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預防腐敗
  • 程文浩
  • 6字
  • 2019-09-27 13:58:51

上篇 理論分析

第一章 腐敗預防的理論基礎本章部分觀點曾發表于筆者撰寫的《我國腐敗預防工作的戰略選擇》一文,原載于胡鞍鋼主編:《中國挑戰腐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在深入探討腐敗問題之前,首先要厘清相關概念。眾所周知,“腐敗”在我國是一個極為寬泛的概念。除了貪污、受賄和挪用公款這三種基本類型之外,群眾還經常把公款吃喝、公費出國考察等行為都統稱為腐敗行為,而且還不斷涌現出“耳邊的腐敗”、“車輪上的腐敗”、“數字腐敗”等新提法。“耳邊的腐敗”主要指用公款支付個人通信費用,“車輪上的腐敗”主要指公車私用行為,“數字腐敗”主要指領導干部通過篡改統計數字拼湊個人政績。學者公婷在其20世紀90年代出版的英文專著中,更是羅列了一百多種被國人視為腐敗的行為。腐敗概念的高度泛化,使有些人發出“腐敗是個筐,什么都往里裝”的感慨。

腐敗現象本身的多變性,使得各類腐敗行為五花八門、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但作為理論研究,則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充分把握腐敗行為的共性。腐敗行為雖然千差萬別,手法變化多端,但是從最深層的機理看,所有的腐敗行為萬變不離其宗,存在一定的共性,即都是圍繞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而發生。

基于這種認識,本書采用最基本、最寬泛的腐敗定義,即腐敗是濫用公共權力以謀取私利(簡稱公權私用)的行為。其中,公共權力主要指政府掌握的各種行政管理權力,謀取私利既包括當事人為自己謀取私利,也包括為其所在家庭、小團體等謀取利益。

為什么腐敗行為會滋生蔓延?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出發,陸續提出思想墮落、制度缺陷、權力集中、“尋租”等不同的解釋模式。這些解釋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又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思想墮落一說僅能解釋公職人員為什么會以權謀私(意愿),而無法解釋其為何能夠以權謀私(能力)。“尋租”理論能夠解釋行賄受賄等行為,卻難以有效地解釋貪污、挪用之類的腐敗行為。

筆者試圖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審視腐敗行為及其成因,那就是“腐敗行為究竟是如何完成的”?眾所周知,腐敗行為作為違法違規行為,一旦敗露后會給當事人帶來極高的成本和代價。因此,當事人作為趨利避害的理性個人,勢必需要借助各種條件掩飾自身的腐敗行為,以降低行為敗露的概率,逃避懲罰。如果我們能夠成功地找到并消除其以權謀私行為所要借助的條件,就有可能破解腐敗行為的鏈條,使腐敗行為難以發生。這是腐敗預防理論的基本出發點。

那么,腐敗行為究竟需要借助哪些條件?筆者認為,至少需要三個必要條件,分別是公共權力(資源)、腐敗動機和腐敗機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源县| 通榆县| 枣阳市| 凤山市| 汝南县| 罗平县| 威信县| 凤阳县| 台东市| 衡水市| 鸡东县| 娄底市| 神农架林区| 陈巴尔虎旗| 滕州市| 唐海县| 高邑县| 海晏县| 凤冈县| 土默特左旗| 漠河县| 靖边县| 黄梅县| 马鞍山市| 乌拉特后旗| 申扎县| 会同县| 花莲市| 汤阴县| 花莲市| 通化县| 宁夏| 湟源县| 梅州市| 武穴市| 龙陵县| 兴安盟| 合川市| 民乐县| 吉木萨尔县| 故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