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
- 趙曉璃
- 2019-09-09 16:20:41
第二章 避開陷阱,走出迷茫
01 最初的選擇
靈魂、尊嚴、愛情、自我,那是拼搏的饋贈,并不是我們生來就能得到的東西。
2017年一則新聞刷爆了朋友圈,大意是陜西榆林一位懷孕41周的孕婦,因為不堪生產的痛苦,在與夫家溝通并且下跪無果的情況下,從醫院的5樓分娩中心跳樓自殺,一尸兩命。
這位準媽媽姓馬,26歲,第一胎。
從常理來說,一位即將分娩的準媽媽,生的意志會比任何時刻都要來得強烈。我們無法揣測這位準媽媽當時的處境和絕望,但有一點幾乎是肯定的,在決定自殺前的某一刻,她一定是把未來都想了一遍,卻發現無路可走。
這才是比痛苦更令人絕望的悲涼!
一
都說做女人很難,難在不能堅持自我。
這是我做了很多例女性職業咨詢之后最深切的體會。
華姐就是一位這樣的女性。
要說華姐的職場開局還挺好,從師范類院校的中文系畢業之后,她回到了鎮上的一所中學當語文老師。后經人介紹,認識了現在的老公,經過一年左右的相處,兩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讓她沒想到的是,生活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第一重考驗,就是生孩子。
婚前華姐知道婆家重男輕女,但她覺得,即便生下女孩子,可能剛出生那會兒冷清些,但生下來就好了,以后長大了自然會招奶奶的喜愛。
華姐痛了兩天三夜,生了個女兒。
婆婆得知華姐生了女兒之后態度冷漠,始終沒有看望她。華姐的母親忙著給她的哥哥帶孩子,分身乏術。女兒生下來就體弱多病,華姐也顧不上和婆婆的恩怨,獨自一個人扛下了帶女兒的艱巨任務。
如此一來,華姐不得不放棄了原先的職業,全職在家照顧起了孩子。
女兒3歲那年,老公因為工作的調動從鎮上來到了城市;女兒5歲那年得了一場重病,在鎮上怎么看也看不好。于是華姐就帶著女兒投奔老公,一家三口終于在城里團聚了。
很快,城里的開銷讓丈夫有些吃不消了。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在孩子病愈之后,華姐一方面把孩子送到了附近的幼兒園,一方面開始四處尋找工作。
華姐最大的訴求就是,找一份工作時間相對自由且離家近的工作,工資能貼補家用就可以了。至于這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未來能有怎樣的發展,華姐根本無法顧及。
終于,她找到了一份離家很近的工作,是在一家公司做文秘。
在公司老板及人事部門看來,華姐是中文系畢業,同時又做過中學語文老師,三十有四,已婚已育,做事應該成熟穩重。他們在面試的時候告訴華姐,先從文秘做起,做得不錯再提拔她為辦公室主任。
二
重返職場之后,華姐卻發現,她對這份工作估計得太簡單。
這份秘書工作和之前語文老師的工作不可同日而語,每篇稿子都要經領導審閱,隨著稿件被一次又一次地打回,華姐漸漸沒了信心。她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可不知為何,領導依然不滿意。終于有一天,領導找她談話,說她不適合這個崗位,讓她另謀高就。
華姐悄悄地躲在衛生間里大哭了一場,她覺得自己無用極了。
往事漸漸浮現在她的心頭,一樁樁、一件件,她感覺自己看不見任何出路了。
“或許從結婚開始,我的人生就走錯了;一步錯步步錯,如今的我把未來想了一遍,卻發現無路可走。”華姐感慨道。
也許你會說,如果華姐婚前擦亮眼睛,就不會有今天了。
這種腔調和評論,同樣出現在榆林產婦自殺的案例里。
可是關鍵問題在于,故事中的主人公,她有得選嗎?
