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網絡輿情傳播平臺

網絡輿情主要通過網絡新聞、微博、網絡論壇等平臺傳播的,尤其是以開放性、匿名性及互動性為特點的微博、網絡論壇等成為網絡輿論的主要來源。微博和網絡論壇是兩種不同的信息傳播平臺,其網絡信息傳播機制也是不同的。

1.3.1 微博網絡

微博網站是一種集成化、開放式的社交服務平臺,用戶通過140字以內的微博發布信息,實現即時分享。同時,用戶還可以選擇關注其他用戶,關注其信息,而且也可以被其他用戶相互連接,交流信息。可見,微博平臺具有社交網絡和媒體網絡的雙重特性。

Twitter網站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微博網站,最初的服務比較簡單,主要提供向好友的手機發送文本信息的服務,現在已發展成一個集社交網絡和微博為一體的綜合社交服務平臺。后來,國內的主要門戶網站也相繼開設了微博網站,如新浪微博、騰訊微博、搜狐微博等,其中新浪微博是國內最大的微博平臺,其注冊用戶數超過5億人,日活躍用戶數達到4620多萬人,微博用戶數量迅猛地增長。盡管近幾年受到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的沖擊,但微博的網民數量仍然是比較龐大的。

微博作為新興的社交媒體,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國外,很多的政治人物、政府部門、新聞機構等都開通了Twitter賬號,作為與民眾溝通交流、獲取信息的手段。在國內,一些政府部門陸續開通了政務微博,實時發布消息,與民眾互動;CCTV、人民日報、新華通訊社等主流媒體也都在新浪等微博平臺上開通了官方微博,作為新聞發布、了解民意、監測輿情的主要渠道。根據人民網網絡輿情監測室的2015年突發公共事件輿情分析報告,在各種突發公共事件的輿論關注度中,微博通常達到萬條以上,而網絡新聞、論壇帖子通常不超過千條。可見,微博已經成為網絡輿情的主要來源地。

微博轉發是微博網絡的主要信息傳播機制,用戶可以將關注者發布的微博轉發到自身平臺上,然后分享給粉絲。通過這種信息傳播機制,使得一條微博能夠在更大范圍內傳播和分享。可見,用戶轉發行為是推動微博信息傳播的重要因素。

由于微博網絡是一種社交網絡,用戶轉發行為與用戶的社會紐帶關系密切相關。在微博網絡中,用戶之間存在三種社會紐帶關系:強連接、弱連接及權威連接,不同的社會紐帶關系對用戶轉發行為的影響也不同。因此,在分析用戶轉發行為時,首先需要識別用戶之間的社會紐帶關系。

強連接關系通常表示用戶彼此之間具有高度的互動,在某些存在的互動關系形態上較為親密。因此,通過強連接傳播的信息通常是重復的,容易自成一個封閉的系統。網絡內的成員由于具有相似的態度、高度的互動頻率通常會強化原本認知的觀點,而降低了與其他觀點的融合,強連接網絡并不是一個可以提供創新機會的渠道。

相對于強連接關系,弱連接關系則能夠在不同的團體間傳遞非重復性的信息,使得網絡中的成員能夠增加修正原先觀點的機會。事實上,在信息擴散傳播方面,弱連接起著同樣的作用。一個人的親朋好友圈子里的人可能相互認識,在這樣的圈子中,他人提供的交流信息總是冗余的。例如,從這個朋友或親戚聽到的信息,可能早已經從另一個朋友那里聽說了,而他們之間也都相互交談過此話題。日常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事例。

權威連接完全不同于強連接和弱連接,主要表現在用戶之間的非對稱性,非對稱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用戶影響力的非對稱,例如網絡大V的影響力比一般用戶大很多;二是信息傳播的非對稱性,例如網絡大V的微博很容易被一般用戶轉發,而一般用戶的微博很難被網絡大V轉發。在權威連接關系中,信息傳播方向一般由權威高的用戶到權威低的用戶。在社會科學中,這種現象稱為服從權威。

在社交網絡中,信息傳播存在兩個重要進程:同化與社會影響。同化是指信息在網絡傳播過程中容易導致用戶與自己觀點、價值觀相似的用戶建立連接關系,最終使社交網絡的結構發生變化。社會影響則是指信息在網絡傳播過程中導致相鄰用戶的觀點、價值觀等屬性逐漸趨于一致,最終使兩個用戶具有相似性。因此,在信息傳播過程中,不同社會紐帶關系的用戶將受到同化和社會影響的影響,最終導致了網絡結構和用戶屬性的變化,也就是說,不同的社會紐帶關系將有不同的網絡結構和用戶屬性。反過來說,通過提取網絡結構和用戶屬性等特征,就能夠識別出用戶之間的社會紐帶關系。網絡結構特征可以從微博用戶關注圖得到,其中包括權威比率、微網絡結構;而用戶屬性則可以從用戶的個人資料提取出來。

因此,在研究用戶轉發行為時,需要根據權威比率、微網絡結構、地理距離以及性別等特征識別出潛在的社會紐帶關系,分析各個特征間的相關性以及用戶轉發行為的內在動力,為研究微博輿情形成機理,正確引導微博輿論提供科學依據。

1.3.2 網絡論壇

網絡論壇是一種開放性、匿名性及互動性的信息交流平臺,網絡論壇類型多種多樣,如綜合性論壇、專題性論壇等,涉及內容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網民都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或者需要了解的專題論壇,促進了網民之間的交流,增強了網民的互動性。

