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零開始學大宗商品現貨交易
- 周峰 韓炳剛 朱偉偉
- 3500字
- 2019-10-24 19:50:41
2.2 基本面分析技巧
在現貨市場中,現貨價格不僅受商品供求狀況的影響,而且還受其他許多非供求因素的影響。這些非供求因素包括:金融貨幣因素、政治因素、政策因素、投機因素、心理預期等。因此,現貨價格走勢基本因素分析需要綜合地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基本面分析如圖2.2所示。

圖2.2 基本面分析
2.2.1 供給對現貨商品價格的影響
經濟學的名言:從長期看,商品的價格最終反映的必然是供求雙方力量均衡點的價格。因此,商品供求狀況對商品期貨價格具有重要的影響。基本面分析主要分析的就是供求關系。
商品供求狀況的變化與價格的變動是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商品價格與供給成反比,供給增加,價格下降;供給減少,價格上升。商品價格與需求成正比,需求增加,價格上升;需求減少,價格下降。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供給和需求的任何變化都可能影響商品價格的變化,一方面,商品價格的變化受供給和需求變動的影響,另一方面,商品價格的變化又反過來對供給和需求產生影響:價格上升,供給增加,需求減少;價格下降,供給減少,需求增加。
這種供求與價格是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的關系,使商品供求分析更加復雜化,即不僅要考慮供求變動對價格的影響,還要考慮價格變化對供求的反作用。期貨商品供給分析主要有三個因素:期初庫存量、本期產量和本期進口量。
1) 期初庫存量
期初庫存量是指上年度或上季度積存下來可供社會繼續消費的商品實物量。根據存貨所有者身份的不同,可以分為生產供應者存貨、經營商存貨和政府儲備。
(1) 生產供應者存貨和經營商存貨可根據價格變化隨時上市供給,可視為市場商品可供量的實際組成部分。
(2) 政府儲備的目的在于為全社會整體利益而儲備,不會因一般的價格變動而輕易投放市場。但當市場供給出現嚴重短缺、價格猛漲時,政府可能動用它來平抑物價,則將對市場供給產生重要影響。
2) 本期產量
本期產量是指本年度或本季度的商品生產量。它是市場商品供給量的主體,其影響因素也甚為復雜。從短期看,它主要受生產能力的制約,受資源和自然條件、生產成本及政府政策的影響。不同商品生產量的影響因素可能相差很大,因此必須對具體商品生產量的影響因素進行具體的分析,以便能較為準確地把握其可能的變動。
3) 本期進口量
本期進口量是對國內生產量的補充,通常會隨著國內市場供求平衡狀況的變化而變化。同時,進口量還會因受到國際國內市場價格差、匯率、國家進出口政策以及國際政治因素的影響而變化。
2.2.2 需求對現貨商品價格的影響
商品市場的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時間、地點和價格條件下買方愿意購買并有能力購買的某種商品的數量。期貨商品需求分析主要有三個因素:國內消費量、國際市場需求和期末結存量。
1) 國內消費量
國內消費量主要受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或購買能力、消費者人數、消費結構變化、商品新用途發現、替代品的價格及獲取的方便程度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變化對期貨商品需求及價格的影響往往大于對現貨市場的影響。
2) 國際市場需求
穩定的進口量雖然量值大,但對國際市場價格影響甚小,不穩定的進口量雖然量值小,但對國際市場價格影響很大。出口量是本國生產和加工的商品銷往國外市場的數量,它是影響國內需求總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其變化應綜合考慮影響出口的各種因素的變化情況,如國際、國內市場供求狀況,內銷和外銷價格比,本國出口政策和進口國進口政策變化,關稅和匯率變化等。例如,我國是玉米出口國之一,玉米出口量是影響玉米期貨價格的重要因素。
3) 期末結存量
期末結存量具有雙重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商品需求的組成部分,是正常的社會再生產的必要條件;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平衡短期供求的作用。當本期商品供不應求時,期末結存將會減少;反之就會增加。因此,分析本期期末存量的實際變動情況,可從商品實物運動的角度看出本期商品的供求狀況及其對下期商品供求狀況和價格的影響。
2.2.3 政治和政策因素對現貨商品價格的影響
現貨市場價格對國際國內政治氣候、相關政策的變化十分敏感。政治因素主要是指國際國內政治局勢,國際性政治事件的爆發及由此引起的國際關系格局的變化,各種國際性經貿組織的建立及有關商品協議的達成,政府對經濟干預所采取的各種政策和措施等。這些因素將會引起現貨市場價格的波動。