要說在當時的鎮子上,華姐在姑娘中算是水靈的一個,但不是出挑的一個。鎮上其他姐妹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華姐剛開始也挺討厭婆家重男輕女的,但到后來,在華姐找我咨詢的時候,竟然還在問我這樣一個問題:“曉璃老師,我在想,反正我做什么都不行,不如收了這顆心,帶著女兒回到老家鎮上,正好再生養一個。”
隨著咨詢案例的累積,我深刻地體會到,一個地方的文化和風俗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在開明發達的城市里,絕大多數的家庭已經意識到,一家人在一起給孩子創造一個友愛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多么重要。然而在華姐老家的鄉鎮上,人們依舊認為養孩子和養貓養狗差不多,只要不餓著凍著就行了。至于給孩子做早教、開發智力,在他們的認知里根本就沒有這些概念。
在那樣閉塞的環境里,你讓華姐她們怎樣做出規劃與選擇?
現實往往殘酷而骨感,一個女人的青春往往轉瞬即逝,容不得出現一絲偏差。
對一個女孩,尤其是生長在偏僻之地的女孩來說,她得要多么拼搏,才能跳出狹隘的圈子,去見識更大的世界,才能找到自我,圓滿完成屬于自己的一生啊!
三
對于華姐這樣的女性來說,如果非要說她哪里錯了,可能錯就錯在沒能果斷地抓住改變命運的繩索,沒有選擇往更大的城市發展,卻偏安一隅,選擇了遠離競爭的鄉鎮,以求安穩過一生。
可是人生哪里有什么安穩可言?
對每個人而言,能改變命運的時機并不多;而對于生長在偏遠地區的女孩來說,想要離開窮鄉僻壤,只有兩條路,一是考大學,二是外出打工。
震驚全國的榆林孕婦跳樓案讓很多人感慨,這得是多大的絕望,才能讓一個身懷六甲、即將分娩的孕婦選擇了死亡的歸宿?!
你要知道,在中國很多地方,重男輕女依然是根深蒂固、堅不可摧的觀念。在很多偏遠地區的婆婆眼里,女人生孩子疼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她們甚至會告訴你說,當年她們自己是如何輕而易舉地生下了孩子,并且在生完孩子第幾天就下地干活了!
因為窮,他們不愿花更多的錢;更何況,你這肚里也不知是男是女,很多人認為,生個女兒一定要再生個男孩,因為續香火是女人天經地義的職責;生個兒子也可以再生一個,是男孩從來不嫌多,是女孩正好“兒女雙全”——簡言之,第一胎必須順產,這樣才能最大化保證生二胎。
在這種氛圍及環境中,一個女人根本就沒有任何權利可言。
你想生幾個不是你說了算,你何時生產也不是你說了算,甚至于,順產剖腹產也輪不到你說了算。
網上還有這樣的說法:“在給男人生孩子之前,你都不知道嫁的男人是人還是狗”。如果遇上不幸的婚姻,很多悲劇早在你穿上華服成為新娘的那一刻就已注定。
四
一個女孩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20歲前,你必須拼了命地學習,抓住高考這為數不多的機會,跳出原有的圈子,盡可能考上一所好學校——你要明白,好學校能帶給你的見識、思維及人際圈,遠大于一紙畢業證書。
步入職場最初的三五年,你必須拼了命地去工作,抓住職業生涯最開始的幾年黃金期,盡早確立職業方向,盡可能多地積累成功經驗,給自己制定計劃與目標,達成一個又一個職業成就。
30歲左右,你最好能確立自己的發展方向并小有所成,因為接下來,你可能要面臨結婚生子等一系列人生大事,體驗生命的多重角色。
而生完孩子你就不得不去考慮一件事情,那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如何通過這一核心競爭力,達成相對自由的職業狀態,讓生活過得充實而多彩。
這一切,在你多年前選擇奮力一躍或安逸的那一瞬間,就已塵埃落定。
女人最好的年華,沒有幾年。
五
我不知道有多少影視作品依然在不遺余力地渲染所謂完美的愛情,要知道,在世俗的力量前面,很多人一直都在跪著,從來都不曾站起來過。
我不知道有多少女孩此刻正在憧憬美好的婚姻和家庭,我想告訴你的是,與其花時間鉆研如何避免和未來的婆婆沖突,不如專心提升自我,去經營更好的朋友圈、見識更大的世界。
我不知道有多少女性正陷入工作與家庭的兩難中困頓迷茫,為了家庭隱忍犧牲,已經太久沒有和自己對過話,把自己遺忘在角落里,任憑歲月的風沙將自己變得面目全非。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逃無可逃。而有些事情,在你做最初的選擇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注定了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