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預防腐敗
  • 程文浩
  • 2919字
  • 2019-09-27 13:58:51

前言

縱觀世界歷史,腐敗現(xiàn)象可謂是人類社會揮之不去的陰影。從古羅馬等西方帝國的覆滅,到中國的“歷史周期律”,腐敗現(xiàn)象一直是國家興亡、政權更迭的重要推手。時至當今社會,全球仍無任何國家和地區(qū)能夠完全根除腐敗行為。

雖然各個國家和地區(qū)都深受腐敗現(xiàn)象的困擾,但其腐敗程度確實有高低之分。不可否認,我國處于腐敗問題較為嚴重的國家之列。以透明國際(TI)2010年“腐敗印象指數(shù)”(CPI)為例,中國內地在10分滿分中僅得到3.5分,在該指數(shù)涵蓋的178個國家和地區(qū)中僅排第78位。這個得分和排名僅指中國內地。在CPI中,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分別有自己的得分與排名。資料來源:《應對全球危機必須首先打擊腐敗》,2010-10-26,透明國際官方網(wǎng)站www.transparency.org。雖然“腐敗印象指數(shù)”顧名思義主要反映受訪者的主觀評判而不是一國腐敗的客觀狀況,而且該指數(shù)的算法存在種種缺陷,使其難以準確客觀地反映一國反腐倡廉的實際狀況,但是我國目前處于腐敗的高發(fā)期,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腐敗都將是我國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和諧的主要威脅。腐敗不僅會嚴重降低國家能力,阻礙政府正常運轉,而且還會導致種種社會不公,毒化社會風氣,影響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從而時刻威脅國家的長治久安。正是由于腐敗問題的危害如此深遠,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90年來黨的發(fā)展歷程告訴我們,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記者招待會上也坦言,當前的最大危險在于腐敗,國之命在人心。

腐敗危害的廣泛性和深遠性,決定了反腐倡廉是黨和國家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總的來說,有兩種反腐敗方式,一種是事后懲治;另一種則是事前預防。這兩種方式有不同的工作目的、工作內容和側重點。具體地說,事后懲治的重點在于調查和懲處業(yè)已發(fā)生的腐敗行為及其主體,其目的在于“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即通過嚴懲腐敗行為捍衛(wèi)法律尊嚴,并以此震懾犯罪、警示他人。對腐敗進行事前預防的目的,則是防患于未然,即通過嚴密的制度設計、嚴格執(zhí)法和加強監(jiān)督等途徑,降低腐敗行為的可能性和成功率,使其難以發(fā)生。如果說事后懲治主要著眼于過去,那么事前預防主要著眼于未來。

除了工作目的等方面的差異之外,這兩種反腐方式的作用對象也不盡相同。事后懲治主要是“對人”,即查處各類腐敗行為的行為主體。事前預防主要是“對事”,即通過識別和消除腐敗行為所借助的各種條件,實現(xiàn)“釜底抽薪”。如果把事后懲治比作在下游捕殺漏網(wǎng)之魚,那么事前預防就好比在上游加固堤壩和漁網(wǎng),防止更多的魚破網(wǎng)而出。下圖表明了這兩種反腐敗方式之間的根本差異。

兩種反腐方式之差異

嚴厲懲治腐敗行為和腐敗分子一直是我國的主要反腐敗方式,而且國家打擊腐敗的力度在不斷加大。然而,改革期間各類腐敗現(xiàn)象的急劇增長,充分顯示主要依靠事后懲治遏制腐敗存在明顯缺陷與不足。筆者認為,事后懲治本身存在以下三種缺陷,決定其無力阻止腐敗行為的蔓延。

第一種缺陷是事后懲治的“事后”注定其行為的滯后性。紀檢監(jiān)察和檢察院等反腐部門一般要通過群眾舉報或其他渠道發(fā)現(xiàn)公職人員的可疑行為之后,才正式啟動調查。這些部門反應再敏捷、動作再迅速,在時間上也已明顯滯后于腐敗行為本身,而且腐敗行為所造成的各種危害、損失和成本往往早已成為現(xiàn)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事后懲治屬于被動防御,由于反擊滯后于對方進攻,所以必然要付出極大代價才能夠抵擋住對方的攻勢,而且要付出更大代價才能奪取作戰(zhàn)的主動權。作戰(zhàn)如此,反腐敗工作亦然。

