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MBA、MPA、MPAcc管理類聯考寫作考點解碼
- 周洪橋 沈騫
- 2945字
- 2019-10-31 17:59:59
第二講 審題立意決定一切
一、如何做到有效審題
(一)什么是審題
審題,就是通過閱讀題干,把握命題者意圖的過程,是應試作文最關鍵的環節。審好題,是指正確理解標題與論題(包括話題、材料、文章、問題、現象等)的含義與實質。審題失誤,會造成整篇文章的失敗,令人扼腕嘆息。
無論什么樣類型的論說文,都必須從題目本身去揣摩題意,把握議論對象、議論范圍和議論重點。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審題呢?
要做到有效審題,必須把握以下三點。
1.弄清題意,明確要求
首先要弄清是命題作文還是材料作文;其次還要注意題目的附加說明,比如題目要求的字數是600字還是700字。再如,“以××為話題”與“以××為題”兩者僅一字之差,差別卻很大。
再如,2005年1月題目要求:
根據下述內容,自擬題目,寫一篇短文,評價丘吉爾的決策,說明如果你是決策者,在當時情況下你會做出何種選擇,并解釋決策依據。700字左右。
這道題要求考生“評價”丘吉爾的決策,考生應該開宗明義,明確對丘吉爾決策的態度是支持還是反對,并以此作為中心論點加以論證;論證時還要扣住“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個命題要素,也就是說,考生需要分析丘吉爾所面臨的兩難困境。
2.分析概念,明晰關系
審題時要分析材料中的概念的內涵是什么,外延有哪些?如果材料中不止一個概念,那么誰是核心概念,各概念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比如,2011年1月的論說文真題材料:
眾所周知,人才是立國、富國、強國之本。如何使人才盡快地脫穎而出,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人才的出現有多種途徑,其中有“拔尖”有“冒尖”。拔尖是指被提拔而成為尖子,冒尖是指通過奮斗,取得成就而為社會公認。有人認為某些領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而“冒尖”的少。
這道題目提出了兩個概念,“拔尖”與“冒尖”,兩者是并列關系。考生應思考以下問題:命題者傾向于哪種選拔人才的方式?題干材料在界定“拔尖”的時候,措辭是中性的;在界定“冒尖”的時候,措辭是褒義的。由此,可以設定文章主題。
另外,材料最后一句并沒有指出拔尖多而冒尖少的現象是令人擔憂的,只是提出有人這么認為,這就需要考生明確是同意這種觀點還是反對這種觀點。因此,從“拔尖”與“冒尖”兩個角度的哪個角度都可以,將兩者結合來寫就不是太好。
3.吃透字面,領悟深意
考生在閱讀材料時,一定要吃透材料中字面的意思,尤其是一些關鍵性的詞語,這樣才能正確領會命題者的深意。否則有可能出現偏題現象。因此,在審題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其中的一些關鍵性詞句:
(1)轉折連詞,如“但是”“然而”等。
(2)反復出現的詞語(包含同義詞)。
(3)表達對比或比較的語句。
(4)段落中心句。
例如,2014年1月真題的材料:
材料中有兩個角色,雄孔雀與雌孔雀,任選一方去立意似乎并無不妥。但是問題在于,題干第一句話就提到了“雌孔雀往往選擇……”,動作的發出者是雌孔雀;題干的第二句話又說“這種選擇……”,還是從雌孔雀的角度來談的。所以,如果從雄孔雀的角度來寫,固然不算跑題,但并未真正切題。
另外,從材料的表面上看,似乎是說事物都有兩面性,雄孔雀的大尾巴有擇偶的優勢,又有生存的優勢。但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中有“但是”這樣一個轉折連詞,“但是”后面的句子往往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題干中提到“但是這種選擇也產生了問題”,這就給考生指出了“題眼”。
(二)命題作文的審題
1.分析詞語
面對一個作文題目時,我們首先要把題目中的每一個詞的含義都分辨清楚。這包含以下兩層意思。
1)分析每一個詞
命題作文的題目是由一個或幾個詞組成的,我們必須逐字分析,死摳字眼,一個都不能少。命題作文的審題不提倡找“關鍵詞”或“題眼”,因為題目中的每一個詞都是“關鍵詞”,都值得細細琢磨。忽略任何一個,都有可能導致審題的偏差。
例:由三鹿奶粉所想到的
在這個題目中,“由”是介詞;“三鹿奶粉”是名詞,可以指三鹿奶粉本身的企業;“所想到的”,指想到的內容。
2)從實到虛
在分析詞語時,我們還須要掌握一個絕招——從實到虛。“實”就是基本的含義,“虛”就是從“實”聯想到的含義。
有些詞語的含義非常豐富,要想全面掌握其含義,就要善于從“實”聯想到“虛”。用圖表示為:
詞語→實→虛
仍以“由三鹿奶粉所想到的”為例,這個題目中的三鹿奶粉可以進一步分析如下:

從上面的例題可以看出,詞語中“虛”的含義比“實”的含義更加新穎、深刻。按照從“實”到“虛”的方法,我們就能對題目進行一種深層次的解讀,也往往能夠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
實際上,這種從實到虛的方法貫穿在我們整個審題的過程中。無論是命題作文還是材料作文,在審題時都離不開這一絕招。正所謂:“一招鮮,走遍天?!睂W會這個方法,大家在作文時就能夠舉一反三、事半功倍了。
2.補充成分
