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 理論基礎的選擇

從語法看,IT控制能力是一個偏正詞組,中心詞包括兩個關鍵詞匯,一個是控制,另一個是能力,控制是其核心,是我們的研究對象,能力是控制的研究角度,是控制在不同企業間異質性的表現。因此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包括兩個:企業能力理論和企業內部控制理論。

2.1.1 企業能力理論的選擇

Marios Damianides提出完善IT控制是形成企業競爭優勢的一部分(Marios Damianides,2005)。企業在競爭中是否具有優勢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對企業競爭優勢的探究一直是戰略管理領域的核心問題,它涉及企業為何有差異、企業應如何行動、企業如何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問題。縱觀該領域的研究文獻,解釋企業競爭優勢來源的理論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產業組織理論為代表的外生論,另一類是以企業能力學派為代表的內生論。外生論認為競爭優勢是由企業的外部因素(市場結構、市場機會等)所決定的,決定了企業之間的差異化。內生論從企業內部尋求競爭優勢來源。企業能力學派認為,能力是造成企業差別化的原因,主要強調人力資源的重要性,認為它是一種具有能動性的資源,可以將現有資源不斷轉化為企業獨特的資源。

IT控制是信息時代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一部分,IT控制的運行過程就是績效形成的過程,IT控制是促進公司積極演化的機制,是企業生態系統的控制鏈,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基本保障(楊雄勝,2006;張宜霞,2007)。在薩班斯法案的強大壓力下,我國企業將主要精力集中于追求完善IT控制制度,對它是否適合企業,是否與組織內其他的要素相匹配,是否同企業的核心能力相匹配等問題考慮不周,導致一些企業投入很多,收效卻小顯著。究其原因,是企業片面追求某個IT控制資源要素,沒有認識到配置資源的能力才是企業間異質性的原因。IT控制能力的提出正是對企業IT控制過程中所有資源系統化、綜合化的概念描述。可見,企業能力理論是研究企業IT控制的一個新的理論基礎。

2.1.2 企業內部控制理論的選擇

信息時代的企業經營活動越來越多地依賴IT系統的自動化處理。自動化過程給企業帶來效率的同時也帶來控制風險,企業需要IT控制以取得IT風險與收益之間的平衡。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在其發布的審計標準Ⅱ中特別強調,IT控制對于公司總體控制目標的實現具有廣泛和深遠的影響,IT控制能有力地支持整個內部控制環境,公司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依賴于IT控制是否有效(PCAOB,2004), IT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的必要組成部分(孟秀轉,2006)。因此,IT控制理論的發展必然以企業內部控制理論為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炉霍县| 华坪县| 嘉善县| 剑河县| 天峨县| 工布江达县| 乐陵市| 呼图壁县| 桐庐县| 平原县| 湘潭县| 呼图壁县| 新营市| 永宁县| 岐山县| 淮北市| 青河县| 汕尾市| 江都市| 晋宁县| 武夷山市| 建湖县| 澄迈县| 邓州市| 深州市| 四平市| 韶关市| 金昌市| 改则县| 廉江市| 绥宁县| 贵定县| 定结县| 千阳县| 苏州市| 塔城市| 麻江县| 普安县| 大丰市| 恭城| 镇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