讓魯監國內部的獨立派如喪考批,因為徹底斷絕了這個希望。張國維就哀嘆道,“皇明正朔,從此在廣矣?!?
方國安等人一行贊成歸順宣武朝廷,“圣子神孫,總為祖宗疆土,今宣武既正大統,自難改易。我等以克復神州為要,縱然一時彎腰伏低,也屬應當。”
朱以海見到眾人爭吵,更加心煩,“既如此,爾等確定好章程,送往肇慶即是,無需本王過目。”
雖然魯王面色不豫,但該做的事還得做。張國維等人還是通過了一份奏表,對宣武朝廷克復南京表示祝賀,也是在此擺明自己的降服之意。
隨后,有些不爽的朱以海覺得被自己的臣子拋棄,上表肇慶要求辭去攝政王之位。稍后,唐王朱聿鍵聽聞李巖代表宣武皇帝拜祭孝陵,心灰意懶之下,也與朱以海一樣,上表辭去了攝政王之位。
所謂的攝政王,原本就是暫時性的安撫性官職。對于這一明顯侵犯皇權的職位,任何朝廷都不會長期容忍。君不見那一向蠻霸的多爾袞也是因為皇父攝政王的尊崇之位而獲罪,累及多人?
宣武朝廷順勢解除了他們攝政王的尊位,不過也推翻傳統,分別授予他們浙江總督與福建總督的職務。實際權力其實并沒有變化,照樣是浙閩兩省的老大。朱以海與朱聿鍵方才心安,重新振作,開始布置兩省防務。
只是,其中有些地方實權派,比如鄭芝龍等人,卻有了別樣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