分析了組成題目的詞語之后,我們還要進一步展開聯想,補充成分。這會進一步打開我們的思路,讓我們有豐富的內容可寫。
補充成分,就是給題目添加相應的詞語或短語,將題目由寬泛變得具體,容易下筆。補充的成分可以加在題目前面、后面,也可以加在題目中間,還可以同時加在這三個地方。
例:由三鹿奶粉所想到的
對于這個題目,我們可以逐步進行這樣的補充:

注:在上述補充過程中,括號中的內容表明了我們的思考過程,黑色字體的文字是每一步補充的新成分。補充成分時,我們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補充什么內容
在補充成分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人物、性質、態度、方法、結果等方面去添加內容:
(1)人物,回答的是“誰、誰的”問題。
(2)性質,回答的是“什么樣”的問題。
(3)態度,回答的是“怎樣對待”的問題。
(4)方法,回答的是“怎樣具體對待”的問題。
(5)結果,回答的是“怎么樣”的問題。
態度決定方法,方法實現態度。方法可以補充得更具體,比如,“在什么時間”“在什么地點”“通過什么方式”等。
2)補充到什么程度
我們補充成分的目的是讓作文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所以,如果補充成分之后,我們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展開新穎、獨特的角度,那么我們就不必再往上加內容了。
(三)材料作文的審題
材料作文的審題要“三性四清”?!叭浴睘閷忣}的原則,“四清”為審題的方法。
1.審題的原則
1)整體性原則
審題要有全局意識,要從材料的整體著眼,不能糾纏局部的細節,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偏題、走題的現象。
2)多向性原則
一般來說,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蘊含的觀點并不是唯一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因此,要學會多角度審視材料。
3)篩選性原則
因為我們從材料中獲得的觀點具有多樣性,因此,在進入寫作時對所得到的觀點還要進行適當的篩選。篩選的原則:①服從材料的整體;②觀點可能比較新穎;③自己有話可說。
2.審題的方法
1)理清對象
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兩個甚至兩個以上對象,這幾個對象之間并無明顯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關系。所以,從理論上來說,每一個對象都可以提煉出至少一個觀點。
2)分清主次
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幾個對象,但這幾個對象并不是并列的關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們在審題時就應該分清主次,從主要對象入手進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對象。
3)辨清關系
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幾個對象,而且這幾個對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系,審題時一定要辨析清楚這幾個對象間的可能存在的關系。
4)析清含義
有些材料蘊含比喻或哲理,審題時我們首先應該認真分析,仔細揣摩,從而揭示出材料所蘊含的意義或道理,并以此作為立論的根據。
- 2017年法律碩士(法學)聯考重要主觀題背誦(含關鍵詞)
- 華東師范大學考博英語歷年真題及詳解
- 廈門大學考博英語歷年真題及詳解
- 2019年MBA/MPA/MPAcc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高分指南·英語(二)
- 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聯考標準化題庫·語文分冊
- 考博英語模擬試卷與精解
- 2019年成人高考專科起點升本科《生態學基礎》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6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邏輯輔導教程
- 2020年護理學(師)考試過關必做3000題(含歷年真題)
- 2015年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英語考試模擬考場
- 2015年藝術碩士全國聯考高分突破 藝術學基礎知識
- 2017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邏輯歷年真題分類精解
- 北京地區成人本科學士學位英語統一考試歷年真題名家詳解(第三版)
- 2019年成人高考高中起點升???、本科《數學》(文科)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7年MBA/MPA/MPAcc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高分指南:寫作(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