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3 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三維空間管理體系的應用

4.3.1 應用思路

高速鐵路建設工程三維空間質量風險管理體系應用管理模式如圖4-9所示。

由圖4-9可知,結合項目風險管理過程,即風險識別、風險分析與評估、風險應對、風險監控及風險后評估,通過對動態管理思想在項目風險管理中的具體應用,從“項目建設階段開始至項目建設階段結束的設計交底、施工準備、工藝試驗、施工、驗收”等五個階段逐步開展質量風險管理,從“人、機、料、法、環、測”六個影響質量風險的因素全面分析建設過程中存在的質量風險事件,并持續應用明確問題、確定目標、提出解決方案、方案分析、提出決策及實施決策的邏輯思維方式解決質量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圖4-9 高速鐵路建設工程三維空間質量風險管理體系應用管理模式

在應用三維空間管理體系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參照高速鐵路建設工程的工程進度,以時間維度為基礎維度,進行質量風險管理,這就是說盡量不要跨越時間維度開展質量風險管理。例如在一般情況下,設計階段的質量風險管理在開展時間上要優先于其他建設階段,見圖4-9中的從項目開始時間至項目結束時間的時間維。

(2)在確定開展風險管理的階段后,要從質量風險管理的應用流程,即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風險監控及風險后評估等階段,對“人、機、料、法、環、測”全面進行質量風險管理,并且在該過程中采取“明確問題、確定目標、提出解決方案、分析方案、決策及實施”的邏輯思想,解決質量風險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例如在識別某風險事件時,要應用邏輯思想,從“人、機、料、法、環、測”等方面深入分析其風險成因,見圖4-9中風險影響因素不斷影響著風險管理流程。

(3)在進行質量風險管理過程中,必須堅持“動態管理”的思想,這是由于高速鐵路的建設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開放的過程,其狀態很有可能隨時發生變化,其工程質量也可能時刻變化,將動態管理思想應用到質量風險管理中,可以不間斷關注工程質量,時刻進行風險管理,保證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例如在施工過程中,風險事件的狀態是不斷變化的,需要動態監控其狀態,為采取適當的措施提供依據,即圖4-9中風險流程的動態管理。

4.3.2 應用流程

對風險管理過程進行任務單元劃分,將其分為風險識別、風險分析與評估、風險應對、風險監控及風險后評估五個相對獨立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這五個步驟是一個可以進行循環動態管理的過程。應用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三維空間管理管理體開展風險管理,在該過程中五個風險管理過程形成一個前后相接并能夠循環的體系,如圖4-10所示。

圖4-10 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三維空間管理體系的應用流程示意圖

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是貫穿于建設過程全生命周期的一項連續活動,要體現風險管理的集成性和動態性,必須將質量風險管理中的各個過程階段有機結合起來,以應對不同時間內、不同階段的不同類型的風險。在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三維空間管理體系應用過程中,風險管理循環過程在各個時間段的循環滾動推動著質量管理的不斷前進。由此體現了項目風險管理是一個連續的、實時的、動態的過程。另一方面,邏輯維度和(6M)2維度集成在一起,不斷地為風險管理的循環運轉提供所需信息和方法與工具,保障風險管理的運作。

4.3.3 應用工具

高速鐵路建設工程三維空間管理的應用需要實時使用各種應用工具展現階段風險管理的成果,為下一步質量風險管理工作提供依據。此外,應用工具的實時使用和質量風險管理各階段成果的實時展現實現了質量風險信息共享,可以為相關管理人員提供決策支持,及時采取質量風險應對措施,從而提高管理效率。

4.3.3.1 傳統風險管理應用工具的不足

傳統的風險管理應用工具雖然在高速鐵路建設工程的質量風險管理中發揮了較大作用,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其在應用過程中主要出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表現形式不直觀

為提升管理水平,管理的一項重要原則是“使管理留下痕跡”,然而在傳統的質量風險管理中,缺乏一種高效的質量風險管理公示平臺,質量風險管理的相關過程、成果等不能在建設過程中、施工現場得到實時動態展示,不利于指導質量風險管理。

