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文化融合凝聚創新合力
——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案例

一、企業概況

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興際華)更名于2011年,其前身是新興鑄管集團,是隸屬于國資委的集資產管理、資本運營和生產經營于一體的大型國有獨資公司,主營業務包括黑色金屬冶煉及加工、紡織服裝、專用設備制造等四大業務板塊,其主要產品有球墨鑄鐵管、板材、工程機械、油料器材、紡織服裝、皮革橡膠制品等系列產品。新興際華目前是綜合實力和技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產量銷量居于世界首位的球墨鑄管研發生產基地,也是國內最大的鋼格板和后勤軍需品、職業裝、職業鞋靴研發生產基地和最大的高端紡織品研發生產基地之一。

新興際華實行三級法人體制,總部設8個部室,二級板塊包括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際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興重工有限公司、新興鑄管置業(投資)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以及4家直接控股公司:新興鑄管(新疆)資源有限公司、新興際華投資公司、新興河北工程技術公司和中新聯進出口公司,所屬企業遍布于全國24個省(區、市)和蒙古、印度等國家。

2009年,新興際華擁有資產總額393.87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38.60億元,實現利潤21.44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8.85萬元/人年;職工總數75889人,其中科技活動人員6850人。

新興際華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時期,公司最早是1971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創立的第2672工廠,至1984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管理;1984年至2000年劃歸總后勤部管理,其中1996年作為試點單位,由工廠制轉換為公司制,組建了新興鑄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0年至2005年為移交中央管理過渡期間;2005年拉開了持續快速發展的序幕,跨入新的發展時期。

二、企業主要創新活動

1.“一切為用戶著想”引領科技創新

新興際華秉承“搶占行業科技制高點,實現由生產型企業向科技創新型企業跨越”的理念,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緊緊圍繞加強科技研發、推進自主創新,全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目標,全面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圍繞這一戰略目標,新興際華明確了今后3~5年科技創新的具體目標:一是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在集團內部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搭建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科技創新隊伍;整合各類科技資源,提高科技資源的利用與產生效益,努力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導產品。

新興際華以“一切為用戶著想”的技術創新宗旨,從市場調研入手,注重國內外兩個市場,著重把握技術創新的市場機會,主動地接受市場挑戰,適應用戶新的需求,將各領域的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用戶所需的商品,快捷地為用戶提供服務。同時緊緊圍繞重大科技項目開展科技創新活動,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機構建設和技術改造的創新力度,使得公司的科技創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兩機制”確保技術創新市場導向

新興際華實行采取“戰略管控+財務管控”的管控模式,實行三級法人體制,集團一級定位于戰略投資中心,二級定位于經營管理中心,三級定位于成本利潤中心。

在集團內部推行“模擬法人實體運行機制”,以降本增效為中心,將市場機制引入企業內部各經濟主體之間,實現內部經濟主體的獨立核算。同時“建立產供銷運用快速反應聯動機制”,以市場為導向,及時將3個市場(資源、產品、物流)4個維度(區域、時間、品種及市場價格)的信息,通過信息共享平臺在集團范圍內共享,從而實現“快速反應創效益”。

“模擬法人運行機制”和“產供銷運用快速聯動機制”的全面實施,進一步創新了企業核算機制、分配機制、考核評價機制和預算動態管理機制,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全面管理、全員提高的管理新機制,確保了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

同時為了加強科技研發的管理,新興際華建立起了貫穿上下的科技管理組織機構,有計劃、有步驟開展科技管理工作。集團公司成立科技管理部,制訂公司科技發展規劃、制定規章制度及管理辦法;組織、協調、管理、監督科技項目;統計分析內外部科技信息;評審和獎勵科技成果等。

新興際華還著力建設“創新生態系統”和“科技成果評價系統”兩大系統,通過構建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提供肥沃的創新土壤和先進的創新文化,為創新工作提供環境保障;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政策和制度,制定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和標準,建立健全與評價工作相配套的制約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激發創新活力。

