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山玉 燕歸巢:僑商創新創業路
- 趙梅 謝全林
- 1899字
- 2019-10-31 10:52:10
感情需要粗糙一點
張乃千從小就喜歡讀各種各樣的課外書,尤其是中國古典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等。讀書的嗜好讓他從小養成了愛思考的習慣,很早就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立下了遠大的志向。
20世紀80年代初,張乃千剛剛上小學一年級,學校里一名老師的孩子考入了清華大學,這個消息傳遍了整個縣城,大家都十分羨慕。他聽到這個消息時也很興奮,說:“我長大也要去清華,一定要去清華!”頗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意味。在這個想法的鼓勵下,他以這位清華學子為榜樣,勤奮好學、發憤圖強。高中時的他,每次考試都能進入學校前幾名,拿第一名也如家常便飯。終于,張乃千的努力讓他實現了小時候的誓言,成功考入了清華大學。
1990年,張乃千正式進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攻讀微波專業。在這里,他開始了奮斗的歷程。張乃千至今還記得,在開學典禮上張孝文校長意味深長地告誡新生:“雖然你們以前一定經常得第一,但是到了清華就不一定是這樣,不可能還能持續維持第一,最重要的是總會有人拿倒數第一,所以感情要粗糙一點。”“感情要粗糙一點”,這句話給張乃千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這句話我不知道是不是他發明的,但是我記得一輩子。感情要粗糙一點,比我們學的知識更重要。人生的挫折很多,對于我們這些學生來說,也許最大的挫折就是有人來到清華后,從全市第一變成全班倒數第一,總會有一個人碰到。遇到挫折總要面對,感情要粗糙一點。”這樣的領悟讓他在日后的學習與工作生涯中深受裨益。
張乃千大一的時候非常用功,經常去圖書館自習,并戲稱為“泡館”。沒課的時候,他往往就在圖書館“泡館”一整天。由于高中時期數理基礎扎實,他很快適應了大學課程的節奏。大一學年,張乃千的學習成績在班里排10名左右。到了大二,他漸漸意識到,大學還應該花些時間多參加社團和社會活動。因此,除了學習之外,他開始廣泛地參與各種社會活動。除了在學生社團擔任職務外,他還是當時班上的團支部書記。這在客觀上導致他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遠不如大一,但大二期末考試后,他的成績還是排在班里10名左右。談到這里,張乃千再一次覺得,感情要粗糙一點確實是對的:“你看我大一時候只顧學習,排了第十;大二時候做了學生干部和社團工作后,對成績就不是過分地看重,更看重的是對同學和班級的責任與付出,但成績也沒多大變化,而且這些社會工作的經歷對后面的人生還是很有幫助的。所以感情要粗糙一點嘛!”當然,感情粗糙也要分場合。在能訊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張乃千對工作和員工的要求則是一定要做到100分,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到一絲不茍、精益求精。這是因為半導體行業屬于精密制造類型,產業鏈長,涉及環節多,一旦中間某個環節的質量稍微有一點點折扣,便會造成系統誤差,誤差疊加后必然會影響整體的生產質量,所以,對員工百分百精確的要求從來不能懈怠。
感情究竟什么時候要粗糙一點,什么時候要仔細一點,張乃千有時候也會思考這個問題:“從中庸之道的哲學來看,追求極限和不追求極限是同一件事物的正反兩個方面,所以我覺得這兩者似乎都是有道理的,只是要看不同的場合做不同的事。”
“清華的體育氛圍特別濃厚。”張乃千回憶道。清華大學很早就提出了“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鼓勵同學們加強體育鍛煉,積極運動。張乃千在清華期間積極參加各類體育活動。他至今仍記得,當時每天最放松的時光,就是晚飯后邀上三五好友,去籃球場打球。有時打得開心,一直到深夜球場燈光熄滅才戀戀不舍地回宿舍。五年下來,身體比高中時強壯許多,這也為之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了基礎。
張乃千說,清華大學帶給他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方法和思維方式。在清華的5年經歷固然教會了他很多知識,但是到現在有一半甚至更多的知識因為不使用已經忘記。除了知識之外,清華教會了他很多學習和研究的方法,以及為人處世的道理。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清華給他帶來的積極影響使得他能夠很快適應之后的科研與工作節奏,為他后來的成功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本科畢業后,張乃千留在清華繼續讀研究生。當時清華大學電子系畢業生可以直接分配到穩定的國企單位,也有許多同學羨慕外資企業的高薪水進入外企工作,更有不少同學出國留學。張乃千認為,自己在清華所受到的教育已經是國內頂尖水平,但是,在自己所處的專業領域,美國學者所取得的成績要更為豐碩。他希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精益求精,因此決定赴美留學。除此之外,他認為將來的社會必然是全球化的社會,具有國際視野是成功的必備條件。他希望能夠了解美國社會,接觸不同的文化,將自己打造成具有中外文化雙重背景的綜合型人才。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張乃千成功獲得了幾所大學的預錄取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