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頭”是道:股票投資上下游記
- 湯光華
- 1916字
- 2019-09-27 14:23:27
有料,才好耍酷
“沒料,不要耍酷”,這話是若干年前健力寶公司出的一句廣告詞,昔日的運動飲料大王那時已經夕陽西下,正欲東山再起之時打出了這樣一句讓筆者久久難以忘懷的廣告詞。記得為配合這句話外音,電視畫面上一幫酷男孩神情泰然自若,一邊隨心所欲地跳著街舞,一邊不屑一顧地藐視著周圍一切,給人留下一種舍我其誰的視覺沖擊。
就廣告詞給人的初步印象而言,還不錯,能產生新奇的效果。否則,我早就忘記了。詞中用到的“料”與“酷”這兩個字,這些年來一直很流行,不免讓人產生聯想,也順便對兩者的關系有了一番如下的思考。
料,一般被理解成肚子里有貨,或者說,有內涵;酷,一般指外表冷酷,但也可以視為一種獨立、自我的個性,甚至帶著一些反叛精神。這樣的酷,在筆者看來,不是一件多么不好的事,即使是外表的酷,也讓人感覺新鮮、活潑,不老套,不死板;如果是精神上的酷,那更是值得褒獎,獨立、自主、不人云亦云,這樣的酷是很需要的,尤其是在中國。總之,酷是在釋放或張揚一下自我,沒有什么不好。
筆者甚至主張,有內涵的人,耍點兒酷,只要不過分,會讓人感覺風趣、親切。一點兒也不會耍酷,讓人感覺缺乏個性,缺少自信,少了一些生活的情趣。
臺灣作家李敖,就是一個既有料,又會耍酷的人。他的酷可以從頭耍到腳,從監獄耍到議會。外表的酷,只是生活中的調味品,真酷的是他那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內心的強大與豐厚。支持其真酷的是這人的真材實料,對古今中外的文學、歷史、政治都有自己的見解,并有大量的作品影響著社會。
說“沒料,不要耍酷”,這也太狠了。人家沒料,耍耍酷還不行?又不影響什么,也太不寬容了。故,健力寶的這句廣告詞容易引起一些知道自己沒料,想用耍酷來掩飾自己的年青人產生一種反感情緒。也就是說,這句廣告詞有初步的聽覺與視覺效果,但一細想,讓人感覺心里不那么爽。運動飲料,不爽,還銷個啥?
道理上說,光在形式上耍酷,層次有點兒淺。有料,不會耍酷,有點兒沒趣。有料,又會耍酷,那才更加地有味。于是,問題的關鍵便演變成,到底有沒有料,如何才能有料。
料是內涵。它可以是思維能力或思維產品,如一句廣告創意,也可以是做事能力或制造有形產品的能力,如電器修理。不談后者,只談前者。為什么一個人會有比較強的思維能力,做出比較好的思維產品出來?
雖然我們每個人每天會生產出無限多個想法,這些想法看似是突然從大腦中冒出來的,其實,大多不然,它們是根據我們眼前接受到的信息,或很久以前接受但深藏在大腦深處的信息作為原料,經過大腦的喚醒、激發、篩選、組合、推斷、加工得到的,經過了一個思維的生產過程。
如同企業生產出有形的物質產品需要原料一樣,個人生產出無形的精神產品也需要原料。企業所需的原料或來自自產,或來自外購,同樣,個人思維所需要的原料也來自自產或外部采購,自產即從自己的頭腦中思考得出,外購即從他人的思維成果中借鑒得到。
不管是自產,還是外購,原料品質會直接影響產品的品質,大腦的加工能力當然也很重要,但料不好,加工能力再強,出來的產品也好不到哪里去,有可能還是一些包裝華麗的贗品,像達芬奇家具公司假冒出來的高價家具。
料好,產品才可能好。有形產品如此,思維產品也是如此。
敢于用真金白銀打造出來的飾品,當然就比那些鍍金鍍銀的產品更好;邏輯清楚、經得起推敲和檢驗的認知,當然就比那些瞎猜、胡扯、邏輯混亂、只是徒有其表的說談強得多。
不考慮純粹的精神思維活動,即那類不關注行為效果,只要有精神創造或精神愉悅就OK的一類思維產出。這類思維產品數量畢竟有限,大量的思維產品還是要考慮實用性的。那么,檢驗一個人的思維原料好壞,思維品質高低,就得看其行為決策效果是好是壞了。
比如在投資理財方面,是不是具有良好的思維原料,其思維品質如何,要看他做出的投資決策有多么正確,其投資業績如何。如果只是短期業績好,那不能推出其思維品質就一定高的結論,因為這可能是運氣使然。如果思維原料及思維產出品質高,其長期投資業績不應該差到哪里去,成不成得了億萬富翁,那不能保證,但成為一名長期的贏家應該不是問題。
這一評判標準顯然是實用主義的觀點:一個人說自己思維好,但做得不好,那不能證明他的思維真的就好,特別是其行動的長期效果不好時,就更不能證明他的思維能力是優的,是強的。
由此,便可得出思維原料—思維產品—行動結果這樣一條因果鏈。
這樣一條因果鏈可以用來解釋一些大投資家的業績,比如美國的巴菲特、芒格,中國香港的李嘉誠。這些人能取得長期的超越常人的業績,會做決策是直接的,其后是會思維,再其后是有好的思維原料。沒有高品質的思維原料,哪有高品質的思維產品。要想有料,先得有好的原料。
除了可以用來解釋個人差異之外,這一因果鏈還可以解釋國家層面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