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建體系鑄品牌 推動戰略轉型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案例

一、企業概況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國電集團)是2002年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單位的基礎上組建的中央直屬的全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2008年以來,國電集團努力轉變發展方式,確立了“以大力發展新能源引領企業轉型,建設一流綜合性電力集團”的戰略目標,初步形成了以發電為主,煤炭、高科技、物流、金融等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的格局,獲得國資委2009年度和2007—2009年第二任期考核“雙A級”,并榮獲“業績優秀企業”稱號。

2009年度國電集團營業收入1184.8億元,利潤總額59.63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39.1萬元/(人·年),從業人員11.8萬人,科技人員7272人。截至2010年8月底,國電集團可控裝機容量8526.8萬千瓦,資產總額5008.9億元,產業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控制煤炭資源量138億噸,年煤炭產量4100萬噸;新能源發展獨具特色,風電裝機位居世界前列。以新能源裝備、節能、環保、信息化為主的高科技產業在發電行業處于領先地位。自主研發的“等離子體無燃油點火及穩燃技術”榮獲2009年度國家能源科技進步一等獎,已在2.3億千瓦火電機組上應用,累計節油700萬噸。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能源研發(實驗)中心,1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3個研究院。

二、企業主要創新活動

1.確立“136”科技創新戰略目標

國電集團以構建一套“體系”、培養三大“品牌”和建設六個“一流”的“136”總體創新目標為指導,即著力構建以國電集團本部為主導、科技企業為骨干、發電和煤炭企業為主體、內外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著力培養新能源、節能、環保三大“國電科技品牌”,努力建設具有一流創新思想、一流創新環境、一流創新人才、一流創新成果、一流科技產業、一流經濟效益的創新型企業,為打造世界的“國電集團”,為我國電力工業戰略轉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重要貢獻。

為了確??萍紕撔聭鹇阅繕说膶崿F,國電集團落實六項具體保障措施。即以深化改革提供體制保障、以精細化管理提供機制保障、以強化研發提供技術保障、以“四好班子”建設提供組織保障、以能力建設提供人才保障、以企業文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保障。國電集團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化并舉,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科技產業已經成為國電集團有別于傳統發電企業的特色和優勢產業。

2.加強三級科技工作體系與創新機制建設

國電集團建立了三級科技工作體系。2008年以來,國電集團根據發展的需要,逐步建立了“三級管理,省為實體”的管理體系,以此相匹配,初步建立了覆蓋集團本部、分(子)公司、基層企業的三級科技工作體系。國電集團本部是科技規劃與研發投入的主體,科技企業是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發展的主體,發電企業、煤礦企業及其他企業是成果應用、技術革新的主體。通過本部主導與發揮下屬企業的能動性相結合,原始創新、集成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研發、轉化、推廣、應用與產業化發展相結合,走出一條與其他發電集團不同的、具有國電鮮明特色的科技創新道路。

國電集團建立了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引導科技資金在重大領域集中使用,向產業鏈核心技術傾斜。設立總經理獎勵基金,對科技創新工作表現突出的單位和企業進行獎勵。目前正在制定科技創新基金,進一步支持科技研發工作。

國電集團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鼓勵為科技成果提供試驗、示范平臺,探索應用企業與科研企業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創新模式,在工業試驗(示范)和首臺(套)技術產品應用方面,建立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快速通道。

國電集團不斷完善科技人才管理模式。推進專業技術職業發展通道建設,完善科技人才與經營管理人才分類管理的體制。營造“敢為人先、爭創一流、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

國電集團著力加強制度建設。制定了《國電集團集團公司創新型企業評價獎勵辦法(試行)》等制度,在集團內部開展創新型企業評選工作,首批評選出了30家創新型企業。

3.建立覆蓋全產業的開放式研發支撐體系

國電集團基于自身規模龐大、資金雄厚的特點,構建了包括研發平臺和產學研用系統在內的完整研發支撐體系。

風電設備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能源風電運營技術研發中心、國家能源節能減排與污染控制技術研發(實驗)中心、煙臺龍源公司國家企業技術中心4個研發平臺已落戶國電集團,再加上已有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科技研發體系已覆蓋國電集團的所有產業。

