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仙傳(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 謝青云譯注
- 1688字
- 2019-02-28 16:03:21
李阿
【題解】
據東晉葛洪《抱樸子·內篇·道意》中說:“或問李氏之道起于何時,余答曰:‘吳大帝時,蜀中有李阿者,穴居不食,傳世見之,號為八百歲公……'”可知李阿為三國時人,而葛洪所說的“李氏之道”即流傳于魏晉時期影響較大的一個道派——李家道,李阿被奉為創始人。
李家道起源于四川,似乎最初是漢末蜀中的一個方士集團。三國時一個叫李寬的道士傳道至吳國,因他用符水為人治病很靈驗,故影響漸大,招致眾多信徒,世人以為李寬就是李阿,因李阿號李八百,故也稱李寬為“李八百”,但據葛洪的考證,李阿和李寬應為兩人。
李家道以祝水神符為人治病,與天師道相類似,但與葛洪主張的煉丹服食以求長生不死的金丹道又有不同,屬于天師道的支系。東晉葛洪時期,李家道仍在江南盛行,晉以后漸漸衰退,或有說融入天師道之中。李家道的信徒在鼎盛時曾遍及今山東、安徽、河南、湖北、陜西、甘肅、四川等地,信徒中除了漢族外,還有少數民族。
李阿的事跡主要見于此篇,另北宋張君房《云笈七簽·二十八治·二十四治》篇中曾記李阿在平岡治修道,其“第五平岡治”云:“山在蜀州新津縣,去成都一百里,昔蜀郡人李阿于此山學道得仙,白日升天。”
李阿者,蜀人[1],傳世見之,不老。
常乞于成都市,所得,復散賜與貧窮者。夜去朝還,市人莫知所止。
或往問事,阿無所言,但占阿顏色。若顏色欣然,則事皆吉;若容貌慘戚[2],則事皆兇;若阿含笑者,則有大慶;微嘆者,則有深憂。如此候之,未曾不審也[3]。
【注釋】
[1]蜀:周代所封的諸侯國之一,在四川成都一帶,今為四川省的別稱。
[2]戚:憂愁,悲哀。
[3]審:果然,一定。
【譯文】
李阿是蜀地人,連著幾世都有人見過他,從不見他衰老。
他經常在成都集市上乞討,把乞討來的東西,分給貧窮的人。他晚上離去早晨又回來,人們都不知道他住哪里。
要是有人來找他問卜事情,李阿都不說話,來人只要看他的臉色就可以判斷了。要是他的臉色很高興的樣子,則事情一定很順利;要是他的面容看起來很凄慘,則事情一定會有兇險;要是他面帶笑容,則會有喜慶的大事發生;要是他輕輕地嘆息,則說明事情會有波折。照著這個去判斷,沒有不應驗的。
有古強者[1],疑阿異人,常親事之。試隨阿還所宿,乃在青城山中。
強后復欲隨阿去,然身未知道,恐有虎狼,私持其父大刀。阿見而怒強曰:“汝隨我行,那畏虎也!”取強刀以擊石,刀折壞。強憂刀敗,至旦隨出。阿問強曰:“汝愁刀敗也?”強言實恐父怪怒。阿則取刀左手擊地,刀復如故。
強隨阿還成都,未至,道逢人奔車。阿以腳置其車下,轢腳[2],皆折,阿即死。強怖,守視之。須臾,阿起,以手撫腳而復如常。
強年十八,見阿年五十許,強年八十余,而阿猶然不異。
后語人,被昆侖山召[3],當去,遂不復還也。
【注釋】
[1]古強:《抱樸子·內篇·袪惑》中說:“昔有古強者,服草木之方,又頗行容成玄素之法,年八十許,尚聰明不大羸老,時人便謂之為仙人,或謂之千載翁者……”或為同一人。
[2]轢(lì):車輪碾過。
[3]昆侖山:原為道教神山,被稱為“百神之鄉”,相傳為西王母所居之處,今昆侖山在新疆和西藏之間,西接帕米爾高原,東延入青海境內。
【譯文】
有個叫古強的,懷疑李阿是有異術的人,經常親近服侍他。一次試著跟隨李阿回到他的住地,發現是在青城山里面。
古強后來還想跟著李阿進山,但是因為他沒有道術,怕碰到虎狼等野獸,就悄悄帶著父親的大刀。李阿看見了就生氣地對古強說:“你跟著我走,哪里還怕什么老虎!”拔出他的刀往石頭上砍,刀就被砍彎弄壞了。古強心里憂愁著刀被弄壞了,直到早晨跟隨著李阿出來。李阿問古強道:“你是擔心刀被弄壞了?”古強回答說其實是怕父親怪罪他。李阿就拿過刀來用左手舉起砍向地面,刀就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古強跟著李阿回成都,還沒到的時候,路上碰到個人正趕著一輛馬車在奔跑。李阿把腳伸到車下面,車輪就壓了過去,腳都斷了,李阿立即就昏死了過去。古強很害怕,守在他的身邊看著他。過了一會兒,李阿起身,用手撫摸了一下腳,腿腳立刻就恢復了正常。
古強十八歲時,看李阿年齡大概五十幾歲,等到古強八十多歲時,李阿的面貌依然沒有什么變化。
李阿后來告訴別人,他被昆侖山那里征召,應當要走了,于是就再也沒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