(2)信息閉塞、溝通不暢

質量風險管理表現形式不直觀導致的直接問題是相關的參與單位(如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及施工單位等)不能在建設過程中實現質量風險管理的相關信息共享,各參建單位之間缺乏統一的溝通工具和溝通平臺,信息溝通不順暢,造成管理中重復工作、管理效率較低等問題,甚至造成質量風險的遺漏等問題,進而可能導致質量隱患。

(3)管理不規范

不同于其他成熟的質量管理方法,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尚未形成統一的管理規范,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質量風險管理理念在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中的廣泛應用,因此如何形成統一的、規范的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4.3.3.2 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分層管理應用工具

為了解決上述傳統應用工具存在的問題,通過運用三維空間管理體系,從建設階段角度、質量風險影響因素層面和邏輯思維方式上,共同對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的各個階段及其管理成果進行集成分析,進而提出與質量風險管理階段相適應的“質量風險公示圖”、“質量風險識別分析登記表”、“質量風險應對計劃責任展開表”、“質量風險動態過程監控表”及“質量風險處置結果評定表”等五種質量風險管理應用工具,它們被統一稱為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的“一圖四表”應用工具,如圖4-11所示。

從圖4-11中不難看出,在開展質量風險管理過程中,質量風險管理各個階段的“一圖四表”應用工具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上一個質量風險管理階段的“一圖四表”應用工具的成果為基礎,即“風險識別、分析與評估”階段過程需要依賴于“風險公示”階段的成果“質量風險公示圖”;“風險應對”階段需要依賴于“風險識別、分析與評估”過程所取得的成果“質量風險識別分析登記表”;“風險監控”階段需要依賴于“風險應對”階段的成果“質量風險應對計劃責任展開表”;“風險后評估”階段的成果“質量風險處置結果評定表”需要依賴于“風險監控”階段取得的成果“質量風險動態過程監控表”,如圖4-11中“一圖四表”應用工具框所示。由此可見,采用“一圖四表”應用工具實施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識別、分析、評估、監控、后評估的閉環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圖4-11 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三維空間管理體系的應用

(1)質量安全風險公示圖

運用風險識別的方法,把高速鐵路建設工程項目的質量風險工點識別出來,并將這些質量風險點標注在工程平面示意圖上,實現項目質量風險的可視性。

(2)質量安全風險識別分析登記表

依據公示的高速鐵路建設工程各個質量風險工點,通過風險識別、分析和評估的方法,把每一個質量風險工點的風險事件、風險因素、風險成因、風險程度列出識別清單,形成質量風險識別分析登記表。

(3)質量安全風險應對計劃責任展開表

運用風險管理的應對方法,針對質量風險識別分析登記表的風險問題,制訂對應措施,落實責任部門、責任人,形成質量風險應對計劃責任展開表。

(4)質量安全風險動態過程監控表

針對質量安全風險應對計劃責任展開表,運用風險管理的監控方法,對動態監控過程進行跟蹤、紀實、分析,檢驗應對、防范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出現新的殘余風險,不斷修正風險應對策略。

(5)質量安全風險處置結果評定表

運用風險管理的后評估方法,對質量安全風險應對計劃責任展開表、質量安全風險動態過程監控表中的質量風險處置結果進行評定,對風險管理成效進行綜合評價,對殘余風險進行認定,制訂需關注問題提示卡和特殊養護維修指導性手冊。

綜上所述,“一圖四表”作為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三維空間管理體系的應用工具,在使用時首先要對質量風險信息進行公示,以公示的質量風險信息為基礎,將隨后的質量風險管理各個階段的應用工具的使用成果在其上進行層層疊加,從而分別形成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各個階段的分層管理工具及其管理成果,如圖4-12和圖4-13所示。

圖4-12 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三維空間管理體系的應用工具

圖4-13 “一圖四表”分層管理工具的信息疊加

由圖4-12和圖4-13可知,一般情況下,高速鐵路建設工程具有工程量巨大、施工路線較長的特點,因此在質量風險管理中首先是識別某一項目中的質量風險點,即根據以往的施工經驗,相關專家首先識別出工程中的質量風險較為集中的施工點等。據此,在質量風險公示階段,運用“質量風險公示圖”應用工具,識別高速鐵路建設工程中的質量風險關鍵點,并以圖示的形式在施工現場進行公示。