3.構建分工明晰的三級研發體系

新興際華把研發體系建設作為創新工作的重點,著力于建立2個系統(創新生態系統和科技成果評價系統)和3個機制(人才成長機制、經費保障機制和成果激勵機制),建成“以技術中心為主導,內部專家為支撐,項目及研發課題為載體,外部資源為補充”的科技創新體系。

集團研發創新的總體目標是建立二級板塊研究總院、事業部研究分院、三級企業研究所三級技術創新體系,二級板塊研究總院分管科研計劃、科研方向和科研政策;事業部研究分院和三級企業研究所結合生產經營實際,合理分工,分管產品標準、產品研發,落實生產工藝等職能;集團所屬企業通過創建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加強了研發能力建設。目前已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國家級軍需品技術檢測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9個、高新技術企業9家以及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在整合內部研發資源的同時,新興際華秉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思想,充分發揮雙方在人才、技術、資源等方面的有利條件,積極利用外部研發資源,產學研合作進入新階段新領域:與北京科技大學在產學研聯合、人才培養、項目開發等方面簽訂合作協議,通過建立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研究生教育基地、就業實習基地等進行廣泛深入的合作;與神霧集團聯合建立低碳與節能聯合實驗基地,成功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蓄熱式轉底爐直接還原煉鐵技術等;依托四川大學聯合建立產學研創新實驗室,為公司自主創新增添了強大的外部引擎。

新興際華在研發支撐體系建設過程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初步建立起研發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2009年新興際華研發經費支出額為16.73億元,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3.11%,科技活動經費籌集16.93億元,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79個,產學研支出經費1.56億元。研發投入增加為研發機構建設和產學研合作提供保障,為創新活動提供有力支撐。

4.將知識產權納入集團管理全過程

新興際華堅持“先要數量,后要質量”的專利發展戰略,把專利工作納入企業年度考核指標,將知識產權的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全過程。

在知識產權組織管理上,新興際華成立了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為主導,主要負責貫徹執行國家政策、研究制訂戰略規劃、落實重大措施等統籌協調工作。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下設的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主要負責具體指導協調所屬企業工作、監督指導所屬企業戰略實施、督促落實各項具體工作、統計上報相關數據等。

在知識產權制度建設上,新興際華一方面制定并實行《專利管理暫行辦法》,另一方面在總結專利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獨有的專利管理方法:一是專利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經常化。集團公司每季度通報各二級公司專利申請和授權完成數量,并定期召開專利工作講評會,研究、部署、落實專利工作,要求下屬企業定期召開專利評審鑒定會,保證專利申報時效性。二是堅持專利數量與質量并舉。在專利申請和授權數大幅度提高的基礎上,更加重視提高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三是結合企業實際落實指標。將集團公司專利完成指標分解到各二級公司,以二級公司指標完成確保集團實現目標。

同時,新興際華還下發了《知識產權文化》普及讀本,宣傳專利知識及政策法規、開展學習培訓和工藝技術研討等活動,全方位提升企業員工尤其是工程技術人員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著力營造有利于創新的文化和環境。

新興際華專利工作順利開展并取得顯著成果。至2010年6月,新興際華累計擁有有效專利451件,其中發明專利36件,并作為中國唯一代表連續多年參加球墨鑄管國際標準的制定,是鑄管及管件、鋼格板、鋼塑復合管、膠布鞋等產品國家或行業標準的主要起草者。2000年以來,新興際華累計主持和參與起草制定、修訂、審定國際標準7項、國家標準31項、行業標準11項。

5.以競爭機制為導向選人用人

新興際華把“人才強企”戰略作為推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環節,制定了《新興際華公司“十一五”人才建設規劃》、《新興際華公司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的行動指南》政策舉措,為公司持續、健康、科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人力資源保障。

