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企業文化培訓
眾所周知,華為精神被描述為狼性文化。那么怎么給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的員工注入華為人的思想和企業文化,最終完成從一個在校生向一個敢打敢拼,面對挫折義無反顧的職業人的轉變,主要是通過兩個手段:一個是崗前培訓;另一個是日常工作氛圍的營造。
每一個員工在進入工作崗位以前,都要接受華為大學的企業文化培訓。我不得不說,華大作為一個培訓機構,做得非常成功。只要你還年輕,還有生活多美好的夢想,那么來華大之前你就像一堆干柴,很快就要在這里熊熊燃燒了。我以前以為,華大只教人美好的東西,不教人看見前面的苦路,這是不對的。后來我知道了,對于年輕人來說,最好的就是讓他看見美好的東西,你說他腳前面有坨狗屎,不親自踩上,再聞聞臭,他是不相信的。
華為大學培訓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宣揚華為狼性的企業文化。它宣揚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燒不死的鳥是鳳凰”,提倡員工要在失敗中獲取經驗,要屢敗屢戰,要浴苦難而生。以后在工作中,無論遇到何種困難,都要迎難而上,不計任何代價拿下山頭。這是華為狼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勵志電影和節奏強烈的課外活動的熏陶下,不管你來自哪里,性格如何,你都被這句口號注入了華為人炙熱的血液。因為你相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人,尤其是自己,在經歷重重劫難之后,都能有所大成。我們還年輕,一腔熱血,因此根本不存在什么被困難打趴下的情況。
第二:“不讓雷鋒吃虧”,這是告訴員工要勇于奉獻,不要擔心公司會虧待了你們,干了活不給你錢,或者活干得一樣給別人多了給你少了,會產生不公平,付出沒有收獲,等等。中心意思就是讓你相信在華為這片地兒,你使多大勁,就產多少糧,不存在旱澇不保收的可能性。在當今各種不公平、偷奸耍滑等充斥的體制下,“不讓雷鋒吃虧”這個看似簡單的口號,極高明且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工作熱情。
第三:“勝則舉杯同慶,敗則拼死相救”,這個是強調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中心意思就是告訴我們,我們是在同一個戰壕里打鬼子的親兄弟,打贏了咱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打輸了咱們也要以死相拼、萬眾一心、拼死相救。在中文語言魅力的極大渲染之下,這句口號迅速被每個人所牢記。事實證明,高效的團隊也是每個產品甚至每個公司成功的基礎。
第四:“板凳要坐十年冷”,這個思想是要告訴我們,要忠于自己的崗位,哪怕你只是一個非常細小的螺絲釘,也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在表達這個思想的時候,華為大學放了一場電影,叫《那山,那人,那狗》,是講一個郵遞員數十年如一日地在偏遠的山區工作,每天翻山越嶺把每一封信都堅持送到,后來他的兒子又接他的班。不過我們看后心里有種說不上來的滋味,因為我們還年輕,我們還不清楚數十年如一日守在一個最基層的崗位上對于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否殊途同歸,因為任何一個年輕人的人生目標都必然是金碧輝煌、耀眼無比的。站在華為公司的角度,“板凳要坐十年冷”這句話我讀懂了,而之于我自己,則一知半解。
作為21世紀的四好青年,我就在華為大學“勝則舉杯同慶,敗則拼死相救”,“燒不死的鳥是鳳凰”這樣的口號中燃燒起來了。我們不知道未來是什么,但是我們相信一切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高喊著口號,盡管我們可能不能深入地知道它代表什么意義,但是它聽起來總是那么慷慨激昂,那么能夠勾起你的雄心壯志,就像某游戲宣傳冊里的大字報說的那樣:“我來到,我看見,我征服。”這種口號實在是太有渲染力了。
我們就在這樣激進的日子里面度過,不管是工作還是沒有工作過的同事,在華為大學里,它都讓你有一個共同的感覺:“來華為真是來對地方了。”但是不久你就會發現,生活的本質就是受苦,先把苦吃了再談其他的,在華為亦然。盡管如此,在這種氣氛之下,我們不相信這種苦是屬于我們的,或是我們不能克服的。我們年輕,有熱血,有沖勁,我們高喊著形形色色的口號。是的,這些口號現在看著怎么都那么傻乎乎。沒有誰的青春不是值得回味而又傻乎乎的。
雖然華大的培訓那么有渲染力,但是經歷了幾年的現實生活,華大培訓高喊口號的日子已經離我們遠去,現在我幾乎都想不起我們班主任的名字,只記得是一位轉業軍人,帥得掉渣,身高八尺,容貌甚偉。一位女副手看起來對他很有好感,后來我知道了,這就是普通的工作關系。除此之外還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和我一起住的三位室友,一位也是鄭大的,一位華中的,還有一位是貴大的。他們三個人都已經離職,是啊,生活總是充滿變數的,來來往往皆為利,有句古話叫“千里當官為掙錢”,我想打工也是一樣。
在華大里還有一個小插曲,就是不知道我吃了什么,病了,但是我沒有請假,堅持在課余時間看病。當時嗓子發炎,醫生先給我開了瓶酒精類的東西,天天漱口,然后在不經醫生允許的情況下,我先吃了阿莫西林,又吃了頭孢拉定,因為這個最后被驗了血,林林總總在百草園的北大附院花了三百羊。從那以后我深刻地理解了一句俗話:“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甚至可以沒錢,但是真別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