第二種缺陷在于事后懲治本身的不全面性和不徹底性。目前各級反腐部門主要依靠群眾舉報等途徑發(fā)現(xiàn)腐敗行為。事實證明,能夠被群眾和有關部門及時發(fā)現(xiàn)的腐敗行為只占所有已發(fā)生腐敗行為的一小部分。這種所謂的腐敗“黑數(shù)”的客觀存在,不僅嚴重挑戰(zhàn)法律尊嚴和公平原則,而且也助長了其他潛在腐敗者的僥幸心理,激發(fā)了他們的作案動機。

第三種缺陷是依賴事后懲治遏制腐敗無法治本。這也是事后懲治的主要缺陷。腐敗的源頭遠在上游,僅靠在下游阻擊腐敗行為,難以對源頭產生根本性影響。各級反腐部門掌握大量的腐敗行為線索,日常的查案工作牽扯其大部分精力和工作資源,使其難以溯流而上,真正根除腐敗的源頭。這就在客觀上導致大量新生腐敗行為不斷發(fā)生,導致某些人認為腐敗行為“越反越多”。

總而言之,調查本身的滯后性、腐敗“黑數(shù)”的客觀存在、反腐機關自身資源的有限性,使得事后懲治腐敗的總體效果有限,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扭轉戰(zhàn)局。這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未能有效地遏制腐敗蔓延的主要原因。

要想扭轉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取得戰(zhàn)略主動權,就必須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做根本性的調整,改事后防御為主動出擊,切斷腐敗行為的發(fā)生鏈條。具體地說,就是要實現(xiàn)從事后懲治到事前預防的根本性轉變,通過對腐敗行為的源頭治理,力爭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本書的研究重點,就在于如何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消除腐敗機會,從而實現(xiàn)對腐敗行為的超前預防。

需要說明的是,事前預防與事后懲治相輔相成,不是彼此對立。預防腐敗并不等于要削弱對腐敗行為的調查和懲治,而是要在保持查處腐敗行為的高壓態(tài)勢的同時,力圖解決上游的問題源頭。削弱懲治工作會使腐敗分子逍遙法外,而忽視預防則會使反腐敗工作長期陷于查處案件,難以掌握主動權。所以,最合理的反腐敗策略在于攻守兼?zhèn)洹头啦⑴e。

預防腐敗和懲治腐敗不僅十分重要,而且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密不可分。預防工作能夠顯著減輕懲治工作的壓力。上游漏洞被成功堵塞,下游捕殺漏網(wǎng)之魚的工作量自然會逐步減輕。懲治腐敗同樣能夠促進預防工作。嚴懲腐敗能產生殺一儆百的警示效果,這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預防。不僅如此,懲治腐敗能為預防腐敗工作提供重要的參考。要醫(yī)治疾病,首先要了解病癥發(fā)生的深層機理。同樣道理,要預防腐敗,必須了解各類腐敗行為的發(fā)生機理。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每一個腐敗案例,每一種腐敗手法,都能給預防腐敗工作以重要的啟示。如果我們不滿足于偵破查處了某個案件,而是能夠溯本求源,找到腐敗行為的根源,就有望做到一葉知秋、舉一反三。

雖然各類腐敗行為已給我國造成極大的損失,但是“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對這些行為的查處,發(fā)現(xiàn)并消除各種制度漏洞和缺陷,就能成功地避免未來更大的損失。古人云“君子不貳過”,一個成熟的國家應能從當前的突出問題中充分吸取教訓,全面優(yōu)化未來的發(fā)展戰(zhàn)略,降低未來的發(fā)展成本。

令人欣慰的是,我國黨和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預防腐敗的重要性。2005年,中共中央發(f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jiān)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黨的十七大報告也提出,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

雖然國家已經充分認識到預防腐敗的重要意義,但是對于預防什么、如何預防這些重大問題,還需要理論界和實務界共同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本書的寫作初衷就是通過對腐敗預防的工作對象和工作方式的探索,為我國今后的預防腐敗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筆者認為,預防為本,懲治為用。今后國家應在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tài)勢的同時,逐步將反腐倡廉工作的整體重心轉移至預防腐敗。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找到腐敗現(xiàn)象的治本之道,也才能真正掌握反腐敗斗爭的主動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河县| 翁源县| 新邵县| 罗平县| 囊谦县| 北票市| 昌邑市| 新化县| 长海县| 视频| 榆树市| 永平县| 昭苏县| 江油市| 华容县| 苏尼特左旗| 青阳县| 林甸县| 乌拉特前旗| 博客| 紫金县| 英山县| 怀远县| 凤山市| 德惠市| 荣成市| 崇左市| 灯塔市| 淮阳县| 勃利县| 舞阳县| 澄城县| 遵义市| 龙江县| 汝南县| 兴国县| 丽江市| 娄烦县| 南康市| 寻乌县| 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