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國大運河符合世界文化遺產哪幾條標準?
根據《實施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中國大運河申報遺產符合世界文化遺產標準(Ⅰ)、(Ⅲ)、(Ⅳ)、(Ⅵ),共4條標準。
符合標準(Ⅰ):中國大運河是人類歷史上超大規模水利水運工程的杰作,創造性地將零散分布的、不同歷史時期的區間運河連通為一條統一建設、維護、管理的人工河流,其為解決高差問題、水源問題而形成的重要工程實踐是開創性的技術實例,是世界水利水運工程史上的偉大創造。中國大運河以其世所罕見的時間與空間尺度,證明了人類的智慧、決心與勇氣,是在農業文明技術體系之下難以想象的人類非凡創造力的杰出例證。
符合標準(Ⅲ):中國大運河能為現存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獨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中國大運河見證了中國歷史上已消逝的一個特殊的制度體系和文化傳統——漕運的形成、發展、衰落的過程及由此產生的深遠影響。漕運是中國大運河修建和維護的動因,中國大運河是漕運的載體。中國大運河線路的改變明顯地受到政治因素的牽動與影響,見證了隨著中國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改變而帶來的不同的漕運要求。由于漕運的需求深刻影響了都城與沿線工商業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圍繞漕運而產生的商業貿易促進了中國大運河沿線地區的興起、發展與繁榮,也在中國大運河相關遺產中得到呈現。
符合標準(Ⅳ):中國大運河是一種建筑、建筑群、技術整體或景觀的杰出范例,展現了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延續使用時間最久、空間跨度最大的運河,被《國際運河古跡名錄》列為世界上“具有重大科技價值的運河”,是世界運河工程史上的里程碑。中國大運河所在區域的自然地理狀況異常復雜,開鑿和工程建設中產生了眾多的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實踐,并聯結為一個技術整體,以其多樣性、復雜性和系統性,體現了具有東方文明特點的工程技術體系。它展現了農業文明時期人工運河發展的悠久歷史階段和巨大的影響力,代表了工業革命前土木工程的杰出成就。
符合標準(Ⅵ):中國大運河與具有突出的普遍意義的事件、文化傳統、觀點、信仰、藝術作品或文學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系。大運河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大一統”思想與觀念的印證,并作為龐大農業帝國的生命線,對國家“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和鞏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運河通過對沿線風俗傳統、生活方式的塑造,與運河沿線廣大地區的人民產生了深刻的情感關聯,成為沿線人民共同認可的“母親河”。

高郵湖運河水道連接處

浙江湖州南潯古鎮居民浣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