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 龍套的江湖
- 沉陸語
- 2187字
- 2020-04-30 22:51:44
“待他返回家鄉,其事跡早已傳遍南嶺,遠離中原江湖的偏僻荒蕪之地,竟冒出了一位聞名天下的劍道高人,本地江湖人無不對他推崇盛贊,自覺臉上有光。”
老貓子回憶道:“在他聲名鵲起時,來了一位不知姓名的外鄉劍客,也是一位游歷天下試劍的劍客,來此是專程與他來一場比劍。”
“消息一經傳出,引來無數江湖人觀戰,州內州外慕名而來。”
“兩人將決戰選在了蒼平縣的劍峰臺山頂,本意或是不愿外人打擾。”
“他們二人連夜登上了百丈高劍峰臺,戰了七天七夜,山下眾人等了七天七夜。”
“那外地劍客是誰?”方流問道。
“不知,因為之前沒人見過此人,在問劍前,沒人知他是一名劍客,兩人一起下山,并未提勝負,外地劍客在第二日離去。”
“有人欲一探真相,請輕功高手登上了山,對方下山后不發一言,經人逼問才說出山頂未見比劍留的劍痕,草木未傷。”
“唯有一處地面光滑成鏡,他試過全力一掌也破不開,山石硬如精鐵。”
“外鄉劍客走后,那位劍道奇才經此一戰受益匪淺,閉關數月,出關當天,劍道再上一層樓,決意在劍峰臺開宗立派。”
“劍客拿出過往積蓄,皆是往日比劍敗者留下的錢財。請本地石匠們修一條山路,他先出手削出了一條山路輪廓,用劍氣,石匠們依此也花了一年鑿山挖路,怪就怪在他們只修到半山腰處,劍客在劍峰臺搭了幾間草屋。”
“早早攢下無數聲名的劍客立派消息一經傳開,引來南嶺中原渴望拜師習劍者拜山。”
“劍客當眾立下規矩,收取適齡少年,凡是欲拜入劍閣的弟子要走有一千三百余臺階的山路入山。”
“對習武之人不算太難吧?另有要求吧?”方流撓頭,問道。
“不許他們動用內力,加上劍閣只收十六歲以下的少年,你覺得這呢?”老貓子反問道。
“我看對方設下的第一關是為篩選出根骨心性過關的少年。”方流笑道。
“第二關,爬山。”
“臺階盡頭處有一片山壁險峻陡峭,離地三十丈余,這些過了第一關的十幾歲少年從此爬上去。山壁有大半在外,失手就會摔下山,輕則斷手斷腳,重則小命不保。”
“這是選出不怕死的,太魯莽了吧。”
“第三關,登上劍峰臺一律記為外門弟子,每日需練入門劍招千遍,下山上山十個來回,滿三年可進內門,習練高深劍法。”
“磨礪心性。”方流點頭道。
“開始劍閣內門弟子少,在江湖上行走的劍閣門人為數不多,但無不很快在江湖闖出名頭,一流劍客,不到十年,劍閣劍術傾天南,煊赫一時。”
“后劍閣威名日盛,入山習劍者眾多,劍道氣運匯聚一地,也有人說劍峰臺是一等一的風水寶地之效。”
方流開口道:“十年間,劍閣的強盛惹得北方諸多劍派不服,鬧得很大,甚至流傳出天下劍道出天南的戲言,惹來了無數北方有名劍客上山試劍,一一敗北,留下佩劍。”
“你知道的倒不少,自三十年前劍閣最后一名記在宗譜的門人死后,江湖冒出來的自命劍閣傳人的皆是劍奴之流,偷學了幾分真傳,就給自己找了個祖宗。”老貓子不恥道。
“劍閣滅亡的起因是打造了一座鐵墳用來安置那些敗者留下的佩劍。”
“十數年間問劍者眾,劍閣劍術獨道之處,門人弟子游歷天下,一樣會帶回寶劍名劍,萬把名劍埋葬一地,劍墳。既有劍墳,自要有了侍劍之人,不知是誰先提起了劍奴,還是問劍者糾纏不清,那些連敗十次、不甘落敗鬧事的劍者。”方流嘴中不經意間吐出劍界一個的禁忌。
“劍客僅憑一人的劍術,令劍閣在江湖有了一席之地。”
“劍客離奇消失后,身為關門弟子的李天生繼承了劍閣,教授眾弟子,將劍客所傳劍術匯編成冊,夯實劍閣根基。”
“為何要建劍墳?劍墳在一日,就是對那些留下佩劍之人最大的恥辱,如何佩用劍?”方流問道。
“眾說紛紜,有人說劍閣驕狂自大,自認劍道第一,故意羞辱比劍敗者。”老貓子回道。
“有人說劍客消失,是遭人迫害,劍閣懷疑是那些曾敗于劍客手下的劍派所為,故意建劍墳,羞辱劍派。”
“還有一種,逼門人成才,若練劍不勤者倒在仇敵劍下。”
“上山問劍落敗的人不愿受辱,多選一死了之,埋下滅門禍根。那些敗了十次,自愿留在劍墳,成了侍劍劍奴,茍且偷生。”
“劍界那一代成名劍客,劍閣就是繞不過去的門坎,有了劍界三十凋零,哪有今日年年十大劍客不重樣。”老貓子回憶過去,唏噓道。
“六十年前,因劍墳所葬萬劍數目一夜傳遍江湖,江湖沸騰,七位大名鼎鼎的劍道宗師,齊上劍峰臺討個說法。”
“七劍上山,與劍閣分高下的消息傳出,此戰引來數千江湖人士觀戰,他們將劍峰上下圍了個水泄不通。”
“明顯有人安排,算計劍閣,有人謀劃?”方流問道。
“從事后痕跡來看,是機緣巧合,可能某些人的確抱有這種心思,剩下的多是不知情的江湖人,瞞天過海。”
“出戰的有七位劍道宗師,有三位出自北方劍道門派,隱居山林多年的長老,我就不說他們的姓名了,為尊者諱。”老貓子無奈道。
三人背后的門派哪一個不是有千人弟子的大門派,一呼百應。
“兩位出自江南世家周家與沈家的宗老,武林中樹大根深,招惹不得。”
“另外兩位,一是旁門老祖左游,徒子徒孫眾多,二是天嘯幫幫主夏全岳,幫眾過萬。”
“七位宗師上山比劍打從一開始就透著一股不對勁,北方劍派的三位論公論私皆有出劍的理由。”
“周沈兩家多與南方劍派有舊,劍閣強盛,壓迫南方劍派,插手阻攔應有之義。”
“左游當時八十多歲,在旁門地位是老祖宗一般的老前輩,親自上山比劍,江湖無人不驚。”
“左游用劍?”
“左游早年習過劍,自敗給了顏家那位,再不用劍,古怪就古怪在劍閣并未有人招惹到左游,卻驚動到左游破例用劍。”
“左家呢?劍閣惹到左家了?”
“左家早沒落了,左游那一脈沒有出色弟子在外行走,又與其族人少有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