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卷一

廣成子

【題解】

廣成子,傳說中的道家人物,最早出現在《莊子》一書中。對比此篇與《莊子》書中有關廣成子的內容,兩段文字基本相同,且《莊子》書中所述更為詳細,所以可以推斷,《神仙傳》的這段故事是從《莊子》一書中節錄而來。

除了《神仙傳》中的這段記述,葛洪又在自己所著的《抱樸子·內篇·登涉》中提到黃帝和廣成子:“昔圓丘多大蛇,又生好藥,黃帝將登焉,廣成子教之佩雄黃,而眾蛇皆去。”說明廣成子精通醫藥。

黃帝見廣成子的故事,主要是作者想通過廣成子之口,講述欲要治理天下,必先從自身修煉得道入手,闡述治國和修身是一體的關系。其中提到所謂修身之道的要訣就是要“守其一”“處其和”,既要能做到摒棄干擾,保持內心清凈,如“無視無聽,抱神以靜”,也要能養形固精,“無勞爾形,無搖爾精”,這樣才能長生不死,這是道家所追求的一種修道的理想境界。

南北朝時的道經《太上老君開天經》把廣成子說成是太上老君在黃帝時代的化身:“黃帝之時,老君下為師,號曰廣成子,消息陰陽,作《道戒經》道經。”就是說在黃帝的時代,太上老君下凡為道教天師,號曰廣成子,根據陰陽的消長變化,作了《道戒經》一書。

明代小說《封神演義》則對廣成子進行了重新塑造,說他是道教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住九仙山桃源洞,為闡教“十二金仙”之一,多次幫助姜子牙出戰,曾和太華山云霄洞赤精子共同救下殷紂王的兩個兒子,破了金光圣母所擺的金光陣等。

 

廣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1]。黃帝聞而造焉,曰:“敢問至道之要[2]?”廣成子曰:“爾治天下,禽不待候而飛,草木不待黃而落[3],何足以語至道?”黃帝退而閑居,三月后,往見之。

膝行而前,再拜請問治身之道。廣成子答曰:“至道之精[4],杳杳冥冥[5],無視無聽,抱神以靜[6],形將自正[7];必靜必清,無勞爾形,無搖爾精[8],乃可長生。慎內閉外,多知為敗[9]。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千二百歲而形未嘗衰。得我道者,上為皇;失吾道者,下為土[10]。將去汝,入無窮之門,游無極之野[11],與日月齊光,與天地為常,人其盡死,而我獨存矣。”

 

【注釋】

[1]崆峒(kōngtóng)之山:叫崆峒山的地方共有五處,黃帝見廣成子的崆峒山,一說在甘肅平涼境內,如西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西至于空桐,登雞頭。”一說在今河南臨汝西南,如唐舒元輿《橋山懷古》詩:“襄城迷路問童子,帝鄉歸去無人留。崆峒求道失遺跡,荊山鑄鼎余荒丘。”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河南道八·汝州》記載:“崆峒山在縣西南四十里,有廣成子廟,即黃帝問道于廣成子之所也。”考《莊子》原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見之”。有學者認為,“空同”是莊子杜撰的一個詞,本為“空明”“混同”的意思,表明廣成子得道的一種境界,后世將之等同于“崆峒山”,是神仙家的一種附會。

[2]至道之要:“道”是中國道家的核心概念,指萬物總的規律和法則,是道家修行所要體悟的最高追求。道家認為,如果把握了“道”,則能順應萬物的規律去治理和改造世界。至道,指最高的“道”。

[3]禽不待候而飛,草木不待黃而落:這是廣成子指責黃帝沒有治理好天下,導致大自然規律被打亂,自然運行遭破壞。禽不待候而飛,指飛禽沒有按照天氣物候進行遷徙。候鳥的遷徙都是有時間規律的,如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講到節氣與自然的變化:鴻雁來,草木萌動。就是說到了雨水節氣,大雁就要從南方飛到北方去。

[4]至道之精:《老子·二十一章》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所以“至道之精”是指“道”在生成或化生萬物的過程中,最先產生的精微物質,這種精微物質能夠順應“道”的運行而組成世界。