國電集團擁有電力行業多學科、綜合性的科研機構——國電科學技術研究院,還擁有全國電力行業唯一的電力環保研究與開發專業機構——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目前,結合“千人計劃”,國電集團正在大力推進國電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建設。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計劃用5~10年時間,將國電新能源研究院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新能源研發機構,成為國家吸引海外能源領域人才歸國創業的平臺和新能源領域高層次創新人才的聚集基地。

國電集團廣泛開展產學研用活動。一是與生產有機結合,國電有260家發電企業,有不同容量不同性能的機組,為相關技術研發和試驗提供良好條件;二是與科研機構合作,與中國科學院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在新能源開發、傳統火電廠節能減排、新一代煤炭低碳排放高效綜合利用等領域,合作開展相關理論、實用性技術和前瞻性技術研究;三是與院校合作,長期同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合作,采用市場化合作模式在脫硫脫硝、碳減排、電站控制系統等數十個項目上開展聯合攻關;四是開展國際合作,有針對性地加強與國外科研機構、知名企業的技術合作,引進關鍵技術、關鍵工藝,開展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集成創新。

4.建立三級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知識產權戰略是國電集團總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國電集團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的產生、保護和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國電集團制定了知識產權發展戰略,提出知識產權戰略的總體目標,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利用知識產權提高整體核心競爭力,創造效益;對科技創新過程中所產生的科技成果、專利、文獻等知識產權,建立了使用和保密制度;構建從項目研發、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到實際工程項目應用的完整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每年制定包括專利、標準等知識產權的具體目標,并形成知識產權的定期申報制度。

國電集團建立了從集團本部、二級單位到基層企業的三級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并將專利考核指標分解到各二級單位,不斷提高知識產權數量和質量,提高發明專利比例。積極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圍繞新能源、高科技產業等重點發展領域,培育了一批以專利、品牌等為特色的知識產權優勢企業。鼓勵企業參與國家、行業及國際標準制定,鼓勵企業參與國內外標準化機構工作,積極推動企業標準上升為國家或行業標準。

至2009年年底,國電集團擁有授權專利192件,在五大發電集團中居首,千名研發人員擁有的授權發明專利23.7件。

5.高層次人才引進與自有人才團隊建設并舉的人才戰略

國電集團堅持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與自有人才團隊建設并舉,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輩出的良好環境。

在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方面,國電集團以落實國家“千人計劃”為契機,立足自身產業發展的緊迫需求,在風機制造、太陽能、節能、環保等各領域面向國內外引進高層次人才。選定了十余位海內外知名的高科技人才,其中已有2人入選“千人計劃”,聘請“世界太陽能之父”馬丁·格林教授擔任國電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名譽院長。

在自有人才團隊建設方面,一是不斷拓寬培訓渠道,探索創新培訓方式和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培訓工作,全員培訓率達到70%以上;二是加強人力資源調配,在系統內開展東部與西部企業、效益好與效益差企業、大中型與小型企業之間的人才交流;三是實施“168”人才工程,加大人才評價、配置、激勵工作力度,分三批共評選出優秀專業技術人才1565人,并重點在節能、環保、風機、光伏電池等領域組建了18支研發團隊。

6.樹立負責任的企業形象

國電集團在鍛造自身品牌過程中,始終把樹立負責任的企業形象,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作為重要的戰略措施。

國電集團2008—2009年連續兩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公布經營管理、安全生產、節能環保、科技創新、持續發展和構建和諧等情況。國電集團安全生產保持穩定,出色地完成了抗災保電、奧運保電等重大任務,未發生重大級以上事故;科技創新成果豐碩,等離子點火、脫硫、空冷、電站控制等產品與技術已走向海外;節能環保成效顯著,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90萬噸以內,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電源結構更加優化,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178萬千瓦;構建和諧穩步推進,獲得“首都文明單位標兵”稱號,兩年累計捐贈款物2.34億元。