在質量風險識別、分析與評估階段,識別高速鐵路建設工程的質量風險事件及分析風險事件的成因,對質量風險成因分析,并從發生概率、可檢測性及后果等方面評估風險因素及其成因,對風險事件進行等級劃分,形成質量風險識別分析登記表。據此,在質量風險識別、分析與評估階段,運用“質量風險識別分析登記表”應用工具,識別、分析、評估高速鐵路建設工程中的質量風險事件,并以圖示的形式在施工現場進行公示。

在質量風險應對階段,針對質量風險評估結果,通過召開專家會議、頭腦風暴等方式分析可能采取的風險措施,在質量風險識別分析登記表的基礎上,形成質量風險應對計劃責任展開表。據此,在質量風險應對階段,運用“質量風險應對計劃責任展開表”應用工具,應對高速鐵路建設工程中的質量風險事件,并以圖示的形式在施工現場進行公示。

在質量風險監控階段,及時采取質量風險監控措施,形成質量風險動態過程監控表,監控風險應對的過程,為風險應對措施提供依據。據此,在質量風險監控階段,運用“質量風險動態過程監控表”應用工具,監控高速鐵路建設工程中的質量風險事件,并以圖示的形式在施工現場進行公示。

在質量風險后評估階段,在風險應對措施實施完成后,階段性的評價風險應對措施,形成質量風險處置結果評定表。在評價過程中若識別到不能忽略的風險事件,則需要根據風險應對的結果,采取風險應對措施或重新進行新一輪的風險識別、風險分析與評估及風險應對等。據此,在質量風險監控階段,運用“質量風險處置結果評定表”應用工具,監控高速鐵路建設工程中的質量風險事件,并以圖示的形式在施工現場進行公示。

此外,在開展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過程中,形成了針對各個風險管理階段的“一圖四表”,既是管理的成果,也是應用風險管理的工具。“一圖四表”中的各個組成部分間相互聯系,通過一個個信息層的疊加實現減少或規避質量風險的目的。

4.3.3.3 “一圖四表”的應用原則

質量風險管理的“一圖四表”應用工具的運用,是針對當前鐵路建設尤其是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要求,提升工程質量管理水平,打造安全工程、優質工程的重大舉措,在應用過程中必須把握好五大原則。

(1)前伸后延原則

保證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關鍵在于加強建設全過程質量控制,最大限度地消除或減少質量隱患。因此,“一圖四表”的應用必須從建設前期抓起,把加強工程質量風險管理貫穿于前期規劃、項目立項、勘察設計、工程實施、竣工驗收、運營管理等各個環節,實施對質量風險點的全面研判評估,逐項制訂風險控制措施,不讓任何一個環節失控,不給工程、運營埋下質量隱患。

(2)準確研判原則

在“一圖四表”的應用過程中,為完成質量風險公示圖而進行的風險研判是實施質量風險管理的基礎,必須研判準確,體現全員性、區分層次性、突出重點性。其中,體現全員性是指對管理層到執行層的每個崗位存在的質量風險,進行全員性排查;區分層次性是指針對不同控制層面質量風險的差異性,建立風險清晰、級別分明的風險點數據庫,實行分級控制;突出重點性是指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方式,層層篩選,反復研判各參建單位的管理層、作業層的風險控制重點,控制了重點也就把握了關鍵。

(3)標準化管理原則

應用“一圖四表”加強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控制必須以標準化管理為手段。“一圖四表”的應用過程,包括了從質量風險的組織論證、分析研判,到動態管控、責任落實,及時制訂、完善、矯正各項規章制度,及時動態掌握變化、動態化解風險,規范現場管理,實行統一管理制度、統一工作流程,從而實現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的標準化。

(4)科學實用原則

“一圖四表”的應用過程中,強調風險控制是實施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的核心,必須科學實用、易于落實。針對質量風險等級、性質的不同,本著“對癥下藥”的原則,逐一制訂相應的防范控制措施,既要體現全面,對一個風險點要結合人員、設備、管理、現場等實際情況,從不同層面制訂措施,形成職責分明、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質量風險控制體系,又要突出有效,使每條措施符合實際、具體簡潔,便于操作。