[5]杳杳(yǎo)冥冥(míng):微妙精深的樣子,這里指至道之精似有似無的一種存在狀態。

[6]抱神以靜:“神”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概念,這里指主宰生命功用、生起變化的能力。道家修煉術語中又將之稱為“元神”,以與后天意識活動的“識神”相區別。在中國傳統醫學里“神”即是指維持生命運行的一種功能,在五臟中為心所主,現代系統論中的self-organizationpower(自組織能力)接近其內涵。“神”的功能可以通過靜養、內觀等手段經過氣的強化而得到加強,故此處說“抱神以靜”,即是在靜中養神的一種方法,后世發展成道教修煉的靜功,如內丹術等。

[7]形將自正:道家的修煉里認為通過守神的靜功,到一定的階段,生命的神和氣變得強大之后,會反過來對身體進行自我優化和調整,具體的一些表現就是打坐時會脊柱變直、身體變端正等。

[8]無搖爾精: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精、氣、神是維持生命運行的三要素,精是人體內的精微物質,是提供生命活力的物質基礎。道家認為,可以通過修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從而讓生命擺脫物質態易生易滅的束縛,達到成仙長生不老的狀態。但人體內的“精”難以儲存,易于消耗,所以克制自身欲望,保持體內的“精”不被耗用,也是修行的一個必備條件。“無搖爾精”即廣成子告誡黃帝,不要貪圖過多的外在欲望而消耗身體的精氣。

[9]多知為敗:道家的修行中,認為過于追求外在的知識,是對生命的一種濫用,如《莊子·內篇·養生主》中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就是說生命是有限的,而外界的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那生命就會產生危險。所以,道家強調靜心息慮以涵養生命。

[10]“得吾道者”幾句:《莊子·在宥》此句原為:“得吾道者,上為皇而下為王;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為土。”

[11]入無窮之門,游無極之野:這里的“無窮之門”“無極之野”都是比喻得道后不再受時空限制的一種理想境界。無窮,指數不盡的。無極,指沒有邊界的。

【譯文】

廣成子是古代的仙人。他住在崆峒山的石室中。黃帝聽說他后去拜訪他,問他道:“敢問要修成最高的道的要訣是什么?”廣成子說:“你治理天下,飛禽還沒到物候就飛走了,樹木花草還沒有變黃就凋落了,怎么能跟你講最高的道呢?”黃帝退了回去,反省了三個月,又去拜見他。

黃帝雙膝跪著前行到廣成子面前,向他拜了兩拜,再請教修身之道。廣成子答道:“最高的道所生成的精氣,是微妙難尋的,如果做到既不看也不聽,在靜中涵養你的神識,那么你的身體會自然端正起來;讓內心保持清凈,不過度勞累你的身體,不動用耗損你的精氣,就可以長生了。謹慎地守住內心,不起念慮,不受外界的干擾,如果過多地追求外在的知識,你的內心就會敗壞。我只是守住一心不亂,讓生命始終處于和諧的狀態,所以現在一千二百歲了,形體還沒有出現衰老。得到了我所說的道的人,才可以做世上的合格統治者;不遵循我所說的道的人,則最終死去變成塵土。我就要離開你了,進入無窮之地的大門,遨游于沒有邊界的原野,與日月的光芒一樣長久,與天地一起常在,人們都死盡了,我還獨自存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郯城县| 神农架林区| 垣曲县| 秦皇岛市| 泰兴市| 都匀市| 和平县| 红安县| 宣威市| 象山县| 楚雄市| 松滋市| 获嘉县| 沛县| 吴桥县| 灵山县| 青铜峡市| 蛟河市| 雷波县| 麻江县| 沙洋县| 仁化县| 东海县| 禹州市| 贵州省| 天峨县| 措勤县| 万荣县| 晋中市| 邻水| 阜阳市| 彭山县| 弥渡县| 沅陵县| 嘉义市| 南丰县| 靖边县| 廉江市| 西畴县| 湘阴县| 普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