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平臺的原生內容運營:企業新媒體運營與管理
- 丁林
- 943字
- 2019-11-18 14:57:28
消費升級與內容營銷
處于消費升級過程中的用戶,其消費決策正在大范圍內從“性價比決策”走向“生活方式決策”。“性價比決策”有兩個核心的體現:① 質量和價格決定消費決策,就是所謂的性價比;② 社會評價影響消費決策,以往在奢侈品消費領域存在這樣的動機,雖然有一部分人的消費決策動機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但非常大比例的人仍然是“炫耀型”消費,尤其是在輕奢產品的消費決策上。
用戶的消費決策在“性價比決策”時代的核心指標的基礎上,繼續添加著情感因素——我選擇我想要的,而質量和品牌不再是決定性因素。并不是消費者不再像以前那樣關心質量,而是因為競爭,在市場上能持續流通的產品在質量上已經有足夠的保障,導致消費者不用過度擔憂產品質量,“品牌對品質進行背書”的必要性在逐漸降低。
1.“生活方式決策”的核心邏輯
(1)我只買我想要的東西,價格、品牌敏感度較低。
“想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基于產品或服務提供的功能滿足生活需要;另一種是基于用戶的心理,當一個產品或服務觸動了用戶內心,用戶就會產生消費決定。
比如我們經常看到類似的新聞:冬天,一個老人家冒著嚴寒賣菜,路過的好心人為了讓老人早點回家而買下了所有菜。這就是一種場景下“心理想要”的消費決策。
(2)我不想要的東西,即使很便宜、很大牌,我也不買。
“不想要”也有兩種情況:一是用戶對品牌或服務“無感”,用戶沒有明確的意向與某個產品、品牌、企業發生關聯;二是討厭該品牌。
在全球范圍內,動物保護組織持續呼吁不穿戴“皮草”產品,于是某些國際知名奢侈品品牌陸續宣布不再提供此類產品。如果繼續生產則可能引起部分用戶的反感,因為用戶的“反感情緒”產生后,基本無法有效消除,雖然危機公關有成功的案例,但很難撫慰用戶受傷的心。
2.故事和目標用戶相關聯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情感共鳴”變成所有營銷行為的普遍重點,更是成為“內容營銷”的核心方法之一。太多的企業在傳遞自己想傳遞的內容,講自己喜歡的故事,把企業的銷售需求、傳播需求放在第一位考慮,而對用戶的興趣、用戶遇到的問題視而不見,這么做讓我們投入資源所產生的傳播效率較低。
所以,我們應秉承能讓用戶產生情感共鳴的內容是好故事,有趣的、實用的行業知識內容是好故事,能給用戶帶來實際利益的內容是好故事,和熱點相關、不脫離產品的內容是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