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頭”是道:股票投資上下游記
- 湯光華
- 2635字
- 2019-09-27 14:23:27
腦產品
大腦沒有吸收到好的思維原料,會極大地限制一個人的思維深度、廣度與創新度,進而限制他的財富、成功與人生高度。
書本,既是思維的主料,又是人腦的重要產品之一,簡稱腦產品。縱觀世上浩如煙海的書本,就原料包含的營養成分來說,可謂魚龍混雜,依次排列,有腦黃金、腦蛋白、維生素、粗糧、絕色食品、垃圾品,一直到排泄物。
筆者這樣說,是有感而發。回想自己讀書幾十年,吃下不少營養品,也咽下許多垃圾貨。營養滋養思維,垃圾讓人腦殘。而中國的傳統教育傾向于強調書本的積極作用,常聽到的是歷史名人對書籍給予的大量贊美,卻很少提醒人們留意有毒書本的危害。
名人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俄國哲學家赫爾岑說,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遺言,這是將死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這是準備去休息的哨兵向前來接替他崗位的哨兵的命令。
你能說這幾句名人名言不對嗎?支持偉人們贊美之詞的實例,俯拾皆是,數不勝數。筆者在此只想在民族或國家層面舉例說明。
據說,世界上人均年閱讀量最大的民族是猶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讀書64冊。凡是到過以色列的人都可以感受到那里的人對于讀書求知的熱情,體驗到這個民族讀書學習的濃厚氛圍。由于熱愛讀書學習,喜歡鉆研問題,不管在歐美各國還是在以色列,猶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都很高。在全世界,猶太人中如愛因斯坦一樣的世界級杰出科學家也不少。根據1995年的統計,全世界共有1282萬猶太人,猶太人雖然只占全球人口的0.23%,但是在20世紀645位諾貝爾獎獲獎者中卻有121位,比例高達18.5%,獲獎人數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
猶太人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猶太民族不僅涌現出的科學家多,而且擁有億萬家財的富賈巨商也居于世界各民族之前。在美國,屈指可數的億萬富翁中,猶太人就占了一半之多。許多人把猶太民族稱為善于學習、積極思考的民族。智慧裝在腦袋里,金錢裝在口袋里,這是對猶太人的真實寫照。
但是,如果由這類例子,直接得出書本等同于成功,書本等同于財富,那就太簡單了。從本質上來說,成功所依賴的良好行動,并不能直接來自書本,而是來自良好的思維。說得好聽點兒,書本只是思維的孵化器、培養基。
書本,是寫書人的思維,并非讀書人的思維,只為讀書人提供思維的原料。所讀書本是否真的好料,還需要讀書人會識貨。如果遇到的書本是次品,那反倒讓人們離成功越來越遠。史美爾斯說過,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但同時他還說過,好書是生活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托爾斯泰更直截了當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英國史學家吉本說得更清楚:有創見的書籍傳布在黑暗的時代里,猶如一些太陽光照耀在荒涼的沙漠上,為的是化黑暗為光明。這些書是人類精神史上劃時代的作品,人們憑借它們的原則,向種種新的發現邁進。作家雨果也肯定書籍是改造靈魂的工具,同時也指出,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
中國圖書市場的良莠不齊,在每個領域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現,理財投資領域尤其明顯。里面既有國人自己,或是從海外引進來的宣傳正宗投資之道的良品,也有一批脫離投資本源,片面宣講投機、吹捧投機神奇、玩弄所謂秘籍的次等品,毀人心智,損人錢財。
有位姓黃的股票分析師,僅在2009年3月到2011年7月兩年多一點兒的時間里,通過××出版社就出版了五本股票分析與預測的書,書名都取得相當震撼,讓人感覺看完之后,不愁賺不了錢。
這位作者認為,中國傳統的周易八卦、天干地支、四時節氣、周天公度數、六十甲子、武學等,無不深刻地揭示了股市走勢的變化之道。由此,他探索出股市時空變化之道、太極與輪回之道、股市形成的神秘通道、股市的“龍脈”與“龍穴”、陰陽消長盈虧之道。文章標題中有諸如申購新股的“吉時”,拳理在股市投資的應用,炒股也講“佛性”等,當然少不了戰勝主力莊家的方法,以及把握先機的操作策略。在這位作者看來,中國古代的《易經》、《道德經》及《孫子兵法》等傳統智慧都可以運用到股市投資上來,他認為自己開創了國內股市分析理論自然節律派的先河。
這位人物將神秘的中國古代經典,視為“萬能藥”,包治百病,無所不能。其實,是在穿鑿附會,天馬行空,按自己的主觀愿意隨性套用。其所謂的股市諸道,不過是一件件披著神秘外衣的皮囊。
利用股票投資的技術分析來預測股票走勢,雖不是投資界的主流,但多少還有一些心理學的依據。而天干地支、陰陽五行,與投資八竿子打不著,不僅不能讓投資人明白事理,反倒是攪渾水、搗糨糊。將這類腦產品歸于文化垃圾,并不為過。
中國社會歷來就盛行神秘主義,不去研究現象背后的機理,而是在那里玩玄虛、玩天意、玩大而空,喜歡拿一些模糊的哲學概念來指導實踐,而這些概念本身無法度量,無法實證,導致它們在面對客觀現實時不可靠,解釋過去是瞎掰,預測未來是忽悠人。
本來,中國讀書人的相對數量就不多,大量的圖書還是應試材料或忽悠人的東西,使得中國人的思維原料數量不多、質量不高、能量不足。別看中國受高等教育的人數,有博士學位的人數,尤其是官員中有博士學位的人數,這三項絕對世界第一,實際上,里面一堆泡沫。
中國人的閱讀量普遍較低,即使是以知識為業的人,除了幾本專業書之外,對其他書本也少有興趣關注。著有《低智商社會》一書的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說過:在中國旅行時發現,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書店卻寥寥無幾,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鐘,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中國是典型的“低智商社會”,未來毫無希望成為發達國家。
另有一位近年來活躍于中國的日本專欄作家加藤嘉一,一直關注中國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他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說這幾年可以說什么都漲,物價、房價等,唯有書價不漲。這是很罕見的現象,好像只有中國如此。至于為什么,他覺得是因為很多人仍然不把讀書當回事,不把知識當回事。他認為,只要中國人不愛書,不論經濟怎么發展都是可以小瞧的。
從這兩位日本人的言詞中,你是否聽出一絲輕視的弦外之音?是否有些心靈顫動?
落后就會挨打,這話已經老掉牙了,現在是弱智就會挨踢。真正的國際比拼是比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比科學及文化的原創性,比諾貝爾獎的獲獎數。背后,比的其實是創造力,是腦力。沒有后者,不會有前者,反而走向反面:比忽悠人的本事,比窩里斗的能耐,比巧取豪奪的功力。
如果未來還是啃了一堆垃圾,灌了一腦子水,思維斷路,智商低下,創造力匱乏,言談舉止一副暴發戶的做派,讓人瞧不起,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