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吃不得慢性病速查
- 史文麗
- 2397字
- 2019-08-26 11:26:59
緒論
慢性病都是吃出來的,防病先要“管住嘴”
慢性病=飲食習慣病
當下最高發的慢性病有哪些

注:數據來源參照《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報告(2015)》
油、鹽、糖吃得太多,慢性病找上門
油、鹽、糖是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調味料,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需品,適當攝取對健康有很大幫助,但過量攝取則容易使人發生肥胖、“三高”等慢性病。
當下不少人油、鹽、糖攝入超標
現在不少人都比較重口味,表現在愛吃油炸燒烤食物,喜歡喝各種碳酸飲品,還有的人做菜總嫌口味淡,不加節制的添加食鹽和醬油,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油、鹽、糖攝入超標。營養學認為,鹽吃多容易得高血壓,糖吃多容易得高血糖,油吃多容易得高脂血癥。
油、鹽、糖應該怎么吃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居民的膳食中每日攝入3.8克的鹽便能滿足所需,不得超過6克;每日烹調油量攝入保持在25~30克為宜;人體每日攝入的單、雙糖等簡單糖類(糖類包括糖和淀粉,一般所說的有甜味的糖應為簡單糖)的重量在40克左右為宜。
1.每天用油量限制在3勺。
每天用油量限制在3勺,多以植物油為主,其中花生油、菜籽油都是不錯的選擇。對于動物油少吃為好,因為其中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相對較高。
2.每天用鹽量控制在一啤酒瓶蓋。
人體每日攝鹽量不宜超過6克,相當于一啤酒瓶蓋的量,也可以購買正規的限鹽勺。另外,選擇低鈉鹽也能減少人體對鈉元素的攝入。
3.每天大約可攝取6勺糖。
人體每日可攝取的簡單糖類為40克左右,大約6勺。在生活中應該這樣限糖:做菜少放糖;觀察食物的營養標簽,選擇含糖類低的食品,且少吃甜食。

香煙不離手,心腦血管病“戀”你沒商量
吸煙并非是人們普遍定義的“嗜好”,煙草依賴也是一種疾病。總的來說,吸煙至少與25種疾病相關。
吸煙使人們迅速消耗著生命
挪威有關機構曾經歷時25年,分析了43000名吸煙者的健康和死亡記錄,發現每日吸1~5支香煙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和肺癌的危險比不吸煙者增加了3倍。
吸煙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
在煙霧中,人們吸入尼古丁、一氧化碳、煙堿和其他毒性物質,不但導致癌癥(尤其是肺癌)和呼吸系統疾病的危險增加,也顯著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嚴重的后果可能是心肌梗死、心臟性猝死和腦卒中。
防治慢性病就要徹底戒煙
國外一項研究發現,年齡越小,機體越能有效修復因吸煙引起的損害,戒煙越早,損害就越小,機體需要修復的時間也越短,所以說戒煙越早,獲益越大。值得注意的是,戒煙一定要徹底,最好是全家人都戒煙,因為二手煙對身體的危害同樣巨大。


吃得特別素,也許更容易得“三高”
生活中,有些人有這樣的疑問:我基本上吃素為什么血脂還是這么高,人還這么胖?其實讓人發胖和三高的,并非某一種或某一類食品,比如肉類、蛋類、奶類等,而是一種錯誤的飲食生活習慣,一個總體不平衡。如果吃進去的熱量雖然不算太多,但消耗太少的話,同樣容易變胖。
經常吃素食,熱量也容易升高
人一日三餐都要吃東西,每類食物都會占據一定比例,包括主食、魚肉、蛋奶、蔬菜、水果、堅果等。不吃肉,總還要用其他食物來填補。比如說,不吃肉的人大多數需要增加雞蛋、奶類、堅果、豆制品,以便替代肉類供應蛋白質,來保持營養均衡,未必就比吃肉時攝入的熱量少。雞蛋、奶酪、花生、瓜子之類,也是脂肪含量很高的食品,數量多了就容易熱量增高。

這些雖然是素食,但脂肪含量很高,吃多了也容易變胖
如果雞蛋、牛奶、堅果都不攝入,至少還會吃各種主食,比如米飯饅頭、面條烙餅、各種面點,還可能會吃餅干、米餅、薯片、甜飲料等,這雖然是蛋白質含量很低的素食,但這些食物中也含有讓人發胖的元素,比如精白淀粉和甜食,升高甘油三酯的力量要比雞蛋、牛奶、瘦肉及魚類大。
葷素搭配才能保證營養均衡
如果你平時少吃點精白米面,把有限的熱量多留一點給魚、肉、蛋、奶和堅果,就能保證營養均衡。比如,米飯少吃1/3,換成等量的白斬雞塊,或者清蒸魚塊;不吃餅干零食,換成一小把核桃仁。這樣既能保證食物的合理搭配,還不容易產生高熱量和高脂肪。
控制飲酒,減少心、肝、腦損害
酒精進入人體后,90%是在肝臟進行代謝的,酒精的代謝產物乙醛對肝細胞有非常大的毒性作用,長期、大量飲酒,輕則引發酒精肝。如果不加以遏制,繼續長期或大量飲酒就會導致肝細胞壞死及纖維化,嚴重時可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會發展成肝癌。
健康人群飲酒一定要限量,已經患有酒精肝和病毒性肝炎的人必須要戒酒。
過量的酒精會傷害大腦、腸胃和心臟健康

如何把握喝酒分寸
過量飲酒有害無益,中國營養學會對酒類的建議是“如飲酒應限量”。意思是,本來不飲酒的人沒必要學飲酒,有飲酒習慣的人一定要嚴格限量。因此飲酒重在把握分寸。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成年人適量飲酒的限量值為:
成年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相當于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38°的白酒75毫升,或高度白酒50毫升。
成年女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克,相當于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的白酒50毫升。
喝酒前先吃點主食或喝點牛奶
喝酒之前先吃一些饅頭、米飯或者喝一杯酸奶,可以在胃內形成一定的保護,避免酒精對胃腸的直接刺激,延緩胃對酒精的吸收,減少不適的發生。但少喝酒、不喝酒才是對胃最好的保護。
喝酒前后不要吃藥,吃了藥不要喝酒。酒精會增加藥物的毒性,降低肝臟對藥物的解毒能力。

千萬不要空腹飲酒
空腹飲酒會加速胃吸收酒精的速度,使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快速升高,并且酒精會隨著血液循環到全身各處。所以,在你沉浸在酒香中時,肝臟為了要分解被吸收的酒精,只能努力超負荷地運轉。
空腹飲酒會損傷胃黏膜,此外,只喝酒不吃飯,會缺乏肝臟正常運轉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進而加重肝臟的負擔。
Tips
喝酒之后的補救
如果喝酒后胃很難受,第二天飲食要清淡,讓胃有修復的機會。先吃粥、米糊、蔬菜汁為好,米飯、饅頭、水果、肉類等食物宜后吃,否則會促進胃酸分泌,進一步傷害胃黏膜。
以上措施只是無奈之下的一種補救,一定不要因此而一再喝酒,畢竟酒精有毒性,會降低肝臟的解毒能力、損害心臟,遠離酒精才是健康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