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構
- 村西邊老王
- 3106字
- 2019-01-29 18:01:20
IP的力量
近幾年有一個特別火的名詞,叫“IP”,在我們的生活和職業生涯中,它的價值可謂無處不在。那么,到底什么是IP, IP的作用到底有哪些,我們又該如何利用IP呢?
IP的價值無處不在
我們都知道,熱門的書籍、游戲和影視劇作品,這些都是IP,但如果對IP的理解僅限于此,就有些狹義了。我認為IP是指“熱點內容”,或者說是“熱點內容的品牌符號”,這里所說的“內容”可以是任何一個領域內的,如文學、影視劇作品或商品、品牌,甚至是行業、財經、社會新聞……其中的熱點話題,就是IP。
IP的本質是天然占據著話語權頭部資源的那些內容,它具有品牌公信力,能夠降低人們認知和理解它的成本,并且自帶流量,這是最重要的。不管是一個人、一件事、一所大學、一個行業,還是一座城市,你只要討論和它有關的內容,便具有天然的話題吸引力,能夠吸引人來參與和討論,這就是IP的力量。
IP有巨大的商業價值,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是靠IP吃飯的。你考入名校,畢業后在簡歷上體現出來,憑借名校的背景進入更好的公司,用的就是名校的IP。進入知名公司后,當你出來創業或者跳槽的時候,利用這段工作經歷向投資人或下一家公司介紹自己時,利用的就是知名公司的IP價值。
當然,IP是分大小的,一個人不可能只有一個IP。正所謂“人往高處走”,其內涵就是將IP更大化。你剛從名校畢業,名校是你的IP;等你大有作為時,你就成了名校的IP,這就是從一個小IP走向更大的IP的過程。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用自己當時那個階段所擁有的最大IP在為自己的能力和社會地位進行背書的。
一個普通人賣豬肉,不會有人關注,因為賣豬肉的人太多了,但如果是知名網站創始人或是名校畢業生賣豬肉,就可以憑借IP的力量獲得更大的關注,更容易進行市場推廣,這就是IP帶來的資源。
表1-1 2017年大學薪酬排行榜

數據來源:由iPIN公司根據高校畢業生畢業五年薪酬數據計算。從表中可以看出,同樣是大學畢業生,平均薪酬排到前10位的都是各領域的名校,而“名校”本身就是IP。
對于一個人來說,最大的IP莫過于自己的名字,比如明星和知名企業家。當一個人還是普通人時,他向別人介紹自己,可能會介紹自己是哪個大學的、哪個公司的、哪個協會的,而當他自己成為IP時,他只需要提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成功就是個人IP化的努力。
IP對于企業的價值則更為直觀,企業在產品研發、品牌建設和產品質量上的所有投入,都是為了建立企業和產品的品牌價值,也就是企業和產品IP化的努力。新浪微博、知乎、今日頭條,這類內容平臺所爭奪的網紅、知名博主或明星資源,實際就是IP紅人;京東、淘寶,這類電商平臺所搶奪的熱門品類的熱門品牌資源,實際就是IP商品;房地產開發商所爭奪的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實際就是IP地段。對于企業來說,缺少IP資源或IP資源的大量流失,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走向失敗。
IP除了以上所說的這些看得見的資源作用,還有更為隱秘、更容易被忽略,但同時也更為根本的資源力量,這就是IP的話語權優勢,這種優勢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抵消某種劣勢,從而起到揚長避短的作用。
與其他人討論熱點IP時,不管是一部電影還是一款爆紅游戲,如果你所表達的觀點是有見解和深度的,你就有可能獲得更大的話語權優勢,同時你也能快速加入社群的討論,融入集體,獲得更大程度的社會參與感。
需要注意的是,IP本身就是一種選擇,有時候你說了同樣多的話,做了同樣多的功課,付出了同樣多的努力,收獲卻是不一樣的。比如,你在網絡上不斷發表關于小城鎮的看法,可能沒有人關注,但你不斷發表關于一線城市的看法,往往會有很多人關注,因為一線城市是人們討論的熱點,本身就是個大IP,自帶流量。
IP還有個隱秘的特性,就是要親自占據IP,你要努力去IP城市,從事IP行業,進入IP公司,從而成為熱門IP的親歷者。
假如你是個窮小子,你在小城鎮對一個姑娘講大城市的互聯網前景有多好,她很可能不會理你,甚至會認為你有病,因為大家都在小城鎮,大城市的好壞與你沒有任何關系。
