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計算機的迷霧(第2版)
- 李忠
- 832字
- 2019-10-21 11:59:41
1.1 有的東西能導電,而有的則不能
電學是我們身邊的科學,電燈電話電梯電視機,我們每天都會在家里家外接觸到各種不同的電器。也許正是因為人們對電的依賴性太強了,我才會在網(wǎng)上看到有人說:“唉,明天又停電,什么事也做不成,只好躺在床上看一天電視了。”
要輸送電,通常只能借助于電線,而不是一車一車地往家里拉,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根據(jù)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經驗,電只能通過金、銀、銅、鋁、鐵、錫、鉛等物質來傳播,而對于干燥的木頭、紙張、塑料、陶瓷等物質則不行。這基本上屬于常識。回憶一下,你是否在家中遭到過電擊?那并不是因為你碰到了插座的外殼或者電線的外皮,而是因為你不小心接觸了里面的金屬,最討厭的是那天為什么沒有停電。
生活在現(xiàn)今這個時代還是很幸福的,電線哪里都有,隨處都能找到。有一次手頭上的電線用完了,出去買又太遠,于是我就找啊找,很快找到一根。你知道我是在哪里找到的嗎?說出來不怕你笑話——垃圾堆!想想幾個世紀以前電學剛剛起步的時候,普通人根本不知道電線為何物。為了做實驗,大師們都得自己想辦法制作電線,現(xiàn)在看起來還真有些艱苦卓絕的味道。
像金銀銅鐵鋁那樣能導電的物質叫導體,而通常情況下不導電的物質叫絕緣體。但也不總是這樣,有時候,像木頭這樣的東西,在被雨水淋濕之后也會導電。可見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界限并不是十分絕對。人體也能導電,和淋濕的木頭差不多。有時候當人觸了電,那一聲怪叫就是明證。
盡管看不見,但幾乎所有人都會“感覺”電更像非常微小的顆粒,它們可以在導體中游走。看起來這是一種人人都會有的直覺,不管是誰,在他安靜下來認真思考這件事情的時候,都會想到這一點。原則上這種認識并沒有錯,從18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就在思考和研究這件事情,并把這種非常微小的粒子起名叫電子。
你可以隨意想象電子在物體里穿行的樣子,比如你可能認為它是一束束地在導體里面游動的,導體有空隙而絕緣體沒有,所以絕緣體不能導電。但需要指出的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要弄清楚這一點,需要了解世間萬物的微觀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