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多元文化中的中國思想作者名: 樂黛云本章字數: 742字更新時間: 2019-02-28 15:53:30
一、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原來是一個拉丁詞,在15、16世紀就開始被廣泛應用。到了文藝復興,16、17世紀以后,“人文精神”就被廣泛地提了出來,有了好幾種不同的應用:一是指人性,強調人文主義;二是指人道主義,強調理解人,同情人,這跟人文精神不完全一樣,它有它獨特的內容;還有一種說法是指人本思想。就西方來說,不管是人本主義還是人文主義或人道主義,都是要強調對人性、人的尊嚴和人的價值的重視,同時研究怎樣提高人的地位,了解人的本質。它的重點大部分都是落在保證個人的自由發展上,以此來和中世紀的神學統治和專制統治對人所造成的壓抑相抗衡。
從中國來說,“人文”更加強調的是人和人的關系,人和自然的關系,也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出發點。“人文”一詞最早出現于《周易》的《賁卦》彖傳:“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里強調的“人文”,是指與大自然相對應的社會人倫。如果說大自然的根本規律是“剛柔(陰陽)交錯”,社會人倫的根本規律就是“知止”。中國文化從一開始就特別強調用以化育天下的根本價值是“知止”。人文就是要明白應該止步的地方。人性可以發揮,可以發揚,可是你要知道到什么地方就不能再往前放縱了,你對自己要有控制,你不能無限制地發揮個人一己的自由或者愿望。人文最根本的精神就是要知道止于其所當止,該止時就停止,不能無限地發展下去。這和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其他表述,如“克己復禮為仁”、“極高明而道中庸”、“適可而止”、“不為已甚”等都是密切相關的。只有知道什么地方應該停止了,不應該再往前盲目冒進了,才有可能建成一個和諧的社會。中國的“人文”跟西方的人文雖然都是從同一種尊重人的精神出發,在同樣的關注下發展起來,但他們各自有著不同的方式和著重點。