此外,國電集團還強化監督管理,維護品牌良好形象。一是建立完善安全生產、運營管理及環境管理體系,以先進的節能環保指標和一流的產品質量樹立良好品牌形象;二是加大市場營銷力度,建立強大的市場營銷體系,針對不同的產品,組建不同模式的營銷團隊,靠完備的營銷網絡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三是加強品牌宣傳工作,提高企業及品牌知名度;四是重視產品售后服務工作,提高服務質量,以誠信鑄造品牌,贏得用戶。

7.發揚豐富多樣的企業文化

國電集團的創新文化是從長期經營活動中凝聚和歸納出來的精神理念、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同時又反映企業發展對文化的要求?!凹覉@·舞臺·夢”的企業愿景,“嚴格、高效、正義、和諧”的企業核心價值觀,“一堅持兩服務”的科技創新工作宗旨,“永無止境、創造一流”的企業精神深入人心,成為國電集團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電集團的“一堅持兩服務”即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服務于國電集團“以大力發展新能源引領企業轉型”的發展戰略,服務于國電集團主營業務的生產、經營、發展、基建工作。

國電集團廣泛開展面向全體職工的科技活動。每年開展科技進步暨優秀合理化建議獎評選活動,所屬二級單位和基層企業也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2007年合理化建議數每百名職工約6.5項,2008年為8.8項,2009年為10.4項,呈逐年上升勢頭。2007—2009年,開展了如技術培訓和崗位練兵、業務技能和崗位技能比賽、科技工作會議和科技周(月)活動等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總計5000余次。

三、企業創新成效

近年來,國電集團的創新實力穩步增強、科技產業快速發展、節能減排水平顯著提高。目前在國家五大發電集團中,國電集團申請專利數、累計擁有專利數均居首位,發表的科技論文數位居前列。

國電集團所屬國電科技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圍繞風電設備、太陽能光伏電池、脫硫脫硝、等離子點火、空冷、控制系統等核心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形成了新能源、節能、環保、信息化四大支柱產業齊頭并進的戰略布局,已成為中國電力行業節能環保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截至2010年9月底,公司在成立不到6年的時間內,累計實現營業收入近280億元,實現利潤16.5億元。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每年以高于50%的速度遞增,凈資產收益率始終保持在10%以上,凸顯了科技產業對國電集團整體盈利能力的貢獻。

2009年年底,國電集團供電煤耗由“十五”期末的361克/(千瓦·時)下降到331.8克 /(千瓦·時)。二氧化硫排放由157萬噸/年下降到86萬噸/年,脫硫機組占燃煤機組容量比重由2005年的18%提高到87%。在火電裝機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減少45%。集團已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573萬千瓦,火電機組平均單機容量突破30萬千瓦。2006年至今,國電集團累計實現節省標煤18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90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500萬噸。

結語

近年來,國電集團以科技創新作為企業轉型的助推器,通過建立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創新體制機制,培養和引進一批行業科技領軍人才,提升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能力,加大成果轉化和推廣力度,打造知名品牌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科技活動廣泛開展、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科技投入持續增加、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的良好格局。企業的裝備水平顯著提升,清潔生產再上臺階,新能源技術優勢明顯,科技產業集群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走出一條有別于傳統發電企業而具有國電特色的科技創新之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本溪市| 乌兰县| 大田县| 来凤县| 循化| 集贤县| 旬阳县| 临泉县| 武川县| 新竹县| 沁源县| 登封市| 年辖:市辖区| 兴安盟| 安达市| 沙湾县| 巴青县| 麻栗坡县| 杂多县| 北碚区| 余江县| 乌拉特前旗| 嵊泗县| 遂昌县| 丹寨县| 景德镇市| 广河县| 咸宁市| 元氏县| 城口县| 瑞昌市| 仁怀市| 邳州市| 武穴市| 阿瓦提县| 湖口县| 堆龙德庆县| 腾冲县| 滦南县| 通榆县| 太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