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帶隊伍(第二版)
- 鐘金等
- 1628字
- 2019-11-18 14:49:47
走出舒服區,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正是因為有著走出舒適區的精神和決心,以及面對失敗和挫折時的堅持,我們才能看到華為人勇敢地奔赴炎熱的沙漠國家、走進“寒冷”的亞歐分界線、踏入硝煙未盡的戰地等條件極端惡劣的地方,譜寫了華為人艱苦奮斗的華麗篇章。
華為在尋找機會的路上,不是坐在總部的辦公室里舒舒服服地等待客戶送上門來,而是哪里有需要就要到哪里去,不管這個地方的條件有多么艱苦。為了讓華為人能夠在舒適區外開拓天地,華為很注重對員工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從1997年開始,凡是進入華為的新員工都要進行為期半年的封閉式培訓。這場軍事化培訓的實踐,就是在考量新員工吃苦耐勞的精神。
丁超在華為SSD部門工作一年后,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選擇:做SSD的主管或轉做S客戶的客戶經理。當時,華為與S客戶的關系已經降至冰點,很多同事提醒他做客戶經理這個職位,失敗的可能性有80%,成功的機會只有20%,而主管的職位更加穩健。經過再三考慮,丁超還是選擇了能夠更好地鍛煉人際交往能力、更貼近客戶的客戶經理職位。
接任客戶經理后的頭一個月,丁超在與客戶聯系方面就遇到了困難,客戶既不接電話,又不肯面談,連郵件也不回,客戶CEO看見華為人就想趕他們走。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丁超仍堅持每兩天拜訪一次客戶。他經常找基層客戶聊天,出去喝茶、吃飯,慢慢熟絡了,丁超逐漸從他們口中了解到客戶CEO的相關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丁超慢慢掌握了與客戶CEO溝通的方法和思路。
當時,正值巴塞羅那移動大會(以下簡稱“巴展”)即將召開,丁超堅持每天給客戶CEO打電話并上門邀請他參加,想借此展示華為的實力。同時也請求中層客戶在其面前幫幫忙。最終客戶董事長和CEO同意和丁超一起去巴展,并探討雙方下一步的合作戰略。在巴展上,華為又安排雙方高層會談,S客戶超長期AR問題的解決出現了曙光。
經過3個多月幾十輪談判,華為與客戶成功簽署了債務重組方案。年底,S客戶超長期AR實現了清零。這次問題的解決實現了雙方共贏,并再次建立起雙方的信任。事后,客戶CEO多次正式發函對華為表示感謝。
華為人能夠放棄相對舒適的職位,而選擇更具挑戰性的職位,是因為華為人在開拓市場的過程中知道什么地方最需要自己。只想待在舒適區的人,在華為是干不出成績的。正如任正非所說:“我們在主航道進攻,這是代表人類社會在突破,厚積還不一定能薄發,舒舒服服的怎么可能突破,其艱難性可想而知。不眠的硅谷,不是也彰顯美國人的奮斗精神嗎?這個突破就像奧運會金牌。我們現在跟奧運會競技沒有什么區別。”
華為在實踐中證明,能夠取得成就的人,都具備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能夠踏踏實實地為公司奉獻力量。任正非在他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對此深有體會,他曾對華為人說:“我和美國、歐洲公司的創始人在一起聊天,發現他們領導的文化也是艱苦的,真正想做將軍的人,是要歷經千辛萬苦的。”
在客戶需要華為人的地方工作,對他們來說未嘗不是一種磨礪。在磨礪中,才能見真本事,華為人總是能在工作中艱苦奮斗,這是華為維持長久發展的重要原因。
曾經有一年,華為承接了西藏的一個項目,以滿足西藏日益增長的客戶需求。華為項目組很多人是初次踏上這片土地,高原反應嚴重,加上拉薩天氣干燥、晝夜溫差大,在這樣的條件下辦公,對項目組來說是一種挑戰。華為的有些競爭對手也是因為受不了這樣的環境而不愿到這里來,但是華為人是不會放過任何機會的。
在項目交付期間,華為人忍受在沒水、沒電的房間里睡覺,在攝氏零下20多度的晚上安裝設備。為了避免出現高原反應,不舒服時他們就抱著氧氣袋吸幾口,然后接著干。天氣干燥嘴唇會裂開,他們就涂上厚厚的唇膏。
最終,華為項目組憑著驚人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設備調試工作。連客戶都不禁感到驚訝,并贊嘆道:“華為人真能吃苦,辦事效率真高!”
世界各地只要有需要華為人的地方,不管路途多么艱難,華為人都會想盡辦法及時趕到。因為對他們來說,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有所付出,在需要自己的地方才能實現價值。總待在舒服區,人就會變得懶惰,得不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