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勝任一線指揮
班組是企業最小的管理單元,其負責人——班組長要能夠勝任一線指揮的角色,能夠有效地調配“人、機、料、法、環”五大類生產要素,并同員工一起控制好生產過程,最終按時、按量地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
1.2.1 協調好生產要素
1.勝任崗位的員工
首先是班組員工的人員要素。人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其他要素均在人的支配下發揮作用。只有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生產水平才能提高。班組長是一線生產員工的直接指揮,因此其管理水平的高低與班組人員生產積極性發揮的好壞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
2.完好的設備條件
其次是生產設備的要素。設備是生產中重要的物質基礎和手段。保養好設備,合理地使用設備是現場管理的重要內容。其中尤其要重視設備的維護工作。可以這樣說,要想生產一流的產品,就要有一流的設備維護水平,全體員工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設備,采取“預防為主”的管理措施,如做好班前的點檢和加油保養等工作,及時“挖出”設備的潛在隱患,最終實現設備“零故障”運行。
3.現場的物料管理
第三要素是物料,包括原材料、輔助材料和其他材料。合理使用原材料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環節。在生產現場,物料管理主要表現在原料和半成品的搬運、轉移、出庫和入庫過程中,不僅要井然有序,更要保證不遺漏、不損壞、不浪費。
4.生產方式
第四要素是生產方式,主要包括生產工藝、流程等。方法不僅決定效率,更決定結果。生產工藝流程、員工操作方法都是質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相關的《作業指導書》、工藝卡片就是現場的法律準則,必須嚴格遵守。
5.工作環境
第五要素是生產環境。這里既包括“6S”(整理、整頓、清潔、清掃、習慣活動、修養的簡稱)等人文環境,也包括生產的工藝環境的條件,如溫度、濕度、潔凈度等。良好的工作環境可以讓員工心情舒暢,不覺疲倦,安心作業;相反,惡劣的環境,會使員工心情郁悶、煩躁,從而難以保證生產質量,生產效率也會因此下降。
1.2.2 生產過程的控制
1.生產進度
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生產任務是班組生產管理的主要任務。一個企業的生產要通過若干班組的協調才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現代化程度越高,生產節奏越細、越緊。班組長必須協調好內部的生產要素,幫助員工按時完成各自的生產任務,進而完成整個班組當天的生產任務。
2.生產質量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產品的質量是由員工制造出來的。這就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嚴格遵守工藝要求,控制好關鍵工序的關鍵參數。只有這樣才能源源不斷地生產出讓客戶滿意的產品,增強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實力。
3.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的管控效果也反映在企業競爭力上。班組是企業創造利潤的源頭,班組現場的生產成本管控也成為班組長必須關注的焦點,降低生產成本成為貫穿班組現場管理始終的課題,成為班組長要學習和掌握的方法和技能,進而,在現場管理中靈活運用并提升班組績效成為班組長的主要任務之一。
1.2.3 班組長的現場管理
對于服務企業來講,班組長的現場可能是服務場所,如銷售門店、接待大廳、柜臺等。對于制造企業來講,現場主要指生產現場、包裝現場、測試與檢驗的場所。班組長作為現場的一線指揮,要率領整個班組完成生產任務,任務的執行場所為生產現場,故班組長的業務管理也稱為現場管理。如圖1-1所示的現場管理屋清楚地向我們表明,現場管理包括安全管理、5S(整理、整頓、清潔、清掃、習慣活動的簡稱)管理和設備管理三大基礎和質量、成本、生產率三大業績指標的管理。