(5)動態監控原則

風險因素的不確定性決定了應用“一圖四表”進行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必須動態跟進,定期對已識別的質量風險進行跟蹤檢查、監測殘余風險,觀察、記錄其變化,并在監視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手段,調整應對計劃,消除原來確定的風險因素。在建設過程中,原有的質量風險消除后,可能產生新的質量風險,對這些質量風險應繼續執行識別、分析、評估,并制訂相應的應對計劃。

①高速鐵路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機構應組織各參建單位每年召開一次專項部署會,每半年召開一次總結分析會,每季結合安委會、每月結合月度安全生產例會、每周結合周例會作專題部署,認真總結上階段“一圖四表”應用工具的使用推進情況,梳理、分析存在的問題,結合下階段生產實際,制訂對策措施,進行責任追究。

②高速鐵路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機構應將運用“一圖四表”推行質量風險管理工作納入各項目管理機構的年度、季度標準化評選,并與項目管理機構月度、年度績效考核掛鉤。高速鐵路建設工程各項目管理機構應建立激勵考核機制,把各參建單位應用“一圖四表”進行質量風險管理工作納入月度勞動競賽,采取“四結合”的方式,即將“一圖四表”應用的日常檢查工作,與階段性考評掛鉤,與月、季、年度評比掛鉤,與信用評價掛鉤,與“紅黃牌”清退掛鉤。對應用“一圖四表”進行質量風險管理工作中履責不到位,出現過失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責任追究。

4.3.3.4 “一圖四表”的工作內容

(1)質量風險公示圖

①項目開工前,高速鐵路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機構組織參建單位評估全項目的質量風險點,制訂質量風險公示圖,公示內容應包括:風險工點、施工里程、監管責任人等,實施看板管理。

②質量風險公示圖應懸掛在項目管理機構、施工單位項目部(分)、監理單位監理站的辦公場所醒目位置。

③質量公示圖一般每半年動態更新一次;當所公示的風險工點或內容發生較大變化時,應及時動態更新。

④質量風險公示圖應經建設、設計、施工、監理四方簽認,由建設單位發布,并上報備案。

(2)質量風險識別分析登記表

①風險工點應通過風險識別、分析、評估的管理方法,對風險事件、風險因素、風險成因進行識別分析,根據風險事件的可能性、危害性及可檢測性對風險程度做出科學判定,列出清單,編號、登記、匯總成表。

②按標準化管理的要求,運用風險管理的理論和方法,識別出質量風險事件。質量風險事件應以單位工程為單位,從設備設施、施工方案、崗位作業、人員素質、管理制度等多方面進行梳理,細化到每個重要和關鍵工序。

③風險事件應按下列原則進行編號:項目號(首字母)—標段號—工程類別(首字母)—工點名稱(首字母)—風險類型(質量風險Z)—風險事件序列號。

④風險事件成因應從管理制度、人員配備、現場管理、過程控制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從“人、機、料、法、環、信息”等環節分析風險因素類別、主次以及他們之間的因果關系。

⑤施工單位在每一個風險工點開工前,由項目分部編制《質量風險識別分析登記表》,報項目部審核;項目部審核后報監理單位審查,報項目管理機構備案。

(3)質量風險應對計劃責任展開表

①根據《質量風險識別分析登記表》所列的風險事件,制訂對應措施,把風險責任和風險措施落到各層級、各專業、各工種、各崗位,編制責任展開表。

②施工單位應根據工程不同階段的不同環節在工點現場豎牌明示《質量風險應對計劃責任展開表》,并將相關內容納入質量技術交底,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開工。

③《質量風險應對計劃責任展開表》由項目分部負責編制,報項目部審核,報監理單位審查,報項目管理機構審批公布。建設、施工、監理單位在審核(批)過程中,應明確本單位的風險管理責任人,簽署意見并加蓋公章后返施工單位執行。