新興際華堅持“創新為主、引進為輔、人才培養先行“的方針,采取多種培訓方式,開展了與著名高校、科研院所、HR培訓公司等機構的合作,定期選送骨干人員進行管理技術培訓。同時,積極鼓勵員工特別是技術人員在職或脫產攻讀學位,組織技術骨干和管理人員分期到先進企業學習鍛煉,定期選送技術人員定向參觀學習,參加技能培訓和考察進修。在此基礎上,重點加強了對企業博士后工作站和各企業技術中心的人才建設,發揮其在科技研發方面的帶動作用。

新興際華著力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從總部機關開始大力實施人才公開招聘和競聘上崗制度。2006年以來,上至集團公司總會計師、總法律顧問、二級公司負責人,下至三級企業的總會計師等,都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方式選取;總部機關和二級機關先后都實行了“站起來,再坐下”、“走出去,再進來”的競爭上崗制度。通過切實競爭上崗,企業治理水平得到提高,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走向了能夠發揮自己才能的新位置,有力地提升了集團公司的競爭能力,推動了跨越發展。

同時,新興際華積極完善內部分配制度,建立起了獨具特色的首席人才評選體系,強化業績考核與薪酬考核和干部任免掛鉤的機制,逐步健全完善了三級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并積極開展對二級公司董事會履職評價、二級公司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綜合考核評價、對總部機關中層管理人員和總部機關員工的年度考核評價等工作。截至2010年年底,共評選集團公司首席設計師3名、首席工程師4名;所屬企業評選出各類首席人才總計252人,初步建成了一支水平高、素質好的科研領軍人才隊伍。

人才強企戰略的實施有利地促進了新興際華的改革發展,初步建立了“收入能高能低、崗位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和“崗位靠競爭、收入憑貢獻”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公司在員工隊伍結構、人力資源投入、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方面有很大改善。

6.整合品牌塑造整體品牌形象

新興際華根據業務板塊擴展,對集團標識內涵重新釋義,印發了《關于統一規范集團標識的通知》等文件,推進成員企業對集團形象識別系統規范化應用;出臺了《品牌建設指導意見》,以“新興”和“際華福龍”等6個中國馳名商標為基礎,推進4個業務板塊統一使用“新興”和“際華”2個商標,塑造“一個大家庭、兩個主品牌”的整體品牌形象,推進了統一采購、統一研發、統一營銷。

新興際華視質量為品牌的生命,堅持“質量就是市場”的觀念,通過撰寫稿件、召開專題會議、組織不良品展覽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增強了廣大職工“質量第一,永遠第一”的意識;制定有關質量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先后制定了《軍需重點產品質量保證規定》、《外協產品質量控制規定》;組織修訂了《原材料、產成品檢驗檢測規定》、《內部管理辦法》等,進一步補充完善了《質量管理手冊》、《環境管理手冊》、《外包產品質量控制程序》,逐步形成了符合集團發展的質量制度管理體系。

新興際華以客戶的需求和利益為中心,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欲望和長遠利益,對所屬板塊產品營銷加強統一管控,分類指導,引導所屬企業從生產型向經營型的轉變,并根據不同的行業特點、客戶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營銷體系建設和人員隊伍建設,建立起覆蓋國內外的銷售網絡,形成了具有各自行業特色的營銷理念和營銷模式,主要產品遠銷海內外。

7.以文化融合推進集團整合

新興際華將文化融合與戰略規劃、資產優化、業務調整、管理整合同步推進、同步實施,做到集團重組整合到哪級,集團文化就延伸到哪級,集團理念就弘揚到哪里,用文化因子把集團上下鏈接成一個統一整體,實現文化融合效應“1+n=1”,戰略重組效應“1+1>2”。

新興際華適應集團三級管控和法人治理結構,有序引導特色化,重點突出統一性,培育內部合力,激發協同效應,以文化管控支撐“集團管控”,先后出臺了《企業文化建設實施意見》,編制了《企業文化建設滾動規劃》,提煉培育了“三個體系”(價值理念、形象識別、行為規范)、“五個專項”[學習文化、創新文化、和諧文化、速度(發展)文化、風險文化]、“四個層次”(集團—二級—三級—車間班組)的企業文化體系,推動核心理念在所有成員單位進制度、入人心、見行動,實現核心理念自上而下一貫到底。