圖1-1 現場管理屋
表1-1將現場管理涉及的三大基礎的內容,從公司高層、中層、基層及員工四個層面入手,就各層面管理的側重點進行了對比,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從制度到管理再到實施的整體脈絡。
表1-1 現場管理三大基礎的落實

表1-2對管理的三大業績指標的體系及分解進行了說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各層領導和員工在其中的具體作用。
表1-2 現場管理三大業績指標

1.維持現場的正常運轉
班組長的現場管理具有兩類功能:維持生產和現場改善。維持生產就是保持現有技術、嚴格按照生產工藝、生產流程控制生產過程,使生產能夠正常運行。當出現一些小的狀況時,班組長要能夠采取應對措施以保證生產的正常運轉。比如員工臨時請假,設備突然停機等不正常狀況時,要能夠及時處理。
2.現場的持續改善
“現場改善”則以改進、提升現有生產能力、質量、減少成本為目標的創造性活動。現場改善又分為創新性改進和現場改良性的改善。“創新”是變革性的改進;而“改良性的改善”則強調在現有條件下,以員工的努力、團隊士氣、群策群力實施現場相對溫和、漸進且持續的改進、改良。
1.2.4 現場管理八項原則
班組長要想管好現場的生產,就必須遵守以下八項現場管理原則。
1.必須完成生產任務
現代化生產中各個生產環節間相互制約的程度很大,班組長必須完成當日、當班的生產任務,并保證生產進度的有效進行。
2.努力服務好客戶
客戶既包括外部客戶,即企業產品的用戶、經銷商及供應商等;也包括內部客戶,即企業內部接受其他個人和部門服務的個人和部門。生產運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要為外部客戶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就要服務好內部客戶,為下道工序提供方便。
3.徹底杜絕浪費
對現代制造業企業而言,在面對質量競爭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成本競爭壓力,生產一線一定要徹底杜絕各種浪費。
4.嚴格執行標準化作業
要想生產穩定,就必須按照相關的規定進行標準化作業。標準化作業既能保證少出差錯,又能保證生產處于正常的狀態。
5.突出有價值的工作
生產的過程也是創造價值的過程,班組長要多做創造價值的工作,減少或縮短無價值的時間消耗,提高生產率,改善生產的有效性。
6.控制作業周期
為提高對客戶的反應速度和周期,班組長要控制生產過程的相應周期,為多品種少批量生產提供保障。
7.不斷改善產品質量
為提升競爭力,不斷適應客戶的新需要,在生產過程中要不斷改善產品質量。只有持續改善,才能贏得客戶的認可,才可以保證企業的持續經營。
8.積極應對變化
當今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班組長只有終身學習,不斷更新觀念,才能適應當今變革的年代。在生產現場,班組長要有應對變化的能力,事先做好一些準備,如制定一些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做到有備無患。
1.2.5 現場管理的四大法寶
班組長的業務管理主要在生產現場,其特點為“三現”,即現場、現物和現實。搞好現場管理,通用的四大法寶為標準化管理、可視化管理、看板管理和定置管理。
1.標準化管理
標準化的主要作用是把企業積累的技術、沉淀的經驗通過固化的方式保存并傳承下來,而不因人員流動、部門調整而失去這些技術和經驗。標準化包括制定標準、執行標準、完善標準三個步驟,標準化管理實際上就是制定標準、執行標準、完善標準的循環過程。
現場管理涉及兩類標準:一類是“管理標準”,即管理員工必需的行政管理標準,包含管理規章、人事規定及政策、工作說明書等;另一類是“作業標準”,即員工具體操作必須遵守的工作標準,如《作業指導書》、工藝標準、圖紙等。
班組長要逐漸形成一個觀念:現場管理就是維持及改進標準。這意味著班組長必須遵守已有的管理標準、作業標準,按照“標準—執行—檢查—行動”(Standard-Do-Check-Action, SDCA)的循環工作程序來管理現場。在此基礎上,可以提出改進的意見,并完善現場的標準。
案例1-3 我到底聽誰的?