④《質量風險應對計劃責任展開表》一式四份,施工單位項目部、項目分部、監理單位和建設單位各存一份建檔。

⑤施工單位根據《質量風險應對計劃責任展開表》強化人員、設備等資源配置,加強技術保障,逐項落實應對措施,全面落實過程控制標準化和現場管理標準化,開展風險應對工作。

⑥各參與單位應健全應急處置組織機構,編制和落實應急預案,儲備完備的應急資源,建立信息收集、分析、反饋、發布系統,規范應急處置流程,定期組織演練。

(4)質量風險動態過程監控表

①各參與單位應加強質量風險動態過程監控,通過落實干部包保、現場量化檢查、干部帶班等管理制度,嚴密盯控工程風險的受控狀態,注意潛在和未知風險,定期對已識別的風險進行跟蹤、檢查,監測殘余風險,觀察、記錄其變化,并采取相應的手段,調整應對計劃,消除和控制各類已知風險因素,并編制《質量風險動態過程監控表》。

②施工單位根據工程不同階段的不同環節在工點現場豎牌明示《質量風險動態過程監控表》。出現新的風險時,各參與單位應重新進行風險的分析、評估,制訂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及時更新風險識別分析登記表和風險應對計劃責任展開表。

③施工、監理單位每日對動態監控過程進行跟蹤、紀實、分析,檢驗應對、防范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出現新的殘余風險,并在施工單位《工程日志》和監理單位《監理日志》中記錄。

④施工、監理單位每周根據《質量風險動態過程監控表》的內容檢查和評估風險的受控狀態,逐工點形成《質量風險動態過程監控表》記錄臺賬。存在殘余風險時,應及時組織分析,制訂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并將監控結果及時填寫在現場《質量風險動態過程監控表》明示牌中,實現動態管理。

⑤每周風險工點的檢查評估情況納入各單位的《工程/監理周報》,每月匯總納入《工程/監理月報》,按期報項目管理機構核備。

⑥項目管理機構應結合“三全”檢查,按照“專業負責、分工負責、崗位負責”的要求,對各單位風險管理和工點風險監控情況進行檢查、評估和考核。

(5)質量風險處置結果評定表

①質量風險工點全部施工結束,或某個重大且復雜的風險控制完成后,項目管理機構應及時組織全面的檢查、驗收,綜合評定質量風險管理成效,公布殘余風險,明確給出“處置結果”和“需關注的問題”結論,形成《質量風險處置結果評定表》。

②在《質量風險處置結果評定表》中,“處置結果”結論分為“無殘余風險”、“有殘余風險”兩種。當“處置結果”為無殘余風險時,“需關注的問題”欄填寫“無”;“處置結果”為“有殘余風險”時,“需關注的問題”欄中應詳細注明需關注的事項和內容,提醒下道工序或接管單位予以注意。

③《質量風險處置結果評定表》經檢查評定人簽名確認后由項目分部存檔,風險處置結果評定情況納入《工程/監理周報》和《工程/監理月報》,報項目管理機構。

④項目管理機構組織對后期工程殘余風險進行診斷,找出其變化、發展規律,明確風險事件及需采取的應對措施,并根據殘余風險認定情況,組織有關責任單位對運營后需注意的問題制作風險提示卡,編制特殊養護維修指導性意見。

⑤項目管理機構定期組織回訪,診斷工程殘余風險,進一步識別、分析、評估、應對,實現風險的PDCA循環管理。

4.3.4 應用優勢與效果

4.3.4.1 應用優勢

由前述分析可知,在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中,采用“一圖四表”分層管理工具可形成質量風險管理的優勢。

(1)溝通順暢,信息共享

不同于傳統的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方法,“一圖四表”分層管理工具可以將風險管理的全過程展示在建設過程中,為質量風險管理的相關單位提供信息共享的平臺,使質量風險的信息在不同的單位、部門之間快速傳達,指導相關單位進行質量風險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此外,“一圖四表”分層管理工具實現了質量風險管理的“前沿后伸”理念,即風險管理不僅僅局限于建設階段,不向前延伸至設計階段,向后延伸至運營階段,在高速鐵路建設工程的整個生命周期,實現質量風險信息的共享,大大提升質量風險管理水平。