新興際華踐行“在學習中成長,在創新中發展”的核心理念,以建設學習型組織為引領,提升員工能力,實現人企共進;深入開展創建“四個一流”職工隊伍活動,同時廣泛開展了“職工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議”、“職工崗位技能大賽”等活動,充分調動了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推動了經濟技術指標的快速增長。

通過大力培育創新精神、樹立創新理念,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帶來了公司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明顯提升。

三、企業創新成效

新興際華以自主創新為基礎,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形式完成了多項技術創新項目,形成了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和獨有技術訣竅,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新興際華在鋼鐵冶金板塊的大口徑球墨鑄鐵管、真空消失模管件、鋼塑復合管、覆膜管、雙金屬復合管等方面填補多項國際技術和產品空白,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實現了小管內噴聚氨酯涂層技術、離心坯穿軋新工藝、鞋用橡膠高效硫化新技術等一批關鍵、前沿技術的突破。5年來,新興際華專利申請數和授權數大幅度增長,2009年分別為400件和113件,同比增長181.69%和117.31%。

創新能力建設和科技成果產出增加推動了新興際華主營業務高速發展。2006年年至2009年營業收入和利潤年平均增長率為42.89%和31.49%,并獲得國資委2007—2009年度任期考核“效益進步特別獎”和“節能減排特別獎”。

同時,新興際華穩步推進標準化工作,搶占科技制高點。截至2010年年底,集團參與制定、修訂國際標準4項,主持制定、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26項,參與制定、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78項。科技創新成果顯著,核心競爭力不斷加強。

結語

新興際華從一個年產不足十萬噸的小型鋼鐵企業,逐步發展成為產業眾多,跨地區、跨行業快速發展的集團公司,這其中,多次兼并重組軍隊企業,形成了一個包括60多家企業的大型企業集團。因此如何管理好業務不兼容、規模龐大、板塊眾多的所屬企業,是新興際華實現創新的前提。

通過對新興際華創新型企業建設的了解,我們感到有三個方面的經驗值得學習。一是產品結構調整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新興際華通過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實現從一次創新向持續創新的轉變、從單一產品創新向系列產品創新的轉變、從個人創新向集體創新的轉變,在不斷創新中實現優化,最終避免了落入“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怪圈,增強創新活力,使產品在不斷調整中永葆市場競爭力。

二是推進“模擬法人運行機制”和“產供銷運用快速聯動機制”兩個機制建設,實現了企業內部經濟主體的獨立核算,同時有彼此比賽,既有內部動力又有外部壓力,從而促使各經濟主體注重技術創新、以創新謀發展,從而推動了整個集團的發展。

三是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以文化融合促管理融合。新興際華的成員企業眾多,主要成員單位業務又幾乎毫不相干,因此如何整合好這樣一個企業,擰成一股繩,形成合力,對于企業的創新發展非常重要,新興際華以文化為突破口,將集團的創新理念、管理理念化為每個員工的價值觀并轉化為自覺行動,對新興際華的跨越式發展起到了突出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川县| 长垣县| 秭归县| 民丰县| 土默特左旗| 包头市| 哈密市| 兴和县| 莆田市| 丰顺县| 梁河县| 河间市| 浮梁县| 寿光市| 涪陵区| 巧家县| 山阳县| 五莲县| 株洲县| 邵阳市| 彭山县| 郑州市| 安庆市| 肇东市| 嘉兴市| 抚顺县| 泸西县| 浪卡子县| 易门县| 田阳县| 望奎县| 海南省| 内黄县| 北碚区| 舒城县| 饶平县| 苍南县| 镇原县| 厦门市| 咸丰县| 丰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