江蘇常州一家企業有一個織布車間。一天,車間主任向管理顧問提了一個問題,他覺得四位班長講的巡檢路線都有道理,但不知道最后到底該聽誰的。原來,這家企業分別從廣東、福建、江蘇和浙江請了四位有經驗的織布師傅來當領班的班長,剛開始生產還挺順利,后來為了提高產量,車間進了很多新人,將原來的班組進行了重新組合。這一下,問題就出來了,四位師傅帶的新人,擰線的方法不太一樣,這還不是最麻煩的,關鍵是巡檢的走法,一個人一個樣,四位班長都在糾正剛調入本班組的“老人”的毛病。
管理顧問分別找四位班長了解情況,讓他們把原來工作過的企業的設備布置圖畫出來,并標清楚巡檢路線,發現四個人的方法都沒有錯,對他們原來的企業來講,都是最優路線。管理顧問與車間主任把4位班長集中到一起,并叫了幾名新進廠的員工一起研討。首先把擰線的方法進行了優化,接著車間主任把本車間的設備平面圖放大,大家一起分析如何巡檢最節省時間,對員工最省力,效果最好。四位班長根據原企業的經驗,相互協商,最后確定了本車間的“巡線標準”。
?【點評】
結合具體實際,先優化,然后形成相對固定的標準。
2.可視化管理
當各種地區、各種語言的人在一起工作,尤其是在生產現場一起工作時,色彩、符號、圖標遠比語言更容易傳遞信息和被理解。可視化管理就是指利用形象直觀、色彩適宜的各種視覺感知信息來表達和傳遞管理內容和管理要素,以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一種管理方法。生產現場主要用到的可視化管理內容有:
(1)用不同的顏色和線條進行區域劃分。對于物料、加工、半成品、成品、返修品、設備區、通道、應急通道等區域用線條進行區分。對于各種動力管道,用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別。
(2)用不同的圖標對類別、等級、功能進行區分。此類區分最常見的莫過于男女廁所的標識,交通道路上也可應用各種提示、禁止的圖標。
(3)用各種符號對各種狀態予以區別。工作中經常用“○”、“×”、“△”等符號做標記,對不同的結果與狀態加以區分。
3.看板管理
“看板”由兩個日本漢字組成,意為“信號”或“可視記錄”。看板管理由日本豐田汽車公司首創,是生產現場物流控制的一種系統管理方法。它通過看板的傳遞或運動來控制物流的正常運動。
廣義的看板在生產現場的管理中具有更加廣泛的應用,它能非常直觀地傳遞數據、信息等相關內容,量化管理項目,尤其適用于信息的透明化管理。它通過各種形式,如標語、現況板、圖表、電子屏等介質,把文件、計算機、現場中隱藏的信息及時揭示出來,以便相關人員可以迅速掌握管理現狀、了解必要的信息,從而能夠快速制定并實施應對對策和措施。簡單地說,凡是能夠用眼看而且用于顯示生產管理活動信息的板狀物都可以是看板,甚至包括車間宣傳欄、光榮榜等。
看板不僅有生產管理的功能,還有改善的功能。通過看板,可以發現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采取改善措施,以不斷提高生產率。看板在實現適時適量生產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4.定置管理
生產現場是員工的工作場所,要想工作有效率,就必須對所用的各類物品“有規矩”地放置與存取。定置管理就是指研究人、物、場所的狀況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并通過整理、整頓、改善生產現場條件,促進人、機器、原材料、制度、環境有機結合的一種方法,做到“人定崗,物定位,危險工序定等級,危險品定存量,成品、半成品、材料定區域”,尋找改善和加強現場管理的對策和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影響產品質量、安全和生產率的不良因素。定置管理的內容是確定定置物的位置,劃分定置區域,并做出明顯的標志。定置管理的范圍包括生產現場、庫房、辦公室、工具柜(箱)、資料柜、文件柜等。根據定置管理的不同范圍,可把定置管理分為五種類型:
(1)全系統定置管理,即整個企業各系統各部門實行定置管理。
(2)區域定置管理,即按工藝流程把生產現場分為若干定置區域,對每個區域實行定置管理。
(3)職能部門定置管理,即企業各職能部門對各種物品和文件資料實行定置管理。
(4)倉庫定置管理,即將倉庫內存放物品分門別類地實行定置管理。
(5)特別定置管理,即對影響質量和安全的薄弱環節實行更特殊的定置管理,特別是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等的定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