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未來簡史: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陷阱與數字化生活
- 王驥
- 1674字
- 2019-11-18 14:48:57
精英撕裂與中產陷阱
精英階層,是一個很泛化的概念。這個階層內的差距非常大。以財富為例,從擁有的存量來看:2016年9月,美國一所名為布魯金斯(Brookings)的政策研究機構,其分析師Scott Winship用160層的迪拜塔數據模型來展示精英階層中超級富豪和普通富豪之間的“貧富差距”。按世界財富擁有從最高到最低的人群比例來比較,如果最富的1%的人群處于最頂層(160層),2%的人群所處位置就下降了67位,來到93層,10%的人群只能在35層,普通大眾只能屈居最底層了。但是,當0.1%的富豪位于最頂層(160層)時,那么1%的人群就跌倒了第10層,整整差了150層。如果和比爾·蓋茨、扎克伯格之類的超級富豪相比,這些0.1%的富豪又會跌至底層。
從財富積累的效率來看:精英階層雖然具有讓中產階級望塵莫及的資源與財富,但其內部存在巨大的對權力、資本支配的差異,所以,在獲得財富累積上必然也形成巨大的差異。就像我們認為太陽系已經夠大了,但是,它相對于銀河系來說,就是一粒不起眼的塵埃。
全球財富咨詢機構Wealth-X/NFP報告認為,到2020年,全球0.01%的超級富豪的財富將再增長54%至46萬億美元。從歷史數據來看,在頂端0.01%的人群的財富一直呈增長趨勢,20年來幾乎翻了1倍,過去50年來幾乎漲了4倍。而1%的富豪們,從1960年以來,增長幅度有限,有的甚至還呈下降趨勢。例如,金融危機以來,很多中產階級可能還在坑底徘徊,但是富豪們卻是財富回歸,尤其是0.01%的超級富豪們。該報告將0.01%的超級富豪定義為擁有資產超過3000萬美元的人群,全球個人資產超過3000萬美元的人口至少有20萬人。其中平均每人身價2.72億美元。
精英階層內巨大的“貧富”差異或將派生出至少如下三類現象:
一是精英人士隨時可能由于各類原因被排斥于這一階層之外,這些人的壓力與危機感比山還大。例如,英國第一任女首相撒切爾夫人,絕對的頂級精英人士,晚年卻過得很凄涼。據其一位老朋友在《星期日泰晤士報》上發表的文章說:“盡管撒切爾夫人被奉為大眾偶像,盡管英國人還經常提起瑪格麗特·撒切爾這個名字,但人們只是在懷念撒切爾主義或者撒切爾時代,撒切爾本人則好像是英國一面虛幻的旗幟,在真實生活中被人們遺忘了。”加之她忙于政務,顧及子女的時間本來就少,在本該需要關愛兒女的年代,幾乎把愛全給了她的兒子,卻忽略了女兒。最后換來女兒對她的冷漠,兒子因溺愛反而成為“商業扒手”并耗費了她很多的財富,另外,她丈夫曾在股市大跌時賣掉了股票,所以,晚景她并不富裕,臨終時竟無一親人在旁和處理后事。
撒切爾夫人是參加1995年那一屆著名的“奶嘴樂”會議的政要之一,似乎上天有意安排,并讓這位絕對的精英,在人生最后的時光體驗了一下平民而非窮人的味道。
二是地位越高,財富越多,競爭就越是劇烈,越是辛苦與不安。那些到達財富鏈最頂層的人士,往往比誰都累,一些企業老板大多都近乎超人,可以全年無休地工作。例如,有一位中國企業家,早上四點半起床,各類商務洽談,在空中飛來飛去,晚上七點到達總部辦公室才結束一天的工作。這樣日復一日,幾乎沒有閑暇生活,如此辛苦與勞累,真的就幸福和快樂嗎?
三是在權力與財富獲取上,很多精英不擇手段,甚至非常邪惡。例如,2017年才擔任美國財長的史蒂芬·姆欽,傳聞曾將價值至少3290萬美元的資產放入了某信托基金以規避遺產稅,如此富裕與位高的精英,卻思考著如何利用法律漏洞為子孫謀求更多的財富。這種現象在發展中國家,以及非發達國家和地區更為突出。
實際上,上述三類情況還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下面這種情況:
在精英階層內部,在未來10~20年內,財富還將朝向更頂層諸如占比0.1%或0.01%等的更少數人急劇集中,而其余99.9%或99.99%的精英雖然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是,那0.1%、0.01%將會分走社會更多的增量財富,這必然引發激烈的競爭和資源爭奪,而且,即便是在這99.9%或99.99%精英內部,其中1%的人也在吞噬余下99%的人的更多財富。以此類推,到剩下的占比50%~70%的精英層人士,他們的財富基本都不可能增長,甚至會減少(考慮通膨等因素),越往后減少得越厲害。這種趨勢愈演愈烈,必然徹底撕裂整個精英階層,或將引發整個精英階層整體性危機。另外,在這個過程中,那墊底的50%~70%精英層只得向中產階層擠壓和搶奪財富,最終或許將讓整個中產階層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