政策的影響是指在國際上,某種上市品種現貨價格往往受到其相關的國家政策影響,這些政策包括農業政策、貿易政策、食品政策、儲備政策等,其中也包括國際經貿組織及其協定。在分析政治因素對現貨價格影響時,應注意不同的商品所受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如國際局勢緊張時,對戰略性物資價格的影響就比對其他商品的影響大。
2.2.4 經濟波動周期對現貨商品價格的影響
商品市場波動通常與經濟波動周期緊密相關。經濟周期一般由衰退、蕭條、復蘇和繁榮四個階段構成。
(1) 衰退階段出現在經濟周期高峰過去后,經濟開始滑坡,由于需求的萎縮,供給大大超過需求,價格迅速下跌。
(2) 蕭條階段是經濟周期的谷底,供給和需求均處于較低水平,價格停止下跌,處于低水平上。
(3) 復蘇階段開始時是前一周期的最低點,產出和價格均處于最低水平。隨著經濟的復蘇及生產的恢復和需求的增長,價格也開始逐步回升。
(4) 繁榮階段是經濟周期的高峰階段,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不斷擴張超過了產出的增長,刺激價格迅速上漲到較高水平。
在整個經濟周期演化過程中,價格波動略滯后于經濟波動。這些是經濟周期四個階段的一般特征。
例如,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西方國家先后進入所謂的“滯脹”時期,經濟大幅度衰退,價格卻仍然猛烈上漲,經濟的停滯與嚴重的通貨膨脹并存。而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以來的經濟波動幅度大大縮小,并且價格總水平只漲不跌,衰退和蕭條期下降的只是價格上漲速度而非價格的絕對水平。當然,這種只漲不跌是指價格總水平而非所有的具體商品價格,具體商品價格仍然是有升有降的。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如韓國、東南亞國家等,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導致一些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下滑。但是,全球經濟并沒有陷入全面的危機之中,歐美國家經濟持續向好。
因此,認真觀測和分析經濟周期的階段和特點,對于正確地把握期貨市場價格走勢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才能準確把握經濟波動周期呢?經各國統計部門和眾多經濟學家、統計學家對經濟數據進行廣泛的統計分析表明,一些指標循環運行領先于經濟周期,被稱為先行指標;也有一些指標循環運行與經濟周期同步,被稱為同步指標;還有一些指標循環運行滯后于經濟周期,被稱為滯后指標。通過對多個指標的研究,投資者可以對宏觀經濟運行作出初步判斷。
1) 先行指標
先行指標又稱超前指標或領先指標,是指在總體經濟活動達到高峰或低谷之前,先行出現高峰或低谷的指標。利用先行指標可以預測總體經濟何時擴張,何時達到高峰;何時收縮,何時落至低谷。先行指標很多,主要有金融機構新增貸款、企業訂貨指標、房地產土地購置面積、土地開發面積、采購經理人指數、新訂單數量、存貨水平等。
2) 同步指標
同步指標又稱一致指標,是指其達到高峰和低谷的時間與總體經濟活動出現高峰和低谷的時間大致相同的指標。同步指標可以描述總體經濟的運行軌跡,確定總體經濟運行的高峰和低谷位置。同步指標很多,主要有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
3) 滯后指標
滯后指標又稱落后指標,是指其達到高峰和低谷的時間晚于總體經濟活動出現高峰和低谷的時間的指標。該指標有助于分析前一經濟循環是否已結束,下一循環將如何變化。滯后指標很多,主要有財政收入、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2.2.5 金融貨幣因素對現貨商品價格的影響
商品現貨交易與金融貨幣市場有著緊密的聯系。利率的高低、匯率的變動都直接影響商品現貨價格變動。
1) 利率
利率調整是政府緊縮或擴張經濟的宏觀調控手段。利率的變化對金融衍生品交易影響較大,對商品現貨的影響較小。
例如,自1994年開始,為了抑制通貨膨脹,中國人民銀行大幅度提高利率水平,提高中長期存款和國庫券的保值貼補率,導致國債期貨價格狂飆,1995年5月18日,國債期貨被國務院命令暫停交易。
2) 匯率
現貨市場是一種開放性市場,現貨價格與國際市場商品價格緊密相連。國際市場商品價格必然涉及各國貨幣的交換比值,即匯率。
匯率是指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交換的比率。當本幣貶值時,即使外國商品價格不變,但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將上升,反之則下降,因此,匯率的高低變化必然影響相應的現貨價格變化。
據測算,美元對日元貶值10%,日本東京谷物交易所的進口白糖價格會相應下降10%左右。同樣,如果人民幣對美元貶值,那么,國內白糖現貨價格也會上漲。主要出口國的貨幣政策,如巴西在1998年其貨幣雷亞爾大幅貶值,使巴西白糖的出口競爭力大幅增強,相對而言,白糖供應量增加,對芝加哥白糖價格將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