網絡論壇屬于傳統的網絡信息交流平臺,隨著社交網絡、微博網絡等新型網絡信息交流平臺的廣泛應用,網絡論壇的用戶數量有所下降,盡管其網民數和使用率不如微博、社交網絡高,但網絡論壇所具有的多元化、開放性、匿名性及互動性,仍然是廣大網民發表言論、獲取信息的重要網絡平臺,用戶數量還是比較龐大的。

網絡論壇的最大特點是開放性、匿名性和隱匿性,用戶不需要實名制注冊,可以隨意注冊多個不同的用戶名而不用泄露自己的真實身份;用戶只要登錄網絡論壇,就可以隨意發布或回復信息;用戶在登錄的情況下可以瀏覽網絡論壇中的全部信息,而不受好友關系限制,甚至在不登錄的情況下也可以瀏覽網站大量內容。因此,網絡論壇不僅成為網絡輿情的主要來源地,也是網絡水軍進行網絡炒作、造謠傳謠的主要平臺。

在網絡論壇中,網民就某個主題通過發帖、觀看和回帖進行信息交流和互動,在信息交流過程中,某些話題的帖子受到網民的高度關注,點擊量和回帖數非常大,形成較大的影響力,這種帖子稱為熱帖,熱帖在觀點傳播和輿論形成過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可見,網民通過發帖和回帖發表意見,參與觀點傳播和輿論形成,成為網絡輿情的主要來源。

在網絡輿論形成過程中,意見領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統計數據顯示,網絡中的大部分用戶不經常參與信息的制造與傳播,他們做出的決定往往跟隨意見領袖。通過意見領袖發表引導性意見來影響所在網絡用戶而非直接說服他們,可以有效地觸發整個網絡輿論的影響力,能夠有效地推動信息的傳播,提高廣告效應。同時,網絡論壇也是一把雙刃劍,它所具有的開放性和匿名性等特點,容易被別有用心的組織和人員所利用,傳播虛假消息和謠言,對人們的社會生活和意識形態造成負面的影響。

目前,對虛假網絡輿情的界定還缺乏統一的標準和共識,通常從網絡輿情所表現出的外在特性來識別虛假網絡輿情。由于虛假網絡輿情是由網絡水軍操縱而形成的網絡輿情,在時間特性、空間特性、主題特性以及情感特性等方面與網民自然發帖、回帖而形成的網絡輿情具有明顯的差異,通過分析網絡輿情所表現出的外在特性,能夠識別出虛假的網絡輿情。

(1)時間突發性強:虛假網絡輿情通常具有明確的話題指向。在網絡論壇中,話題對應于網絡論壇中的帖子。網絡水軍接受雇主(網絡公關公司或網絡推手)指派的任務后,會按照雇主意旨編撰網帖,然后為了形成集束效應以左右網絡輿論、吸引網民關注,在短時間內大量地發帖和回帖,輿情信息像病毒一樣在網絡中大肆蔓延,形成虛假網絡輿情。

(2)主題相似性高:對于虛假網絡輿情,其傳達的輿情信息具有明確的主題傾向性,呈現一邊倒的狀況。同時,由于是網絡水軍幕后推動產生的結果,為了博取網民信任,在評論內容的語氣和書寫習慣上也非常相似。一般來說,網帖內容或捧或罵、篇幅簡短、態度鮮明。

(3)空間相似性大:由熱點事件引發的網絡輿情絕大部分都集中在國內有影響力的網絡論壇上,參與有關事件話題討論的網民分布在全國各地。即使普通的熱點事件,相關文章的IP地址出處也比較分散。而由網絡水軍推動的熱點事件因推動者所處地域比較集中,即使發帖的用戶ID(即用戶標識符,俗稱“馬甲”)不同,但其IP地址一般集中在一個相對較小的IP地址空間里。

(4)新注冊用戶ID比例高:網絡水軍為了隱藏自己的身份,營造出輿論來自于現實世界網民聲音的假象,同時為了突破一些網絡論壇對用戶“單日發帖數量”的限制,通常注冊多個用戶ID來發表話題評論,這些用戶ID基本是為推動某一熱點事件而專門注冊的,注冊時間較短。而由網民自然發帖、回帖形成的網絡輿情,其用戶ID的注冊時間分布是比較均勻的。

(5)用戶ID離散度高:網絡水軍為了提高所炮制事件的熱度,吸引廣大網民加入討論,同一水軍會反復不斷地以不同的“馬甲”發表相似的看法,但是對應的IP地址是相同的,具有較高的用戶ID離散度。對于可以得到用戶ID的網絡論壇,可以通過統計某一熱點話題的用戶ID離散度來識別是否為虛假網絡輿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林| 从化市| 东乡族自治县| 林西县| 章丘市| 灌阳县| 昆山市| 彩票| 大关县| 东兰县| 新田县| 油尖旺区| 青铜峡市| 安仁县| 原平市| 防城港市| 滦平县| 龙山县| 修文县| 呼和浩特市| 尼勒克县| 海淀区| 泰和县| 天柱县| 夏津县| 开阳县| 布尔津县| 交城县| 新巴尔虎右旗| 岑巩县| 禄丰县| 永昌县| 兰溪市| 海阳市| 永兴县| 长葛市| 综艺| 克什克腾旗| 民县| 广德县| 九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