(2)表現直觀

“一圖四表”分層的質量風險管理工具可以用簡潔明了的圖表方式表現質量風險管理信息,使得相關單位能夠快速獲得相關信息(風險事件、風險原因、風險等級、風險應對措施等),從而能夠依賴這些直觀的信息快速做出反應,采取相關措施,進而保證工程質量。

(3)管理規范化

相對于其他質量管理方法,質量風險管理在高速鐵路建設工程中的應用時間較短,尚未形成較統一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質量風險管理的推廣應用。“一圖四表”分層管理工具提供了一個在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理念的科學方法。相關管理部門可在“一圖四表”分層管理的基礎上形成統一的質量風險管理規范,推廣風險管理理念在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中的規范應用,提升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

(4)強化質量意識

“一圖四表”分層管理工具為建設單位、監理單位,特別是施工單位,提供了質量風險管理平臺,相關的質量風險可以實時展示,有利于施工人員、管理人員等不間斷地關注質量風險管理,形成很強的質量意識。此外,在推廣該分層管理過程中,員工培訓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在員工培訓過程中,引導員工關注質量風險管理,從而達到強化質量意識的目的。

(5)動態實時管理

“一圖四表”分層管理不是一個靜態的過程,而是一個伴隨工程施工進度、施工環境、條件等變化而不斷循環進行,不斷更新的過程。因此,“一圖四表”分層管理工具在客觀上實現了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的動態管理。

4.3.4.2 應用效果

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三維空間管理體系和“一圖四表”分層管理工具是針對高速鐵路建設過程中質量風險的固有特點提出的,在很大程度上為高速鐵路建設工程開展質量風險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它們在質量風險管理中的有效應用,可以指導相關管理人員從項目開展階段不間斷進行動態管理,從“人、機、料、法、環、測”六個方面全面開展質量風險管理,從邏輯思維的角度科學解決質量風險管理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1)全面提升高速鐵路工程建設項目的質量管理水平。

高速鐵路工程建設項目的質量風險有效性管控是通過系統、信息和控制將工程建設項目各參與方有機地組織、協調和運作起來,達到共同提升高速鐵路工程建設項目質量的管控水平和建設成效。

(2)有利于有效管控高速鐵路工程建設項目的質量風險。

高速鐵路工程建設項目的質量風險管理的系統特征是有效性管控,其系統核心是全人員、全方位和全過程的源頭性、規范性和法律性的管控,從而可以有效管控高速鐵路工程建設項目的質量風險。

(3)有利于促進高速鐵路工程建設行業的健康發展。

高速鐵路工程建設項目質量風險的有效性管控能有力促進高速鐵路工程建設項目各參與方提升工程質量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能有力促進參與人員提高學習自覺性和工作責任心的綜合素質和水平能力,因此能有力促進整個高速鐵路工程建設行業的健康發展。

(4)系統管理與動態實時管理思想得到充分運用。

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三維空間管理體系和“一圖四表”分層管理工具體現了系統管理與動態實時管理思想的充分運用,具體表現為:

①“三論”的有效性管控特征: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

②“三全”的有效性管控特征:全人員、全方位和全過程;

③“三化”的有效性管控特征:標準化、規范化和法規化;

④預警的有效性管控特征:綠色、黃色和紅色三色預警;

⑤源頭的有效性管控特征:每天每人每崗位(或每天每項目組每崗位)工作做到符合規范規定;

⑥實時的有效性管控特征:及時、準確、全面的信息和控制;

⑦法律的有效性管控特征:做到法律規范規定的信息的有效保全;

⑧協調的有效性管控特征:整個有效性管控在工程建設項目各參與方之間協調進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义县| 永靖县| 连云港市| 平乐县| 建湖县| 思南县| 大名县| 仙游县| 扎囊县| 兰溪市| 安顺市| 绥化市| 巨野县| 竹山县| 璧山县| 西昌市| 集贤县| 来凤县| 宜阳县| 柘城县| 霞浦县| 当阳市| 固镇县| 北碚区| 罗田县| 江永县| 咸丰县| 东至县| SHOW| 哈密市| 略阳县| 邯郸县| 平安县| 汝州市| 蓝田县| 竹山县| 塘沽区| 简阳市| 崇明县| 新营市| 咸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