但是,同樣是窮小子,如果你來到大城市,進入互聯網行業,當你和身邊的人講同樣的東西,就會得到很多人的認同和欣賞。為什么?因為你自己就身處于這個IP中,還有其他無數人也因為相信這個IP而來,這就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所以,IP本身也有目標篩選的作用。
小米創始人雷軍曾經在一期電視節目里說,馬云是中國目前最成功的企業家,他從馬云身上學到的最大優點就是順勢而為,也就是跟著時代走。當互聯網火的時候,你就做互聯網;當手機開始火起來時,你就做手機。這也是IP的作用和價值,IP就是大勢所趨,IP就是潮流,IP就是風口。對個人來說,IP可以溢價;對企業來說,熱門IP行業可以提升估值。
IP的陷阱
IP的價值無處不在,能夠成為你提升自身價值的利器,但凡事都有兩面性,IP也不例外,它也可能成為蒙蔽你的陷阱。當你利用它時,也可能因為不能有效識別IP的價值而做出錯誤的預估,使自己的利益受損。
在某些虛假醫藥廣告中,往往會請來一些所謂的“專家”,在他們的名字后面會被標上一長串或真或假的社會身份,這時商家賣的就不是商品了,而是“專家”的這些社會身份,商品只是這些社會身份的IP價值的承載物。
有趣的是,社交媒體上時常曝光同一個專家出現在不同的廣告中,但是他的名字后面備注的身份完全不一樣,這是一種很典型的利用身份背書抬高自己和所代言的商品價值的方法,也是營銷業界常用的推廣手段。
需要社會身份備注獲得IP背書的人,往往并沒有那么有名,同樣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如果需要依靠員工人數、營業額、投資額等信息獲得IP背書,往往也都是創業公司或還沒走上正軌的企業,至少不會是具有社會知名度的熱門企業。
公司已經上市是非著名熱門企業特別喜歡標榜自己的一個IP。有時不得不承認,在同一個行業內,上市公司要比非上市公司好的概率更大一些。但是,對于求職者來說,把公司是否上市作為一個IP,除了可能讓其潛意識里認可這家公司是正規公司以外,公司能夠帶給求職者的薪資待遇、職業發展空間都相當可疑,尤其是在上市準入制門檻相對降低的情況下,上市公司這個IP在職場的含金量越來越值得關注。
同理,創業公司所獲得的投資人背景的IP含金量也比較可疑。在同行業內,處在同一發展階段的創業公司,能夠獲得更大投資人IP的青睞,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更容易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更容易獲得巨頭的資源傾斜。但這并不意味著擁有投資人IP的背書,一家創業公司就可以走向想象中的成功。
營業額對于一家公司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可疑的IP背書。雖然在同行業內,更大的營業額意味著更大的企業規模和更大的業務量,但更為重要的應該是凈利潤率和人效(平均每個員工所創造的凈利潤)。同樣的營業額,在不同的行業內意味著完全不同的凈利潤率及完全不同的人效。
所以,我認為所謂的熱門行業,就是可以創造更高人效的行業;所謂的熱門公司,就是可以創造更高人效的公司,行業人效和公司人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家公司所處的行業地位、員工的發展空間等。
IP的存在是人類根本認知方式的一個體現,即人類需要觀察事物,然后歸納總結。在歸納總結的過程中,標簽化是人類最根本的一種認知方式,而所謂的IP其實就是熱門標簽。尤其是當你對一個人或一個事物了解不足時,標簽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電商平臺在系統后臺為消費者打上地域、性別、年齡、收入水平、常瀏覽的品類等標簽;又比如你在相親時,因為不了解對方,所以會通過第一印象為對方打上美麗、個兒矮、穿著得體等標簽。其實所謂的好印象,就是想讓對方形成一個你擁有某類熱門IP的標簽,所以你會在和相親對象第一次見面時,表現得溫文爾雅,穿著非常得體,還可能借輛豪車。
IP對個人來說,是身份標簽;對企業來說,是品牌和商業信譽。我們在關注IP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前面所講過的,IP有可能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